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結維
【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是英語新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進行探討。提出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英語新課程標準 英語教學 學科素養(yǎng)
一、引言
英語教學應如何順應課改的要求,將新課標的理念和教學接軌,在教學中著眼學生的人性、人格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呢?筆者嘗試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這個問題提出個人的拙見。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途徑
結合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以下四個“I”和四個“H”,是有效提高小學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能力的途徑。
1.著重教學活動四個“I”,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1) Individual(個性化的)
—To think or do things in their own ways,rather than imitating other people.
(與其模仿他人,不如展示自己的獨特)
(2)Imagination(想象力)
—To make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run wild.(放飛學生的想象).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適當?shù)胤棚w思維與想象,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獨特、新穎的新形象。
(3) Interactive(互動的)
—To have the students to talk or discuss in groups,so that they can learn or influence each other. (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學習)
我經(jīng)常運用外語相互式積極學習法(interactive learning),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自然的互動環(huán)境。通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會與人交往。
(4) Inspiring(激勵的/啟發(fā)靈感的)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feel strongly interested and enthusiastic.
(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庇袀€名人也曾說過:“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進行教學就像捶打一塊冰冷的生鐵”。
2.踐行四個“H”,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1)Humanity(人文)
學習環(huán)境人文化,構建和諧課堂。
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內(nèi)涵之一。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新課改的靈魂是要挖掘、發(fā)揮和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師生之間應該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與對話,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情實感的、鮮活的知識,并獲得人格的陶冶和健全。在教學過程中,我每次都試圖努力營造一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和諧的人文課堂環(huán)境。
(2)Harmony(和諧/融洽)
—To hav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和諧關系) with the students,so we wont get harm.(不會受到傷害)
(3)Horizon(眼界)
—To broaden(開闊) the students horizon(視野),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擴大詞匯量),so that they can learn more things besides the knowledge from the textbooks.
(4) Humor(幽默)
—To be humorous can help us win the students hearts.(幽默可以迷倒眾生)
美國教學研究專家赫修特在《教學藝術》中,把幽默規(guī)定為一位優(yōu)秀教師所必備的品質(zhì)和能力之一。幽默是教師思想、學識、閱歷、經(jīng)驗、智慧和靈感的結晶。
3.深入鉆研英語教材,挖掘隱含的素養(yǎng)因素。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遠大的目標、濃厚的興趣、愉悅達觀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高素質(zhì)的人才。例如:當學到詞組:walk the dog
(遛狗) 時,我告誡學生在戶外遛狗的時候要清理狗狗的“便便”,因為沒有人喜歡這樣的“狗屎運”;當學到“throw
(扔)”的時候,我指出高空砸物的危險性,因為沒有人想要這樣的“頭等獎”;學到教make a lot of money(賺大錢)時,我講述了另外一些表達:make handsome money(賺大錢),make easy/dirty money(發(fā)橫財).以此教育學生誠實做人:Dont make easy/dirty (骯臟的)money. Make decent(正當?shù)模?money;當學到到“angry”和“worry”的時候,教育孩子們在生氣或者擔心的時候,該用什么方式去發(fā)泄怒氣,該如何緩解壓力,如何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當學到“喬布斯”的故事的時候,我教育學生要學習喬布斯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但也要學會如何“keep healthy(保持健康)”;當學到詞組wait in line(排隊)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則關于明星鹿晗的新聞:鹿晗在微博上發(fā)布一張在上海與一個路邊郵筒合影的照片。
4.開展多樣活動,搭建素養(yǎng)培養(yǎng)平臺。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通過組織看英文電影、每日名言、創(chuàng)編英文“三字經(jīng)”、“唱英文歌”等多層面的活動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產(chǎn)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一定學習成就,進而獲得素養(yǎng)的熏陶。
(1)傳統(tǒng)文化課。為了教育學生該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國家的“非物質(zhì)文化”。我專門上了兩節(jié)校級公開課,分別講述關于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jié))和paper-cutting(剪紙)的歷史,并讓學生當場包粽子和剪紙,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藝。
(2)看英文電影。我經(jīng)常利用托管課給學生看英文電影。如我給學生看了《里約大冒險》,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和大自然,剛好符合了六年級下冊U4的內(nèi)容:We have only one earth(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3)每日名言。我讓學生在黑板上每天更新一句英文名言或警句,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學知識也學做人。
(4)創(chuàng)編英文“三字經(jīng)”。我指導學生學習林克媽媽編寫的《英文三字經(jīng)》,利用早讀的時間教學生讀這些有趣的“三字經(jīng)”。然后讓孩子們自創(chuàng)“英文三字經(jīng)”,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5)唱英文歌。我經(jīng)常教學生唱課外英文歌,特別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歌曲。例如:我曾教學生唱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拯救地球),這首歌被譽為“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
三、結語
筆者結合多年的英語經(jīng)驗,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刻地體會到:如果我們真正將學生的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讓學生享受中英兩種文化的雙重熏陶。既強調(diào)語言知識的習得,又注意素養(yǎng)的有機滲透,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就達到了真正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目的了。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