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職校園文化與區(qū)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路徑研究

2017-07-09 05:41:27周立卓
市場周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高職學生校園文化

摘 要: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高職生普遍關注當?shù)胤沁z,參與保護意識較強,文化認同感較高,但對當?shù)胤沁z缺乏深度認知。把區(qū)域非遺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xiàn),可通過開設非遺課程、開展社團活動、運用網絡傳播工具、創(chuàng)新表現(xiàn)載體四條路徑來實現(xiàn)。

關鍵詞:區(qū)域非遺;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高職學生;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109 -03

自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序開展,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積極投身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保護工作。區(qū)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帶有濃郁的地方特征,是當?shù)貎?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高職院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為辦學基礎,在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之外,理應擔負起傳承地方文化、以文化育人的職能。

六安地處安徽西部,現(xiàn)保存973項“非遺”項目,涵蓋15個“非遺”資源類別,其中廬劇、六安瓜片制作技藝、大別山民歌、抬閣肘閣、舒席制作技藝、柳編制作技藝和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藝7個項目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借助地域優(yōu)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地方高職院校,既有利于建設校園特色文化,又有助于喚醒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提高愛國熱情。鑒于此,筆者以六安市某高職院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并輔以訪談調查法,就高職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狀況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共發(fā)放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38份,其中有效問卷325份,回收率為96.15%。參與問卷調查者女生人數(shù)為182名,男生人數(shù)為143名。其中本地人群305人,在城市生活33名,在縣城生活42名,在鄉(xiāng)鎮(zhèn)生活109名,在農村生活121名,樣本選擇及比例基本符合現(xiàn)實,確保所得數(shù)據(jù)真實有效。

一、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情況

(一)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曉程度與了解渠道

表1顯示了14個入選國家、安徽省及六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其中六安瓜片制作技藝和霍山石斛炮制技藝選擇最多,分別占全部選擇的18.4%和17.76%,民間競技“顯楊沖叉”和民俗“邀大嶺”選擇較少,分別只占到1.42%和2.96%,可見地方特征鮮明且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項目最被人熟知。

表2展現(xiàn)了受訪者了解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信息的主要渠道,結果呈現(xiàn)多元化。通過電視了解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主要渠道,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獲取也占據(jù)了一定比例,可見受訪者大多通過間接方式來了解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親身參與皖西非遺活動比例較低。

(二)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結合表3、4、5數(shù)據(jù)來看,87%的受訪者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好感,超過半數(shù)受訪者認為了解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有用。49%受訪者認為了解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豐富知識、開闊視野”,30%受訪者認為了解皖西非遺能夠幫助自己“融入地方文化,認同感加強”,14%受訪者認為了解皖西非遺可以“增強地方自豪感”。可見,絕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是喜愛的,雖然對皖西非遺總體認知度不高,但對大部分學生對其價值是認同的。

(三)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認知

統(tǒng)計顯示,93%的受訪者認為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比較重要,86%的受訪者愿意參加皖西非遺文化保護活動??梢姼呗殞W生對當前皖西非遺傳文化承狀況比較關注,參與愿望較強。

表6顯示,高職學生對親身體驗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通過直接方式了解非遺。觀看宣傳片、聽講座、主動向他人宣傳也占據(jù)了一定的比例,說明高職學生有主動了解皖西非遺的愿望,對參與非遺保護的積極性較高。

表7顯示了高職生對當前皖西非遺保護面臨阻力的看法。受訪者群體認為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不強是普遍現(xiàn)象,在宣傳上政府主導作用缺失,沒有很好帶動公民保護意識?!澳贻p人不喜歡老舊的事物”“外來文化沖擊”“傳承人少”三個觀點的選擇表明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缺乏生命活力,覆蓋范圍小,影響力弱,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成長需求。

受訪者群體普遍認為在學校設立非遺課程與政府宣傳同等重要;21%的受訪者認為須加強政策立法保護,嚴懲破壞行為;16.6%的受訪者認為開展公益活動、增強校園參與度也是非遺保護工作改進的需要;15.2%的受訪者認為須充實校園科研,培養(yǎng)傳承人。

二、高職學生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特點

第一,普遍關注皖西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參與及保護意識強。高職學生對皖西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持肯定態(tài)度,認同非遺價值,愿意親身參與宣傳保護,積極關注地方非遺文化保護及傳承狀況,重視非遺文化傳播中學校和政府的教育宣傳作用,展現(xiàn)出主動參加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愿望。

第二,缺乏對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的深度認識。如在最熟悉的皖西非遺項目調查中,雖然有36.16%的受訪者選擇了六安瓜片制作技藝和霍山石斛炮制技藝,但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部分受訪者只知曉商品化的六安瓜片和霍山石斛,對其背后的列入遺產名錄的制作技藝知之甚少。受訪者大部分只聽說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名稱,對其具體內容、表現(xiàn)形式、文化特色缺乏細致了解,理解流于表面。受傳播力度和本身知識結構限制,高職生對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的理解限于感性認知,缺乏深層次的知識理解和學習。

第三,地方文化認同感較高,彰顯文化自覺精神。從高職生回答問題的態(tài)度來看,均對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持贊賞態(tài)度,體現(xiàn)出對當?shù)匚幕臒釔叟c認同。主動參與保護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自覺精神覺醒的一種體現(xiàn),只有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方能煥發(fā)生命力。

三、皖西非遺融入地方高職校園文化路徑分析

校園文化是大學的核心與靈魂,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打造高職品牌、提升學校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把區(qū)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當?shù)馗呗毿@文化建設中,既能建構特色校園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與形式,又有利于擴大區(qū)域非遺文化影響,加強保護與傳承。

(一)開發(fā)課程,構建非遺教育課程體系

利用高校人才優(yōu)勢,組織專家學者開發(fā)皖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把傳統(tǒng)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引入課堂,建立具有地方民間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并根據(jù)專業(yè)特色設置非遺課程。如皖西文化類課程可納入旅游管理課程體系,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的種植與炮制可與農學類專業(yè)掛鉤,翁墩剪紙、長集皮影戲可與美術動漫類專業(yè)共同開發(fā)課程,皖西非遺嵌入高職課程教學,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與傳統(tǒng)文化的距離,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還有利于其本身的傳承創(chuàng)新,擴大影響力。

(二)發(fā)揮社團功能,培養(yǎng)文化自覺

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之一。通過參觀非遺傳承基地、舉辦學術講座、民間藝術家作品展、非遺知識講座、民間藝術家授藝傳藝、家鄉(xiāng)非遺文化展示與民俗文藝表演等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感悟傳統(tǒng)文化,培育民族文化認同意識,激發(fā)對家鄉(xiāng)文化傳統(tǒng)的深層情感。

(三)善用互聯(lián)網,增強非遺傳播力

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獲取信息的首要來源,與傳統(tǒng)信息傳播渠道相比,互聯(lián)網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與個性化優(yōu)勢更受年輕人推崇,用互聯(lián)網渠道傳播非遺效果更佳。但從網絡傳播的實際情況看,點擊率高的信息更易引起關注,因此增加非遺信息重復率是增強非遺吸引力的有效途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可利用圖片、文字、視頻、聲音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地宣傳非遺文化,增強信息重復率,培育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在傳播工具的選擇上,可借助官方網站、校園BBS、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大學生常用的媒介進行宣傳,善于使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網絡傳播方式來吸引學生關注、激發(fā)參與熱情。

(四)創(chuàng)新載體,提升非遺吸引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顯性表現(xiàn)。由于非遺文化傳承以人為本的特性,大多數(shù)非遺項目以家庭式、作坊式形態(tài)顯現(xiàn),傳承人年齡偏大、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缺乏當今社會生產、生活基礎,難以被年輕人所接受。因此把非遺引入校園,既要保留原始內容,也要在形式上進行適當?shù)丶庸ぃ压爬系奈幕诂F(xiàn)實中變得鮮活起來,讓其符合青年人的思維特點,更富有時代感,從而提升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陳連錦.“非遺”教育與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活動[J].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2]喬海燕.高職院校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的有效路徑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2).

[3]陳浩.區(qū)域非遺融入地方高校文化校園建設的研究——以福建非遺文化為例[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5,(04).

[4]陳思琦.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校園中的傳播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5,(07).

作者簡介:

周立卓,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高職學生校園文化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yè)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能力測評機制建設問題研究
職業(yè)院校創(chuàng)業(yè)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11:25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的意義探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2
以老區(qū)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交城县| 吴旗县| 武邑县| 古交市| 右玉县| 宝坻区| 彰化市| 望奎县| 康定县| 瓮安县| 濮阳县| 抚州市| 大安市| 岐山县| 伊川县| 阿瓦提县| 监利县| 格尔木市| 阿拉尔市| 新源县| 房产| 河北省| 乌什县| 东乌| 陵川县| 新源县| 龙陵县| 高要市| 龙海市| 敖汉旗| 读书| 甘德县| 连平县| 南通市| 临猗县| 合川市| 安吉县| 萨迦县| 阿巴嘎旗| 汨罗市|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