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波 余德華 劉少義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荊江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湖北 荊州 434002)
雷達波測速探頭在水文纜道測驗中的開發(fā)應用
李小波 余德華 劉少義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荊江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湖北 荊州 434002)
根據雷達的測速原理,利用雷達探頭,集成相關的模塊,開發(fā)出了纜道式無線雷達測速儀,并分別在長江中游以及獨龍江水系相關水文站進行了比測試驗。比測結果表明,儀器運行穩(wěn)定、可靠,比測結果滿足水文規(guī)范要求,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替代浮標完成流量測驗,可作為水文巡測以及流速較大山區(qū)性河流流速測量儀器,同時也為流量在線監(jiān)測積累了經驗。
水文測驗;流量測量;雷達測速;比測試驗
長期以來,水文纜道上的流速測量一般采用轉子式流速儀,在遇到水流急、含沙量大、漂浮物多、大洪水等復雜水情時施測困難,甚至還會威脅到測驗設施的安全[1]。雷達測速采用非接觸方式,直接施測水面流速,然后通過水面系數換算成垂線平均流速,結合水道斷面成果可達到計算斷面流量的目的,該方法具備操作簡單實用、安全可靠、測驗歷時短以及計算方便快捷等優(yōu)點。
2011年,長江委水文局荊江局引進了美國斯德克的雷達測試儀,進行了一些相關試驗。該儀器具有工作穩(wěn)定可靠、測速范圍大等優(yōu)點,但僅有探頭,還需要集成開發(fā)相關的部件。荊江局研制了集成雷達波測速系統(tǒng)硬件,測速試驗時把儀器固定在纜道鉛魚上,在斷面上施測不同垂線位置的水面流速。近2 a,成功開發(fā)了集軟硬件一體化的纜道式無線雷達測流系統(tǒng),并在彌陀寺水文站、獨龍江水文站進行了比測試驗,達到了預期效果。本文簡要介紹雷達測速原理、流速數據處理的開發(fā)應用以及試驗比測情況。
2.1 雷達測速原理
雷達測速基于電磁波的多普勒效應原理, 當波源、 觀察者、 媒質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電磁波在運動介質表面發(fā)生反射引起回波頻率的改變。 應用雷達測速時, 波源和觀察者不動, 媒質(水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才能引起反射波的頻率改變, 改變量的大小與水體流動的相對速度有關, 發(fā)射波頻率與反射波頻率的差值就是多普勒頻移, 水面流速v表示為:
(1)
式中,fd為多普勒頻率,fd=|f0-f1|,f1=cλ,為接收到的回波頻率,c為雷達在空中的的傳播速度,λ為發(fā)射波波長;f0為發(fā)射頻率;θ為發(fā)射波與水流方向的夾角。
雷達波打在水面上呈橢圓形狀,橢圓形狀區(qū)域的大小與雷達發(fā)射探頭到水面的距離和水平角度有關,因此雷達測得的水面流速就是這塊水面區(qū)域的表面平均流速,與某一測速垂線的水面流速相對應。
2.2 纜道雷達測速系統(tǒng)硬件組成
纜道雷達測速系統(tǒng)硬件由雷達探頭、控制器、電源控制和Zigbee模塊組成,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纜道雷達測速系統(tǒng)結構
雷達探頭采用的是斯德克的S3-SVR探頭,技術指標如下:
流速范圍0.5~18 m/s
流速精度±0.03 m/s
平均時長0~99.9 m/s
俯角范圍30°~70°可設置
波束寬度12°(錐度角)
雷達頻率Ka波段(34.7 GHz)
工作溫度:-30℃~+70℃
控制器采用ARM單片機芯片開發(fā),具有功耗低、功能強等特點??刂破鞯闹饕δ苁墙邮沼嬎銠C的指令,根據指令內容控制雷達探頭上電工作,或者掉電休眠,接收雷達探頭發(fā)來的測量數據并通過Zigbee模塊送回給計算機進行處理。
雷達探頭與計算機的通信采用Zigbee無線通信模塊,Zigbee可實現點對點的透明傳輸,功耗低、通訊距離長,經過測試,可滿足纜道斷面距離的數據通信。
2.3 測流程序的開發(fā)
計算機上的測流程序界面如圖2所示。
圖2 雷達測流程序主界面
測流程序操作簡單,輸入起點距、當前水位和時長,就可啟動測速。測完一條垂線緊接著就可以測下一條垂線,測完所有垂線后就可以按《結束測流》按鈕退出測流界面。
根據測流的數據和水道斷面資料就可以計算出斷面的流量,生成的表格界面如圖3所示。
圖3 流量測驗表格界面
3.1 比測試驗
為了驗證雷達測速儀的測速精度,比測時將鉛魚剛好浸入水面以下,以保障鉛魚在水流作用下相對穩(wěn)定且不左右擺動, LS25-3A型號流速儀布置在水面以下0.2 m處,雷達測速儀布置在水面以上約0.5 m處,兩種儀器同時施測比較。每線比測水面1點,每次比測按該站常規(guī)測速垂線施測,比測時按常規(guī)流量測驗要求目測風力風向。
2013年7月10~24日在長江中游平原站纜道斷面實施比測共8次,比測流速點數共60點,比測時目測最大風力為4~5級,風向不定。雷達測速探頭的俯仰角約為55°,比測時常規(guī)流速儀測速范圍為0.39~0.99 m/s, 雷達測速儀的比測范圍為0.35~1.13 m/s。比測結果界面如圖4所示。
圖4 平原站流速比測結果界面
2014~2015年間在山區(qū)站比測流量共計37次,水位在1 520.62~1 519.13 m之間,變幅為1.49 m;實測最大流量為721 m3/s,最小流量為260 m3/s;流速儀測得的最大流速為5.68 m/s;雷達測到的最大水面流速為5.45 m/s,水面流速系數為0.823,計算其最大相對誤差為13.16%,最小相對誤差為-10.28%,系統(tǒng)誤差為0.22%,標準差為4.6%,隨機不確定度為9.20%。資料滿足測驗要求。
從以上比測結果可以看出,一般絕對誤差都在0.14 m/s以內,測量結果穩(wěn)定。鉛魚不穩(wěn)定及風速會給所測流速帶來一定的偏差。
3.2 存在的問題
(1) 當測量的水面平靜時,回波信號較弱,一次測速時可能只接收到幾個回波信號,這會導致測量結果誤差很大或無法測流,因此該儀器不適用于水面比較平靜的斷面。
(2) 風向風力對測量結果影響較大,當流速小于0.5 m/s時,影響較大,測量結果不能用,但當流速大于0.5 m/s時,影響就很小了,所以儀器最好在流速范圍為0.5~18 m/s時使用。
(3) 儀器測量時的俯仰角會有變化,應增加俯仰角的測量裝置,隨時記錄俯仰角的大小,從而有效地對流速值進行修正。
雷達測速技術較成熟,在生產中運用較多,特別是在有漂浮物、大洪水等情況下快速測驗優(yōu)勢十分明顯,測量結果能滿足水文規(guī)范要求。隨著纜道ADCP的出現,纜道式無線雷達測速儀、在線式雷達測流系統(tǒng)和纜道ADCP互有優(yōu)勢、相互補充,為中小河流流量測驗提供了全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對推動測流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肖虎程,余德華,章烈屏.基于DSP的水文纜道信號傳輸技術開發(fā)應用[J].人民長江,2008,39(20):47-49.
(編輯:朱曉紅)
2017-03-31
李小波,男,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荊江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工程師.
1006-0081(2017)06-0020-02
P3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