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云
摘 要:現代意義上的隱私權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提出的,隨著人們法治意識的提升和經濟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隱私權也愈來愈加重視,我國法律對隱私權的保護雖有規(guī)定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也需要國家公民共同努力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更加完善。
關鍵詞:隱私權;民事權利;法律保護
一、隱私權概念的提出
(一)隱私權在英美法系國家的提出
隱私權的最初提出是于1890年由美國學者沃倫和布蘭代斯在《論隱私權》一文并將其界定為一種“免受外界干擾的、獨處的權利”,隨之,隱私權在立法界、司法界以及學術界引起普遍關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人們對隱私權也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fā)展,隱私權的內涵也得到了擴張。例如在美國法中,隱私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被保護是通過判例進行的,并且美國法院又通過大量判例將隱私權上升成為一種憲法上的權利,即“憲法上的隱私權”
(二)大陸法系國家關于隱私權的提出
人格權作為大陸法系國家一項重要的權利,因此在對人格權中隱私權概念的提出也慢慢地融合、吸收了美國法中關于隱私權的概念,使其更加完善。例如,德國聯邦法院于1983年將對抗不受限制的搜集、傳播、使用個人資料的權利納入人格權之中,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裁判。
(三)隱私權在我國的提出
關于隱私的意識最初是在人剛脫離動物而成為人時,基于一種羞恥心理而萌發(fā)出來的本能,在遠古社會,人類就知道用樹葉或者動物皮來遮擋隱私部位。我國在古代關于隱私多指“陰私”,一般多指男女之間不道德的兩性關系。即便如此,古代的中國仍存在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尊重,特別是在皇權社會當中更加注重對社會貴族、官吏以及皇權的保護。
二、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現狀以及問題
(一)我國現行法律關于隱私權的保護及規(guī)定
在我國,隱私權只是具體人格權的一種,在起初的1986年《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了許多具體的人格權,比如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等權利,尚沒有關于隱私權的具體規(guī)定也還未被確認為具體的權利,而是散見于在諸多具體人格權中一些關于隱私的保護。隱私權作為一項具體法律權利是在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2款中才提出的。由此可見,隱私權作為一項具體人格權,確立了其在立法司法上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亦是我國立法界司法界的一種巨大進步。
(二)隱私權法律保護主要存在的問題
(1)我國關于隱私權立法保護上的缺失。關于對隱私權的單獨提出也是近年才在《侵權責任法中》中提及,因此對于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也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guī)定,并沒有涉及到更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可操作性不強。
(2)隱私權在司法保護上亦存在一些困難。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于隱私權的保護多涉及公民隱私問題,但被害人在遭遇到權利侵害時,緊緊依靠自己的私力量是很難搜集到證據的,并且在涉及到一些更加敏感或者隱私問題時,被害人更多的是采取忍氣吞聲的做法,因此存在嚴重的舉證困難。
(3)隱私權被侵害后,救濟制度的缺失。無救濟即無權利,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救濟制度能使得當事人的權利的到充分的保障。在現行法律規(guī)定中,被害人的隱私權遭到侵害后,救濟方式過于單一,通常采用賠禮道歉的方式,違法成本較低,使得隱私權被侵害的問題屢次發(fā)生。
三、關于隱私權法律保護方面提出的一些設想及措施
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人們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由于科技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網絡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人社會公眾對于自我隱私的保護也愈加困難,在社會生活或工作中存在各種不安定因素,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不小心,隱私就會被暴露在公眾面前。因此,對于隱私權的保護已成為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1)隱私權不僅應該成為一項基本的民事權利,更應當將其上升為公民的一項最基本的憲法性權利。只有將隱私權上升為一項基本的憲法性權利才能引起社會各界對隱私權的普遍重視,提升其法律地位。并且將隱私權上升為憲法性權利,在各國亦有經驗可借鑒。例如,美國,在Griwokl v.Connecticut一案中,就將隱私權確立為一項獨立地憲法性權利,并且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德國也有類似規(guī)定,特別是司法裁判中,就將隱私權納入憲法權利的范疇。因此,我國將隱私權規(guī)定于憲法當中也是有其合理性的,不僅提升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的地位更加能夠引起重視加大對隱私權保護的力度。
(2)關于隱私權的保護應該不斷完善立法、司法以及完善救濟制度?,F代社會,隨著侵害隱私權的方式多樣化及復雜化,國家在立法方面也應與時俱進,完善立法細化隱私權的種類,比如增加網絡隱私權方面的具體規(guī)定,同時對隱私權與其他權利(名譽權、個人信息權)作出明確界定。在當事人的隱私權遭遇到侵害時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賠禮道歉層面,可以將隱私權的保護入刑加大侵害人的違法成本,使得被害人的權利得到及時救濟。在司法保護層面,對隱私權的保護可以利用國家公權力,特別是在舉證方面,社會援助機構一經被害人申請可以協(xié)助被害人進行權利救濟。
(3)提高公眾自我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意識。由于社會公眾長期以來對自身隱私的不重視導致我國長期對隱私權權的保護的一個缺乏。特別是信息化時代,公眾更應加強這方面的意識,在瀏覽一些網頁信息或者在微博、微信等一些公眾平臺中應切忌泄露個人的身份信息,在公眾場合也應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在遇到個人的正當權利被侵害時,應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總之,在經濟不斷發(fā)展和法治不斷完善的今天,我們國家應根據現實的需求去細化和完善隱私權法律保護方面的規(guī)定,只有如此,法律才能更好地為我們公眾服務,才能更好地去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使得公民的生活工作得以正常進行。這也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最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隱私權利的再界定》.《法學家》,2012年第1期
[2]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3]樊佳貝.《隱私權的民法保護》.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5月
[4]馬璇.《大數據時代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法制與社會》,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