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客[浙江傳媒學(xué)院國際文化傳播學(xué)院, 杭州 310018]
王爾德的兒童觀及其啟示
⊙王詩客
[浙江傳媒學(xué)院國際文化傳播學(xué)院, 杭州 310018]
作為一個以少勝多的兒童文學(xué)作家,王爾德有著獨特的兒童觀。他在歐洲啟蒙運動以來興起的新的兒童觀的基礎(chǔ)上,通過其風格卓異的童話寫作,對兒童提出了新的理解,強調(diào)兒童的神圣性一面,并以各種形象和隱喻精彩地展示了兒童與成人世界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贏得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共鳴。筆者以為,他關(guān)于兒童的思考,對我們當下面臨的一些教育困境,比如功利教育問題、如何讓孩子面對世界消極面的問題等,都有深刻啟示。
王爾德 兒童觀 神圣性
兒童觀可以說是個老話題,但也是新話題。說它是老話題,是因為從五四時期開始,中國第一批現(xiàn)代教育家和文學(xué)家就已開始了相關(guān)的思考和實踐;說它是新話題,是因為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教育遭遇諸多困境,需要對這個話題重新展開思考。當然,意識到困境并尋找解決的辦法,也許就是擺脫困境的開始。我們時代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以廣泛吸取古今中外的各種思想文化資源,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目前廣受認同的理念是:把兒童當作兒童而非成人來教育,這直接源自近代西方思想文化運動;因此我們要回答、解決目前教育面臨的問題,也需要正本清源,不時地把近代以來西方兒童理論或兒童文學(xué)作為思考問題的重要參照。王爾德是19世紀頗受爭議,卻影響巨大的作家。他為數(shù)不多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在生前幾乎不受重視,現(xiàn)在卻成了傳世童話經(jīng)典。在中國,從五四時期開始至今,已有數(shù)十種王爾德童話的中文版在讀者中間流傳,足見其在中國小讀者中的受歡迎程度。那么,王爾德有著什么樣的兒童觀?他的兒童觀又如何體現(xiàn)在他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中?回答這些問題,對理解中國兒童觀念現(xiàn)代化的歷程,對理解和擺脫目前教育面臨的一些困境,都有助益。但對這個問題,目前研究者關(guān)注不多。本文試圖在西方近代兒童理論史的背景下,依據(jù)王爾德寫作的整體歷程,從其童話作品,分析透視其兒童觀的基本內(nèi)容和特征,并探討其對當下的一些有益啟示。
據(jù)法國學(xué)者阿利埃斯的研究,晚至中世紀的歐洲,依然還沒有明確的兒童觀,即沒有明確地強調(diào)兒童區(qū)別于成人的特殊性。最晚至17世紀,歐洲的兒童觀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首先,出現(xiàn)了許多關(guān)于兒童觀的自覺思考,比如英國思想家洛克說:“應(yīng)允許兒童有適合他們年齡的自由和自主,不要用不必要的約束去限制他們。不能阻礙他們的特點,不能反對他們游戲和要做的事情?!狈▏枷爰冶R梭專門強調(diào)了兒童的“特殊性”:“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钡搅?9世紀,許多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烏托邦社區(qū)實踐中,也已考慮到兒童教育的特殊性。顯然,西方近世兒童觀的明顯變化,是基于文藝復(fù)興以來對人/世界/神之間的關(guān)系重新思考的結(jié)果,重新界定人/理性與上帝/神性之間的關(guān)系,自然地導(dǎo)致了新的兒童觀的產(chǎn)生。
歐洲近代兒童觀發(fā)生巨大變化的另一表現(xiàn),是以17世紀《鵝媽媽故事集》《格林童話》等為代表的一批童話作品的先后出現(xiàn)。到19世紀,已有越來越多的作家加入童話寫作隊伍,甚至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兒童作家。我們今天所見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傳世童話中,許多都寫于19世紀。王爾德(1854—1900)的童話,就是其中最閃光的作品之一。以戲劇和評論聞名于19世紀末期文壇的王爾德,僅寫過九篇童話作品,它們分別于1888年和1891年結(jié)集為《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Happy Prince and Other Fairy Tales)和《石榴之家》(The House of Pomegranates)出版。
由于王爾德在世人眼中是個才子氣十足的浪蕩子、同性戀者,他還為此坐過牢,因此他的童話也曾被“另眼相看”。在給朋友的信里,他曾為自己的童話辯護,《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既是寫給孩子們,也是寫給那些仍具孩子般好奇快樂天性的人們,以及那些能夠在簡單模式中體會出別樣滋味來的人們”?!犊鞓吠踝印贰爸荚谶\用精巧的童話手法,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問題”。第二部童話故事集《石榴之家》出版后,再次遭到抨擊,有評論家質(zhì)疑王爾德“是否為了英國兒童的歡樂而寫此書的”。王爾德在給朋友的信里再次為自己的寫作辯護。在王爾德去世后不久,這兩部作品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好評。事實證明,無論是王爾德本人的辯護,還是時人的質(zhì)疑或揄揚,都表明這兩部童話具有其獨特性。今天,王爾德的藝術(shù)觀念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他的個人命運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同情和理解;他這兩本童話,也已成為傳世經(jīng)典童話。筆者在此首先想探析的是,王爾德有著何種獨特的兒童觀?
閱讀王爾德的童話及相關(guān)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王爾德一方面實踐了歐洲啟蒙運動以來漸漸形成的新的兒童觀——比如在1897年出獄不久,他曾寫信給媒體批評監(jiān)獄對孩子的態(tài)度:“現(xiàn)在對于孩子們的態(tài)度是可怕的,首先是源于人們并不懂得兒童心理學(xué)的特殊性?!绷硪环矫?,他在此基礎(chǔ)上認為兒童具有“神圣”氣質(zhì),這更多地顯示在他的童話作品中。后者,可以說是王爾德兒童觀獨特性所在。顯然,王爾德的兒童觀在洛克和盧梭的基礎(chǔ)上推進了一步??梢哉f,這是對西方近代理性思潮和工業(yè)化導(dǎo)致的古典人神秩序紊亂的表征。王爾德主張重新在人身上,尤其是兒童身上發(fā)現(xiàn)神圣性,某種意義上是近現(xiàn)代西方重新理解人神關(guān)系的結(jié)果?,F(xiàn)代西方社會一直痛感神性的整體缺失,因此王爾德強調(diào)在兒童身上發(fā)現(xiàn)神圣性,就具有特別的意義。作為一個充滿詩人氣質(zhì),熟悉古希臘文明和《圣經(jīng)》的童話作家,王爾德的這種兒童觀,表現(xiàn)為他作品中的具有某些特殊特征的兒童形象。王爾德有個著名的觀點:“杰出的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新的典型,生活就試著去模仿它?!彼矂?chuàng)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兒童形象,這也展示了他的基本兒童觀。
(一)兒童是神之子的化身
顯然是受《圣經(jīng)》中圣嬰形象的啟發(fā),在《自私的巨人》里,兒童身上蘊含了受難者基督的形象。這篇童話故事梗概如下:一群小孩喜歡去巨人的花園里玩,孩子們到來之際,花園百鳥歌鳴,草木競發(fā);而作為成年人象征的巨人,則自私地把孩子們趕出花園??墒?,巨人傷心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被他趕走后,花園的草樹就不再開花結(jié)果,鳥兒們也不再歌唱。置身這個頓時失去了生機的花園,巨人深感孤獨而苦惱。最后,他決定回到從前,敞開花園之門。孩子們的再次到來,讓花園恢復(fù)了生機?;ㄩ_又花落,無數(shù)孩子們來了又去,巨人終于也老了。有一天,一個他從前在花園里幫助過的小男孩出現(xiàn)在面前。巨人發(fā)現(xiàn),孩子手掌和腳掌上都有釘痕,于是十分心疼,他發(fā)誓要為這孩子報仇。可是令他意外的是,這個孩子說那些傷痕,乃是愛的痕跡,他還說,從前巨人允許自己進他的花園玩,如今他也要邀請巨人去他自己的花園游覽——他的花園是天堂。顯然,王爾德把基督受難的形象放在了孩子身上,于是,孩子不僅為萬物生機的力量所在,也成了神之子的化身。
(二)兒童是圣徒、英雄的具體而微者
王爾德童話中的青少年主人公,許多都堪稱圣徒或英雄。比如,快樂王子犧牲了自己身上必不可少的東西——眼睛、皮膚等,來幫助受苦的人間,真乃舍生取義者??鞓吠踝优c小燕子的關(guān)系,也讓人想起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與桑丘;不同的是,在這篇童話里,本欲南飛過冬的小燕子,被快樂王子的崇高理想和誠摯的眼淚感化,愿意與他一道,把愛灑向滿眼丑陋貧窮的人間。在《夜鶯與玫瑰》里,夜鶯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幫助那位陷入相思的少年染紅了象征愛情的玫瑰,頗似中國杜鵑啼血的英勇壯烈?!渡倌陣酢返闹魅斯?,在夢中看到人間的種種痛苦后,獲得猶如釋迦牟尼成佛一般的頓悟。《星孩》中的少年主人公,從頑劣到大徹大悟,頗似《圣經(jīng)》里回頭的浪子。在《忠實的朋友》里,小漢斯和狡猾貪婪的磨坊主是好朋友,小漢斯有著高尚的品格,最后為滿足這位朋友的貪婪而死去。《漁夫和他的靈魂》里,漁夫堪稱純粹之愛的化身,他為了愛情,愿意放棄人世間所有誘惑,甚至可以舍棄靈魂,他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比起此前許多童話中常見的“騎士”或“王子”形象,王爾德創(chuàng)造的這些形象身上有著更為純粹而圣潔的靈魂,他們更像虔誠而勇毅的圣徒,或古希臘式的英雄。這些,都表明了他兒童觀的另一方面,兒童是圣徒、英雄的具體而微者。
(三)“神圣”兒童必然遭遇“倒立”訓(xùn)練
既然兒童或者人的童心,乃是神圣的化身,王爾德很自然地引出一個教育困惑:具有神圣性的孩子置身于這污濁之世,童心的成長過程,就注定要經(jīng)歷種種痛苦。正如作家在《忠實的朋友》里所寫的,天真純潔的小鴨子被訓(xùn)練“倒立”,上述這些童話里的主人公,也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遭遇種種“倒立”式的磨難,最后要么注定悲劇結(jié)局,要么因為靈魂高貴和純潔而被上帝拯救。比如,《西班牙公主的生日》就有個悲劇性的結(jié)局。單純的小公主失去了母親,父王因喪妻而郁郁寡歡,一旁的叔叔內(nèi)心殘忍并覬覦王位。小公主身處寂寞而兇險的宮闈,最缺少的是快樂。在她盛大奢華的生日宴會上,唯一能帶給她歡樂的侏儒小矮人,卻因為丑陋、被人瞧不起而死于心碎。小公主對小矮人死亡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以后陪我玩的人都不能帶心。這幾乎就是小公主的成人禮:似乎只有“無心”,才能順利地生活于險惡而庸俗的人世。在《快樂王子》《少年國王》等作品中,主人公圣徒式的追求在人間失敗了,但作者讓他們得到了上帝的拯救。由于這兩種注定的結(jié)局,王爾德的童話和他所有文學(xué)作品一樣充滿了唯美氣質(zhì)和悲劇性。即使作者總是給故事一個上帝出現(xiàn)的光明結(jié)尾,但依然驅(qū)不走其中的悲劇氛圍。可以說,這種悲劇性表明了王爾德的重要困惑:如何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完成神圣性與世俗性之間的和解?這對兒童來說,往往是個充滿痛苦的過程。
事實上,王爾德的兒童觀的幾個方面,都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兒童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天真純潔甚至具有神圣性的兒童,如何與清濁難分的世界相處?這不只是一個童話主題,更是當今兒童教育的核心困境。兒童教育,簡單地說,就是成人社會設(shè)計的一套他們認為正確的知識和制度,讓兒童在其中被教育成他們所期待的成年人。其中,成人社會已達成基本共識的兒童觀至關(guān)重要。從洛克到盧梭,強調(diào)兒童的特殊性,是對此前兒童觀念的糾偏,到王爾德這里,兒童的特殊性進一步被抬升為神圣性,提醒我們重視兒童身上圣潔的、充滿詩性的特征。雖然我們可以說,他可能忽略了兒童作為人的另一面,但目前我們教育的問題恰好是過于把兒童作為成人縮小版來培養(yǎng),即使在許多時候宣稱注重兒童的特殊性,可這似乎也多是手段而非目的,而這正是王爾德所否定的。
在《自私的巨人》里,巨人顯然是成人的象征。巨人形象來源于古希臘神話,他們也是神靈所生,但他們是神性失敗的產(chǎn)物,因此他們有巨大的能量,卻無理智和清明,常與魔為友,有著冥頑不化的特征。小孩與巨人的關(guān)系,在王爾德筆下,被比喻為神性與魔性的關(guān)系,當巨人與孩子的世界達成一致,巨人就可以得救,上天堂。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王爾德對如何處理成人與兒童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了一種非?,F(xiàn)代的理想:成年人必須從孩子身上重新發(fā)現(xiàn)具有神圣性的世界,由此而展開的世界,才能一派生機盎然。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學(xué)校,甚至在整個社會,成人身上的魔性,與孩子身上的神性/詩性之間,都在持續(xù)地進行博弈,這是教育實踐中最微觀的,也是最為本質(zhì)的矛盾。王爾德對這一矛盾的思考,至少可以在下面兩方面給予我們寶貴的啟示。
(一)如何擺脫功利教育的困境
首先是功利教育方面。王爾德的好幾篇童話里,對此都有很深刻的思考。在《忠實的朋友》中,小鴨子被訓(xùn)練倒立的目的是進入上流社會;河鼠和灰頂雀在聽了小漢斯與磨坊主之間的故事后,獲得的教訓(xùn)完全是相反的。故事結(jié)尾,王爾德也沒安排上帝來拯救小漢斯的靈魂。顯然,王爾德在此給拋給讀者一個教育悖論:應(yīng)該實施功利主義的教育,讓孩子以成為磨坊主式的世故、狡猾、自私的成年人,還是應(yīng)該以良好的道德教育,讓孩子成為小漢斯那樣的道德完人?在許多情況下,王爾德偏向于后者。在《少年國王》里,年少無憂的國王,正在準備奢華的登基典禮。這期間他連續(xù)好幾次做夢,夢中看到了那些正在為他登基的王冠和華服艱苦勞動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他決定放棄奢華的登基加冕方式,所有貴戚臣工都非常反感他的做法,認為他破壞、羞辱了這個國家,羞辱了國王的尊嚴,有人甚至起意取而代之。眾目睽睽之下,他穿上乞丐的衣服登上王位,在大主教不知道如何為它加冕之際,上帝出現(xiàn)了。上帝為少年國王穿上了人世最華貴的衣服、最威嚴奪目的王冠。我們可以設(shè)想,如果這不是一個童話,那么結(jié)尾上帝的加冕就不會出現(xiàn),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宮闈權(quán)力爭斗和殘殺的故事。但結(jié)尾處上帝出現(xiàn),顯示了王爾德的道德傾向:這場加冕典禮(可以視為兒童的成人禮)雖然在功利世界是可笑的、失敗的,卻因為它接近上帝的神圣,所以獲得最高的加冕。我們由此獲得的啟示是,在教育實踐中,老師當然不是上帝,也不能奢望每個少年兒童都成為小漢斯那樣的道德完人,但是我們卻必從兒童的“特殊性”出發(fā),以更高的、更健全的人生和人格追求,抵御來自世俗功利如分數(shù)至上、成功至上、金錢至上等的戕害。
(二)如何面對世界的消極面
其次,是教育中如何教孩子對待世界消極面的問題。讀王爾德童話時,我們常常會為其中主人公的悲劇結(jié)局扼腕不已。但為什么這些童話恰恰是王爾德最受歡迎的作品?這里包含了另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悖論。在兒童教育階段,如何把世界的灰暗、人生的虛無和痛苦等構(gòu)成生命本質(zhì)的一些內(nèi)容告訴孩子?《快樂王子》講的是一個失敗的故事:因為“心”未死,快樂王子的塑像通過小燕子的幫助,把身上為數(shù)不多的值錢的東西都給需要幫助的人,最后他倒塌了,小鳥也凍死了,而圍觀的人們并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快樂王子和小燕子舍身向善的壯舉,一方面只能給極少數(shù)人有限的幫助,另一方面也不為大多數(shù)人理解和知曉。同樣,在《夜鶯與玫瑰》中,無論是求愛的少年、被愛的少女,還是以血染紅玫瑰的夜鶯,無一得到幸福?!读瞬黄鸬幕鸺裏熁ā犯浅錆M了灰暗,它講的是一群即將在王子的婚禮上點放的火箭煙花的故事。在生命即將完結(jié)之際,它們依然在七嘴八舌地強調(diào)各自對于別人的重要性。但最后,無論是被點燃在空中曇花一現(xiàn)地爆炸的,還是因為潮濕被丟棄的,都終結(jié)了生命。那根因潮濕而被丟棄的煙花,在被大雨澆滅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創(chuàng)造奇跡的。”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里,小公主最后要求的是“無心的快樂”?!稘O夫和他的靈魂》里,兩位相愛的主人公最后孤絕地死在海灘上。
(三)如何走向“美”的教育
總之,讀王爾德童話,我們肯定會被其中的悲劇和黑暗震驚。他的作品再次把柏拉圖曾提出的命題擺在思考的前臺:如何把世間糟糕的部分置入孩子的教育?王爾德只是比喻性地提出了這一問題,卻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實際上,“解決”可能永遠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但有一點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讓學(xué)生們閉目塞聽、制造仿佛是生活在天堂里一般的幻象是做不到的,也無益于問題的解決。
目前的教育實踐里幾乎都是陽光的、勵志的甚至雞湯式的教育,對人生活世界的消極面,對人自身的黑暗面等,則習慣性地以道德話語拒絕之,這似乎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王爾德雖然以圣徒在人間的失敗來隱喻兒童在成人世界的失敗,但我們前面說過,王爾德的童話充滿了唯美氣質(zhì),他以最誠摯的態(tài)度、最美麗的語言,來講述這種失敗。這里,可能隱含他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態(tài)度。亞里士多德在《詩學(xué)》里提出過著名的悲劇“凈化”觀:以“經(jīng)過裝飾的語言”使觀眾的“憐憫、恐懼”等情感得到“疏泄”。王爾德充滿悲劇的童話,之所以得到一代代小讀者的喜愛,是不是也印證了亞里士多德的悲劇功能論?我們由此獲得的啟發(fā)是,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作為整體的社會,都應(yīng)該努力建構(gòu)一種“美”的方式,把生命和世界的糟糕部分告知孩子,進而“疏導(dǎo)”和“凈化”他們面對生活和世界的不安,也練習他們應(yīng)對并不總是美好的世界的能力。因此,如何探索和重建教育的美感,如何化世界之糟糕為神奇,重新積聚教育的元氣,是王爾德對我們的最大啟示。
① [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兒童的世紀: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沈堅、朱曉罕譯,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版,第192頁。
② [英]伊麗莎白·勞倫斯:《現(xiàn)代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紀曉林譯,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95頁。
③ [法]盧梭:《愛彌兒》,李平漚譯,商務(wù)印書館1978年版,第91頁。
④ [英]奧斯卡·王爾德:《王爾德全集第五卷·書信集》(上),蘇福忠、高興等譯,中國文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第371、374、514頁。
⑤ 巴金:《〈快樂王子集〉譯后記》,見張耀輝編:《巴金和兒童文學(xué)》,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頁。
⑥ [英]奧斯卡·王爾德:《王爾德全集第五卷·書信集》(下),蘇福忠、高興等譯,中國文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頁。
⑦ [英]奧斯卡·王爾德:《謊言的衰落——王爾德藝術(shù)批評文選》,蕭易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頁。
⑧ 朱光潛編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43-50頁。
⑨ 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陳中梅譯注,商務(wù)印書館1996年版,第63頁。
作 者:王詩客,浙江傳媒學(xué)院國際文化傳播學(xué)院講師。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