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建 范春金
摘 要:“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積極創(chuàng)建中小學快樂體育園地。課間操活動作為“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重要形式,活動成效是檢驗“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依據。該文就“陽光體育運動”形勢下的學校課間操形式的改革,探析課間操的管理制度、體育場地器材合理規(guī)劃,以保障學校課間操有效實施,為推動學校課間操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 課間操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5(a)-0114-02
1990年3月12日教育部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學、職業(yè)中學,每天應適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學生每天可以有1 h體育活動時間?!睆拇?,全國各學校就有了在固定的時間排進課程表的課間操活動。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共青團中央三部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中也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把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要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積極創(chuàng)建中小學快樂體育園地,形成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的良好風氣。國務院2011年頒發(fā)的《全民健身計劃》明確規(guī)定,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廣泛深入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平均每個學習日都有1 h體育鍛煉的時間。課間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學校文化建設不可忽略的手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課間操活動,可以活躍校園文化氣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播體育文化知識,增強學生文化自覺性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文章以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種體育期刊、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tǒng)和互聯網,獲取了大量與該研究有關的資料,為該研究的設計和論證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
1.2.2 實地考察法
通過走訪各學校在陽光體育運動下的學校課間操考察情況進行資料收集。
1.2.3 訪談法
通過與教師、學生的交流得知大家對陽光體育運動形勢下的學校課間操有何改善和意見,進行收集整理。
1.2.4 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的資料和統(tǒng)計的結果運用歸納、演繹、綜合等邏輯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課間操現有操作的模式探析課間操的管理制度、合理規(guī)劃體育場地器材以保障學校課間操有效實施,為推動學校課間操改革提供參考。
2 結果與分析
2.1 當前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的現狀
課間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學校文化建設不可忽略的手段。通過實地考察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知江西省各中小學校都開設了課間操活動,也都達到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但在走訪調查中也發(fā)現部分學校的學生確實是進行了在陽光體育運動形式下的學校課間操活動,但是學生們進行課間操的活動效率不是非常高,還有的學生反應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做的課間操。
2.2 當前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存在的問題
2.2.1 課間操組織形式單一
調查發(fā)現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動作形式單一,學生們每次都在機械地重復著相同的動作,這使得學生們失去做課間操的激情甚至厭倦完成做課間操。課間操組織形式的靈活多樣是有效地實施及有序地進行課間操活動的重要手段。多年來,課間操組織形式的單一是影響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實施成效的主要原因。據調查,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熟悉的音樂聲中麻木、機械地完成課間操。學生機械的動作施展,使得整個課間活動比較死板,氣氛沉悶,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部分學校在課間操活動的開展中只是強調學生們的共性,而對于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卻沒有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活動水平的發(fā)揮。
2.2.2 課間操活動內容缺少,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幾十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9套全民性的廣播體操,近幾年也推出了幾套青春活力體操,而江西省課間操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一直沿用的是廣播體操,使得廣播體操成為課間操的代名詞,課間操等于廣播體操,在大家心中早已形成了定式。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間操形式單一乏味的現狀,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很多學校課間操在完成廣播體操的過程中就像走程序,每天例行公事,造成了學生對課間操流于形式,麻木應對,學生缺乏參與課間操的熱情和欲望。
2.2.3 課間操活動宣傳力度不夠
學生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對課間操目的、意義沒有明確的認識;導致學生真正體會不到在陽光體育運動下的學校課間操的實踐意義在哪里,只是知道學校開展了這個活動,有的同學還認為是占有了學生們的課間休息時間,從而導致學校課間操的實施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教育部發(fā)布的文件,得不到真正落實。
2.3 當前江西省中小學課間操活動在學校中的作用和意義
課間操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肩負著以體育活動為媒介全面育人,調節(jié)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是學生緊張學習之中的調節(jié)劑,能使學生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充分鍛煉的體育活動。同時,課間操也是各個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反映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體現全校師生們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方面。課間操讓師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在陽光下共同參與鍛煉,這為構建和諧、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和師生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有利于營造“全員參與”的校園氛圍,對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風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4 學校課間操基于“陽光體育運動”下的改革措施
2.4.1 規(guī)范學校課間操管理制度,避免課間操流于形式
學校課間操的組織形式是一所學校協調有序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提高課間操活動質量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目前江西省各中小學校的課間操主要是按班級和年級的組織形式展開,這樣的組織形式便于學校統(tǒng)一管理,也利于教師指導。如果能調動除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外的其他任課教師和教輔人員全員參與組織指導課間操活動,學生們就可以在全體教師參與的鍛煉氛圍下激發(fā)參與課間操的積極性,也在參與活動中和諧了師生關系。
2.4.2 豐富學校課間操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參與課間操的積極性
出現了幾十年的課間操對調節(jié)學生身心,鍛煉身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幾十年不變地天天做操,組織形式老套死板,使得學生的個性不能得到自由發(fā)展,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做操不認真,動作機械地重復、麻木。所以大家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在“陽光體育運動”下,進行課間操內容的創(chuàng)新改革,增加擁有流行元素的課間操,開展除廣播體操外的搏擊操、街舞、球操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增加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根據地方本土特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沙包、皮筋、毽子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間操的積極性。
2.4.3 合理規(guī)劃體育場地器材,保障學校課間操的有效實施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長期以來體育場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課間操活動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學?,F有活動場地器材進行合理的時空規(guī)劃,營造出科學的分配方案,使學生在課間操活動中有更大的參與空間。例如:把籃球圈安裝到墻上、樹干上。各個學??梢愿鶕拘龅仄鞑那闆r進行改造和擴展,使學生有更大的課間活動空間。
3 結論與建議
(1)各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按照全國的統(tǒng)一部署,制定具體的措施發(fā)揮課間操應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把學校課間操視作推進素質教育,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保障學生每天鍛煉1 h的載體和途徑。
(2)學校課間操的組織開展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活動水平,對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活動內容。該研究主要針對“陽光體育運動”中學校課間操改革進行調查,因此范圍較小,建議對江西省農村的中小學課間操改革進行進一步研究。
(3)各學校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編排一些安全、健康的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韻律操,減少課間操的枯燥感。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在愉悅的節(jié)拍中身心得到舒展。各學校還可以根據本校整體場地的分布特點,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場地和器材,制定好各個年級課間操的活動項目和活動場地,以保障課間操有效地實施,有序地進行,使得學生人人有機會參與,人人有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的權利。
參考文獻
[1] 陳曉東.中學課間操改革初探[J].時代教育,2010(6):45.
[2] 孫潔.現代流行動作元素融入校園課間操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4.
[3] 王徑明.論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改革[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7):82-83.
[4] 王華香.淺談中小學課間操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文理導航旬刊,2015(35):87-88.
[5] 方美瓊.學生體育鍛煉方案的探討[J].青少年體育,2005(5):9.
[6] 王德富.讓大課間操成為“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主要途徑[J].體育教學,200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