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飏
摘要:在我國農業(yè)工作深入發(fā)展情況下,我國農田水利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在農業(yè)建設中,水利工程是一項重點內容,其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更是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本文中,將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現(xiàn)狀和對策進行一定的研究。
Abstract: Under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work in China, China'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work is also facing a new situation. I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 key content, and 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scal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ill be studied.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現(xiàn)狀和對策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small-scale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32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69-02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建設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基于國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及管理經(jīng)驗,結合我國新農村建設要求,通過實證案例全面介紹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方法,為解決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中存在的農民集體意識淡薄、組織能力差、建設資金不足等問題建言獻策,以切實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水平。
1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標準及現(xiàn)狀分析
1.1 建設標準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其主要標準為:第一,渠道防滲灌區(qū)方面,灌溉水利用系數(shù)需要控制在0.65以上,單位面積農渠長度在5m/畝以上。分水閘、量水設施以及節(jié)制閘等需要做好配套;第二,噴灌區(qū)方面,保證其噴灑水利用系數(shù)在0.8以上。噴頭間距以及工作直觀間距能夠滿足技術規(guī)范要求。同時,做好排氣閥、給水栓、閥門以及量水設施等系統(tǒng)等配套;第三,微灌區(qū)。在該區(qū)域中,微噴灌需要控制在0.85以上,滴灌需要控制在0.9以上。灌水器間距同毛管間距能夠滿足技術規(guī)范要求,并能夠對該區(qū)域所種植作物的灌水需求進行滿足。做好量水設施、過濾設備以及控制閥門等設施的配套。
1.2 現(xiàn)狀
就目前來講,農田水利對農業(yè)的支撐作用稍顯不足,我國擁有耕地面積18億多畝,但只有8.3億畝的灌溉設施齊全,這意味著我國有一半多的耕地因為缺少灌溉設施而處在“靠天收”的境遇。一些灌區(qū)工程水利設施不齊全,而水利設施齊全的又存在設施嚴重老化,年久失修的問題。比如從我國東部某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情況來看,該省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一部分是改擴建的,另一部分是新建的。大多數(shù)小型水利設施以投資為主,其它的以投勞為主。據(jù)了解,雖然中央推出了提高縣鄉(xiāng)財力保障能力的政策,但是由于需求點多,部分地區(qū)仍存在基層財政困難的問題。另外,一事一議、財政補助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小型農田水利設建設,但是也尚未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集體意識淡薄、組織能力差的問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三不管”———“農民管不了、集體管不好、國家管不到”的尷尬境況??傮w來講,由于財力、勞力和組織力缺乏,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維護和管理仍然存在較多沒有解決的問題,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令人擔憂。
1.3 原因
造成上述狀況的根源在于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產權制度缺少激勵機制,導致執(zhí)行中無法有效運作。具體來講,首先是管理主體缺位。在我國,大中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任務均由專業(yè)的管理部門或第三方施工機構承擔,而大多數(shù)農村的小型水利設施雖然使用頻繁,但是無人管理,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落實體制改革后,原來集體所有制下的農田及農田設施的管理模式轉變?yōu)檗r民分散經(jīng)營,現(xiàn)有農田水利設施則因產權歸屬不明確而陷入無人管理的境遇。一部分農田水利設施出現(xiàn)了“建、管、用”三位脫節(jié),管理、維護主體缺位。另一方面,運行機制缺乏靈活性。管理單位權責歸屬不明晰,以社會公益為主的工程資金供應不足,很難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工程管理缺乏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支撐,后續(xù)經(jīng)營很難獲得預期效益,并且難以保證服務質量達到用戶需求。除此以外,各地長期存在重建輕管、重大輕小、重樞紐輕配套的不良風氣,造成農村地區(qū)的小型水利工程慘遭“遺棄”,并導致了工程陷入上文所介紹的“三不管”格局。而且,一直以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維護費用渠道不暢,受益區(qū)農民又無錢維修,加劇了工程老損程度。
2 國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情況
2.1 政府資金主導
從外國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投資方面可以了解到,因農田水利工程公益性的存在,其在運行當中如僅僅依賴市場,則很難滿足項目投資,且項目總體投資大、收益期長,對此,在該類工程建設當中都以政府為主體。在美國,針對供水以及農業(yè)灌溉工程,地方、聯(lián)邦政府各負責50%資金,其中,聯(lián)邦政府方面通過提高負責比率以及貸款等方式資助貧困地區(qū),地方政府則通過稅收支出或者擔保貸款等方式實現(xiàn)資金投入。大部分情況下聯(lián)邦政府在投資當中比重為50%,不會超過75%,同時承擔工程建設當中的技術費用,如工程的技術設計與可行性研究等。而在日本,中央、地方政府,項目業(yè)主以及農民都為投資主體,對于公益事業(yè),由政府大量投資,而非公益項目則將推向市場,并提供一定的補助。
2.2 推進產權改革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實際的灌溉管理工作同產權制度間具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通常來說,如使用者沒有使用對象支配權力,則會使其在工作當中做出部分合理運行以及是提升工程使用效率的決策。在世界范圍內,小型水利工程在運行當中的收取率低、管理缺乏效率以及收費難都是較為普遍的一項問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部分發(fā)達國家就已經(jīng)開展了水利工程的產權制度改革,將政府承攬職責部分移交給私人部門。通過該種產權制度的改革,則能夠對水資源的公平性以及分配效率進行了提升,在對工程資金籌措能力以及養(yǎng)護水平進行灌溉的基礎上實現(xiàn)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向用水戶實現(xiàn)更多成本的轉嫁。以美國為例,如農民在生產當中對該工程具有需求、但是缺少相關費用,在農民提交申請后,政府則將為其提供較低利息的貸款,在貸款還清后,農民即可以擁有該工程的產權。該情況的存在,則將對農民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提升,且便于農民做好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與維護,進而形成具有良性特征的運行機制。
2.3 加大工程補貼
在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工作當中,對水利工程進行補貼是一項重要措施,能夠在加強社會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發(fā)展地區(qū)農業(yè)。以美國為例,其在推進農村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小型水利項目予資金補貼,額度為工程總額的30%。同時,其還提供具有較長年限的低息貸款,以此對水利工程資金回收過長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其在資金補貼管理方面也具有十分規(guī)范以及嚴格的特征,預算資金需要經(jīng)過審核人、州、聯(lián)邦以及國會逐漸審核,在經(jīng)過一系列審核滿足要求之后才能下?lián)?,且在資金下?lián)苤筮€將對其實際使用效果評估,
3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實證分析
我國南部某鄉(xiāng)鎮(zhèn),耕地面積7.2萬畝,其中,井灌區(qū)面積3萬畝,站灌區(qū)面積4.2萬畝,轄區(qū)內沒有湖面,在農業(yè)灌溉當中存在較大的需求。對于該情況,當?shù)攸h委政府對其十分重視,并按照以下原則開展當?shù)厮こ探ㄔO:
3.1 劃分事權財權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公益性特征的存在,需要其在對事權在不大幅度調整的基礎上建立起以財政為主、主體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即在工程建設方面,要以政府為主要責任主體,并由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其中,農民方面,則主要以投勞位置。根據(jù)該原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投資融資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通過優(yōu)惠貸款、獎補結合以及財政貼息方式的應用加大社會資金對工程投入力度,以此實現(xiàn)工程建設所需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第二,對公共財政主渠道以及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在對不同部門間配合力度加強的基礎上建立起穩(wěn)步增長機制;第三,在原有分散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使用集中連片方式處理,并以縣為單位開展該類工程建設,實現(xiàn)水利工程的集中投入;第四,做好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各級政府事權財權的合理劃分,對資金投入的多層次化進行實現(xiàn)。
3.2 提升農民積極性
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農民是直接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水利設施的服務對象,在該過程當中,只有獲得農民的參與與認可,才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工程建設。在項目具體建設當中,需要對以往政府一手包辦的情況進行積極的改變,通過報紙、村務公開欄以及新聞媒體等方式的應用加大宣傳力度,使村民在對該工程建設重要性與意義形成了解的基礎上形成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使用“一事一議”方式,在堅持民主決策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先干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的應用積極引導農民能夠自愿投勞,從工程的前期建設到后期的養(yǎng)護階段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在消化當?shù)厥S鄤趧恿Φ幕A上增加農民收入。
3.3 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具有著較為廣泛的建設內容,做好良性運行管理機制的建設,是對工程效益進行發(fā)揮的重要關鍵,對此,即需要在做好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完善建設程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第一,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按照降低農民稅費支出、節(jié)約用水、保障灌排工程穩(wěn)定開展的原則做好當?shù)氐霓r業(yè)水價改革,做好公益性水管單位維護養(yǎng)護經(jīng)費以及基本支出經(jīng)費的落實,對水管單位分流人員的社保問題妥善解決;第二,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在小型水利工程當中,其同時具有著扶持以及激勵的作用,且兼具有經(jīng)濟、長期效益以及社會等多重效益因素,對此,即需要做好項目績效管理模式的分類建立,在做好動態(tài)、系統(tǒng)項目績效評價機制的基礎上推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此保證考評結果的公正性以及可觀性。在完成考評結果評定后,即需要做好該結果嚴肅性的維護評價,將具體結果應用在指標分配以及業(yè)績考核方面,不斷提升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4 結論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對我國農業(yè)生產能力進行提升,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工作。在上文中,我們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現(xiàn)狀和對策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需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設重點把握,通過建設機制的創(chuàng)新以及權責的合理劃分形成新的、具有可持續(xù)特征的農田工程建設方式,實現(xiàn)當?shù)厮こ探ㄔO、運營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李志軍,韓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探討[J].科技風,2010(09).
[2]程玉彬,王慶芳,胡傳志,谷芳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的探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03).
[3]袁志國,郭金成.新形勢對農田水利建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jīng)濟,2010(02).
[4]陳孝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的探討[J].機電信息,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