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香萍
摘 要:在新媒體平臺環(huán)境中,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推進面臨新的挑戰(zhàn),本文就志愿服務分析了當下新媒體網絡化發(fā)展趨勢,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推進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圍繞信息資源建設方法、途徑、運作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志愿服務;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206;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282-01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新媒體網絡化發(fā)展趨勢
在新媒體以及網絡化普及的環(huán)境中,大學生是接受和引領最前沿新事物的群體,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對事物與訊息有自我客觀認識到觀點。志愿服務作為高校培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一種方式,如何利用網絡化新媒體平臺來更好的引領大學生志愿服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志愿服務向新媒體網絡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將傳統(tǒng)的志愿服務渠道與信息溝通,通過新媒體信息平臺將社會需求與志愿服務構建橋梁,一方面可以讓高校大學生更多、更快地了解社會需求;另一方面,能向社會和高校大學生展示志愿服務的過程與效果等。
二、加強志愿服務新媒體平臺信息資源建設方法
志愿服務實施的成效是由志愿服務管理組織與志愿者決定,志愿服務管理組織是志愿者、服務對象以及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的主體,也是整個組織運營、籌劃與協(xié)調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增強志愿服務管理組織的構建,是志愿服務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志愿服務管理組織需要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改進組織的構建與發(fā)展方向,在新媒體網絡化的環(huán)境下,首先,要借助新媒體平臺改變傳統(tǒng)宣傳模式,通過微博、微信、直播等學生關注的熱點新媒體平臺,讓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找到的自我價值,同時提升學生的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其次,運用新媒體平臺將志愿者注冊進行資源數據統(tǒng)計,志愿服務活動中針對志愿者的區(qū)域、專業(yè)、技能等特征進行分配,可以更好的服務社會需求,從而提升志愿服務的質量;再次,將傳統(tǒng)培訓轉移到新媒體上,將不同的技能培訓錄制成視頻,上傳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共享.最后,加強利用新媒體數據信息,將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中,提升學生對志愿服務的主動性。
三、借助新媒體平臺提升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途徑
一是,以新媒體平臺為載體,將志愿服務活動網絡課程化。通過結合志愿服務中所需技能、專業(yè)等特征,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方式設置志愿服務類必要課程、選修課程、網絡課程等,用理論知識加強志愿者志愿服務的專業(yè)性。二是,將志愿服務運用新媒體平臺將志愿服務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多種,志愿服務活動是其中帶有實踐教育方式的一種,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但是高校人數眾多,將所有學生課堂教育轉為集體實踐課難度較大,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學生展示志愿服務的一些案例,無形中向學生傳播志愿服務的理念,讓學生在其中找到認同感,提升學生志愿服務的自身意識。三是,把高校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將志愿服務作為專業(yè)學習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發(fā)掘到志愿服務對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志愿服務的另一面。
四、借助新媒體平臺優(yōu)化志愿服務運作模式
志愿服務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對其模式優(yōu)化。首先,通過新媒體平臺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分類,采用招標的方式進行項目的分配,根據志愿服務團隊填報項目進行資源配比,讓受助群體得到最優(yōu)質的幫助,同時也實現志愿服務團體的最大價值;其次,通過新媒體平臺管理志愿服務項目,及時了解志愿服務項目的運行情況,對項目的實施進度、過程進行督促與指導,也便與志愿者交流溝通,志愿服務開展的過程與取得成效公開化,便于形成考核依據,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的成效。再次,借助新媒體平臺建立評價功能,在志愿服務項目完成后,受助對象、志愿者等群體給予志愿服務項目、服務滿意度給予打分,提出改進建議等,根據實施取得成效以及社會評價,對于優(yōu)秀的志愿服務團體、志愿者給予激勵。一方面獲得了志愿服務改進的建議,提升志愿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調動了志愿服務團體與志愿者的積極性。
五、新媒體平臺環(huán)境中志愿服務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方向
社會需求的志愿服務有多種多樣,那就需要志愿者有不同的專業(yè)技能,如果志愿者的技能與志愿服務項目不相符,直接影響受助人的需求。高校志愿服務組織有著豐富專業(yè)背景的志愿者,根據不同的社會需求提供不同的專業(yè)技能的志愿者。志愿服務專業(yè)化影響著志愿服務的質量與成效,大學生志愿者依托自身專業(yè)技能,運用自身所學專業(yè),通過已有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到志愿服務中,到專業(yè)化有一個過程,經過多次志愿服務經驗的積累,慢慢成為專業(yè)化志愿服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專業(yè)技能通過實踐有一定提升。
通過志愿服務,大學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可以將課堂所學專業(yè)技能提升,同時也強化了志愿服務水平與專業(yè)理論知識。因此,無形中要求自愿者志愿服務的要具備專業(yè)化,同時也使社會公眾對大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的一種認可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團隊中。
參考文獻:
[1]張永新,良警宇.中國文化志愿服務發(fā)展報告(201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張永新,良警宇.社區(qū)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與管理: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