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雙凱,林咸明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杭州 310053)
高鎮(zhèn)五教授灸法經(jīng)驗輯要
肖雙凱,林咸明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杭州 310053)
灸法;名醫(yī)經(jīng)驗;針灸療法;辨證論治
高鎮(zhèn)五教授,浙江慈溪人,浙江慈溪匡堰高氏世醫(yī)第5代傳人,原浙江中醫(yī)學院針推系及針灸學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自幼隨父高圣水先生習醫(yī),后于天津及蘇州研習針灸,曾走訪陸痰燕、馬雨蓀、金文華、陳備永請求教益。高教授在治療疾病過程中重視辨證,講究因人因病、因穴因時、因地制宜及針藥并用,詳細研究和論述了不同質(zhì)量毫針的不同溫灸作用,對于用灸法治療冠心病和眩暈有獨到見解,并提出了針刺配合天灸綜合防治惡性腫瘤的療法,主編《新針灸學》,合編《針灸解剖學圖譜》《中醫(yī)學辨證棍論》,發(fā)表論文30篇。
筆者有幸得以整理高教授醫(yī)案[1],并面訪高教授,從中獲益頗多,現(xiàn)將高教授灸法經(jīng)驗介紹如下。
高教授素來推崇灸法,強調(diào)“一針二灸”的理念[2],其認為溫針灸是一種比較細致的灸法,其操作具有針刺、溫灸的雙重作用,在臨床中應用范圍廣泛,適用于多種急慢性疾病。高教授通過因人、因病、因時的不同,采取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考與診療。根據(jù)毫針和艾炷不同規(guī)格和質(zhì)量等方面的差異,測量了溫針灸時針體各點的溫度,并對室溫、艾炷大小的選擇、艾炷松緊情況的不同、壯數(shù)與針體溫度之間的關系都有詳細闡述。
高教授提出,上述多種因素對于溫針灸的效應都有直接的影響,其影響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銀針體溫度及針體溫度上升的速度和持續(xù)時間均高于鋼針和不銹鋼針;第二,粗針和短針的針體溫度和持續(xù)的時間較細針、長針為快;第三,艾炷的大小對針體溫度影響不大;第四,溫針灸時增加艾炷,主要是起著重復作用,并且同時能夠延長溫針灸時間;第五,艾炷較松時針溫略高,其針體溫度的高低同室溫成正比[3]。
有報道[4-5]認為,在使用溫針灸時,只有在刺入腧穴時,其針體溫度高于人體組織溫度時,才能起到溫針灸的作用,否則只會起到一般針刺加艾條溫和灸的作用。高教授提倡臨床中,醫(yī)者應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的差異,疾病的不同,四季室溫變化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后,選擇相對應的穴位,適時調(diào)整針刺的角度與深淺,灸量的多與少,正確使用溫針灸法,以提高療效[6]。
患者,女,42歲,工人,1990年3月28日初診。項部酸脹,轉(zhuǎn)動不舒,仰頭則暈,遇陰雨潮濕寒冷天項部酸脹更明顯,病已2年左右,熱天較舒。經(jīng)某醫(yī)院X線攝片檢查示C4-6唇樣增生,診斷為頸椎綜合征。近1星期來天氣陰雨連綿,項強酸楚,兼有眩暈。昨日頭暈加重,夜臥不安,神情焦慮。胃口尚可,二便亦調(diào)。診見面色少華,舌苔薄白,脈沉細弱,血壓為108/72 mmHg。診斷為頸椎綜合征。辨證為項痹,眩暈,氣血上供不足。治擬活絡蠲痹,溫陽提氣止暈。取百會、風池、天柱。患者靠桌坐位,雙手托在臉頰,常規(guī)消毒后,用0.30mm×40mm毫針針刺,施平針法,百會向后橫刺5分,再用艾條雀啄灸,啄1次/5s,共1~2min;然后按常規(guī)針刺風池、天柱穴,得氣后加艾條溫針灸5~10min,灸畢起針。3月29日復診,項部稍舒,頭暈減輕。處方操作同上。3月31日三診,續(xù)有好轉(zhuǎn),治法同上。隔日治療1次,共計治療5次,自覺癥狀消失,近愈。
《靈樞·五禁》:“補瀉無過其度?!边@實際上提出了哲學上量和質(zhì)的辨證關系問題。補和瀉不要過度,應當恰如其分。高教授從辨證論治的角度出發(fā),對灸法進行了深入思考?!搬標粸?灸之所宜”,對于陰寒凝結(jié)、瘕聚痞塊、氣血瘀滯、久年頑痹、陽虛欲脫等病癥,灸法常勝于針刺。因此,寒證、虛證、脫證一般以灸法治療為佳。艾灸時,宜輕灸或宜重灸、間接灸或直接灸、艾炷大小以及針刺與灸療的用量、取穴宜少宜多等,都是以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以及病位的表里深淺、病癥的寒熱虛實和新久等為基礎來進行辨證治療的。
高教授指出,各種灸法其力量有強弱,作用也有區(qū)分。一般來說,艾炷灸,特別是艾炷直接灸的作用較強,頑病重證者宜之;艾條灸及溫針灸的作用則相對較弱,病輕易愈者宜之。高教授臨證注重灸量和不同病癥的關系,提出急癥宜急灸,慢病宜慢灸;小病小灸,大病大灸;輕病輕灸,重病重灸;體弱灸輕,體強灸重[7]。
溫和灸即是用艾(藥)條溫和施灸,屬于慢灸、小灸、輕灸的灸療方法,比較適用于慢病、小病、輕病,可在慢性疾病的治療和日常保健強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對部分藥物療效不佳,又不愿針刺治療或勞動工作學習等原因無條件常去醫(yī)院的慢性病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后,在家由自己或成年家屬進行灸療。同時要注意,因溫和灸作用力之所限,對急癥、大病、重病不宜使用,以免耽誤治療時機,而須采用針刺或急灸重灸以及藥物等其他治法。
對于溫和灸,高教授注重實際療效的確切可靠性,曾用多種觀察指標對比研究。曾以心俞、厥陰俞(或華佗夾脊T4-5)、膻中、內(nèi)關為主穴,采用灸法,以臨床癥狀、心電圖、血脂和超聲心電圖為主要觀察指標?;颊呷∨P位,采用固定式可調(diào)艾條溫灸器在穴位進行溫灸。一般用補法為主,患者感覺溫和舒適,溫灸20~30min;虛中夾實者,適當結(jié)合瀉法,使火力增強,稍感灼燙,灸5~10min。通過與針刺組對比,高教授認為溫灸對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療效最佳,對氣陰兩虛、氣陰兩虛兼血脈瘀阻型亦有一定療效,能改善左心收縮功能,降低心率,臨床治療確有良好依據(jù)[8]。
患者,女,57歲,主訴胸悶、心悸反復發(fā)作2年。近又發(fā)半月。2年前勞累后出現(xiàn)胸悶、心悸,當時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ST-T改變,診斷為冠心病,曾服用丹參片、肌苷等藥,癥狀有所緩解。近半月來,因家務勞累又發(fā)生胸悶、心悸,心前區(qū)時有隱痛。發(fā)病以來,夜寐不安,口干多飲,腰酸乏力,舌質(zhì)偏紅,苔薄白,脈弦細。查體,一般可。血壓為150/90 mmHg。兩肺(-),心率為80次/min,律齊。腹軟,肝脾未及。心電圖報告ST-T改變。超聲心動圖示 Dd:52mm,DS:46mm,CDM:4.5mm,主動脈運動減弱,重搏波基本消失。血脂測定,血清外觀微混,TG:200 mg%,TC:206 mg%,HDL-Ch:43.6 mg%,LDL-Ch:122.4 mg%。中醫(yī)診斷為胸痹(氣陰兩虛型)。西醫(yī)診斷為冠心病。治法為益氣養(yǎng)陰,蠲痹寧心。選擇心俞、厥陰俞、膻中、三陰交、安眠。心俞、厥陰俞行溫灸補法 20min,患者有溫熱舒適感;膻中、三陰交行瀉法5min,皮膚略感灼燙,然后補法溫和灸15~20min;安眠用毫針疾徐補法,緩緩“得氣”,使感應弱而舒適,靜留針15~20min。經(jīng)過3個療程治療后,患者自覺無明顯胸悶、心悸,心前區(qū)舒暢,睡眠轉(zhuǎn)佳,腰酸乏力、口干等癥狀均好轉(zhuǎn),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細。高教授認為,由于冠心病患者老年較多,身體多較虛弱,有的患者不易接受針刺治療,而溫灸法乃雷火針的一種發(fā)展,具有溫和、舒適、易于接受的優(yōu)點,且灸法療效確切,故患者頗為樂意接受。
晚期癌癥患者多以正氣虛弱為主,通過針灸的溫陽扶正、行氣散結(jié)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癌能力,緩解癌癥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9]。
高教授曾以經(jīng)穴-臟腑相關學說為指導,運用扶正祛邪方法,針刺配合天灸治療肺癌16例,與單純化療組13例相比較,其臨床癥狀改善,白細胞計數(shù)、NK細胞活性和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均明顯提高,有顯著差異[10]。
天灸大椎、足三里等穴對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皮膚郎罕氏細胞(LC)密度明顯提高;外周血NK細胞活性顯著提高(P<0.01)。說明針刺配合天灸,對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療反應和生存質(zhì)量有明顯改善,可以明顯提高機體防御免疫功能,對防治惡性腫瘤肺癌具有療效。同時由于針灸,相對于化療,無毒副反應并且能減輕或消除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可以作為綜合防治惡性腫瘤的一種療法。
在天灸的藥物選用上,高教授以辨證為本,分別為扶正1號(丁香、冰片、麥冬、熟地、紅花)、扶正2號(黃芪、黨參、白術、川芎、冰片、斑蝥)、扶正3號(肉桂、黃芪、半夏、土茯苓、蟄蟲、斑蝥)。上述藥物分別研成細末,過篩混勻密封備用。臨床根據(jù)不同患者情況的差異辨證選用,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剃毛,再用75%乙醇拭去皮脂,取藥粉10 mg于穴上,用膠布固定。首次使用時,一般選擇1號藥,不使起泡。第2、3次可改用2號或3號藥使起泡,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起泡后就可將藥揭去。如果水泡破裂,可用龍膽紫藥水外涂,以防感染。一般5~7d換藥1次(續(xù)貼),5~8次為1個療程。休息約10d,可續(xù)下一個療程。因癌癥多為慢性,故治療時間宜較長。
高教授熟讀經(jīng)典,重視傳統(tǒng)理論,在“治未病”工作中積極推廣,又根據(jù)臨床實踐,對灸法加以補充。
《靈樞·五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補三里以溫胃中?!备呓淌谠趯嶋H應用中針刺足三里穴,施徐補法,緩緩得氣后靜留針并施艾條溫和灸,使其感覺溫熱,皮膚潮紅,約5min。之后經(jīng)過隨訪,反饋信息良好,患者沒有發(fā)生新感染。
《備急千金要方》:“凡人吳蜀地游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备呓淌谡J為孫氏所言之灸法當是化膿灸,灸2~3穴即可,灸后必須有灸瘡,并使保持一段時間,不要使瘡短期即愈合。這樣可使人體產(chǎn)生預防瘴癘溫瘧毒氣的抵抗力,預防瘴癘侵襲,保持身體健康?!叭齼商幘闹?意為灸點不要過多,多則增加灸者痛楚;艾炷宜小不宜大,一般用麥粒、粟粒大即可。灸瘡保持多天效佳。
《扁鵲心書》:“人以脾為母,以腎為根。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常灸關元、氣海、命關(食竇)、中脘,可防病攝生?!备呓淌谡J為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灸上述四穴,可同補先后天,有較廣的預防作用。一般可用艾條溫和灸或粟粒小炷灸法,或線香雀啄灸法。
《針灸大全》認為保健灸法就是無病施灸,以期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其介紹常用灸穴有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身柱、風門。前4個穴位灸之有較廣防病作用,身柱用于小兒強身保健灸;風門用于預防感冒,為單病種預防。因其未明確介紹具體灸法,高教授指出,作為未病先防,艾炷宜小(用麥粒或粟粒小炷),灸兩三處,每處3壯。神闕宜用艾條溫和灸或隔藥餅灸,不可起泡。
《黃帝明堂灸經(jīng)》:“凡人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五個月前,手肘足脛上會發(fā)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乃將中風之兆也。便須急灸三里穴與絕骨穴,四處各灸三壯?!边@是預防中風的灸法,是單病預防法。文中未提及艾炷之大小,高教授主張艾炷宜小,一般選用粟?;螓溋P§?不可過大或灸量過多。同時,必須根據(jù)中風的各項成因協(xié)調(diào)進行,要求患者節(jié)制飲食、禁煙酒,適度運動,保持心理平和,慎寒暑,適勞逸等,不能忽略這些方面而單純依賴針灸、藥物。臨床中,高教授常選用足三里、豐隆,每次用1穴,二穴交替使用。采用天灸法,起一綠豆樣小泡,讓其自行吸收。約半個月施灸1次。暑天因要洗澡,可以暫停,秋涼后再灸。也可在涌泉穴用藥條溫和灸20~30min,使皮膚潮紅。灸畢用咸附子1片(附子用鹽水浸透)放涌泉穴。再用麝香止痛膠布固定。貼24h左右揭去,每星期貼2~3次。
對于未病防治,高教授主張四季都可以開展,根據(jù)常見疾病,針灸藥結(jié)合,可增加效果[11],尤其是有較廣防病作用的保健灸法,可以積極推廣。
[1] 王雯菲,林咸明.高鎮(zhèn)五治療心律失常臨床經(jīng)驗淺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1-2.
[2] 方劍喬,王樟連,馬睿杰.高鎮(zhèn)五教授和虞孝貞教授臨證精要[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5(6):915-917.
[3] 張嵐,高鎮(zhèn)五.灸法的實驗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14(5):40-41.
[4] 程珂,魏建子,沈雪勇.不同材質(zhì)針灸針溫針灸的溫度特性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30(4):703-707.
[5] 董新民,董泉聲,先茂全,等.不同灸法對穴位溫度影響的對比觀察[J].中國針灸,1999,19(1):22-26.
[6] 高鎮(zhèn)五.試論毫針速遲刺術[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6,10(5):47-50.
[7] 吳美倩,高鎮(zhèn)五.灸法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概況[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1,15(6):51-53.
[8] 楊丹紅,高鎮(zhèn)五.溫灸法治療冠心病44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針灸,1989,9(4):49-50.
[9] 方劍喬.浙江針灸名家臨證錄[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15.
[10] 陳良良,解光堯,江克文,等.針灸對肺癌患者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針灸,1997,17(4):197-199.
[11] 方劍喬,馬睿杰,王樟連,等.當代浙江針灸名家臨證精要(一)[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2):137-139.
R249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7.0857
1005-0957(2017)07-0857-03
2017-02-10
肖雙凱(1989—),男,2015級碩士生,Email:379691025@qq.com
林咸明(1966—),男,教授,Email:linxianming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