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攝影/周永江
壽過期頤仍文藝范兒十足
——記浙江臺州百歲老人王文迪
文并攝影/周永江
百歲老人,能做什么?曬著太陽發(fā)著呆,回憶回憶往事?
但在浙江臺州椒江泰順里社區(qū)卻有一位酷老太,今年已百歲的她,生活過得很有“文藝范兒”:每天4點多起床,打太極拳,然后練書法、寫詩詞,興致來了再彈下琴。老人叫王文迪,住在椒江東升街上。
進到老人的房間,布置得簡單樸素,最多的是書法作品,墻上掛了一圈,床頭柜上、寫字臺上也擺了不少,是那種娟秀工整的小楷,都是老人自己寫的。
老人的生活簡單而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了,開窗通風,洗漱后稍微活動下出去晨練,一般都去附近的老街、東山公園。
和其他老人愛熱鬧、喜歡結伴扎堆不同,王文迪老人說自己喜歡安靜,習慣一個人打打太極拳。大概7點左右,老人回家吃早飯。
上午的時間,老人一般會整理一下房間,搞搞衛(wèi)生,洗洗衣服,剩下的時間就是練練字、彈彈琴。
老人一生育有4個孩子,老伴兒去世后,兒女紛紛要求接老人到自己家里住,但老人堅持一個人住。
王文迪說,自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不管什么事都喜歡自己動手?!皠e看我年紀一大把了,只要是能自己干的,絕不會讓子孫們幫忙?!崩先诵χf。
王文迪說,自己因為家庭出身不好,婚后沒幾年,就舉家遷到農村種田。20歲出頭的她,拖著3個孩子,忙完家里活,還要忙地里的活,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即使再艱苦,我總咬緊牙關,奮力向前?!背抢镩L大的王文迪,很快成了地道的農婦,“我懷第四個孩子的時候,挺著大肚子照樣在田里勞作,左鄰右舍都豎起拇指:想不到城里來的人也這樣有骨氣,這樣能干!”
孩子稍大后,王文迪跑去上海裁縫班學做衣服,回來一直從事服裝行業(yè)。
退休后,王文迪回到海門老家。她開始愛上練習毛筆字和彈琴。
老人拿出年輕時那股不服輸?shù)膭蓬^,沒有老師就自學,常常一練就是大半天。孫媳婦汪海紅告訴筆者,老人家現(xiàn)在每天練書法時間都在兩小時以上。
“完全是自娛自樂,我寫的字給門外漢看看還行,根本談不上書法。”對于自己的作品,老人很是謙虛。
彈琴也是老人家自學的。汪海紅說,老人家喜歡彈一些老歌,正能量的歌。
除了寫書法、彈琴,王文迪老人還喜歡寫詩。老人說,自己寫詩都是有感而發(fā),想起什么,有感覺了就寫一下。
正因為喜歡運動,有自己的愛好,百歲的王文迪老人除了耳朵稍微有點背外,她神清目明,腿腳利索。
雖然一生受盡磨難,但晚年身體健康,子孫賢孝,老人家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