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暹粒是柬埔寨南部的一座小城,那里除了有被人們稱作世界第七大奇跡的吳哥窟之外,還有生活在那座歷史古城周圍窮苦的孩子們。2016年寒假我去暹粒旅游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群生活在世界角落里的孩子。
那天我們一家按照既定計劃游覽完吳哥窟的景點,正沿著一條鋪著碎石子與細沙的便道往旅游車的方向行走。道路兩旁是一家家出售紀念品的商店,因為是淡季,這里門可羅雀。中午的陽光有些火辣辣的,我們一行游人都行色匆匆,希望盡快趕回大巴車去享受舒適的空調(diào)。就在這時,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一個小男孩,大概只有七八歲的模樣,皮膚黝黑,身形消瘦,穿著一件對他來說太小的T恤衫,T恤衫已經(jīng)辨不出原來的顏色。他手里拿著一沓好幾套的明信片,用生澀的中文怯怯地說:“明信片,四千柬幣……”四千柬幣相當于一美金,而一美金就是六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一套明信片才六元人民幣。
我能想象男孩的父母怎樣教他中文,怎樣教他辨識中國游客,怎樣教他做買賣的訣竅……因此,當他說出那句“我沒有錢上學”時,我絲毫也沒有驚訝。
顯然,他父母傳授的生意經(jīng)——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奏了效。那個孩子一路趿拉著破舊的塑料涼鞋,邁著細碎的步子跟著我們,反復(fù)嘟噥著那幾句他僅會的中文,我們很快就忘記了景點門口“不要購買孩子的商品”的提示牌,一個個動了惻隱之心,紛紛付錢買了明信片,準備就此離去。
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還沒走,突然又圍上來一大群孩子,大的足有十一二歲,小的估摸才四五歲。他們嘰嘰喳喳,有的賣竹笛,拿在手上呼啦啦地吹著,還蠻好聽;有的也是賣明信片,一邊比畫著,一邊小和尚念經(jīng)似的數(shù)著:“一、二、三、四……”還有賣貼在冰箱上的小掛件的……他們?nèi)粵]有成人商販那種油嘴滑舌、吆五喝六的形態(tài),而是低聲下氣,仿若乞討似的叫賣。他們當中還有一個非常小的小女孩,也就四五歲的樣子,拽著可能是她哥哥姐姐的衣角,一雙黑亮的眼睛怯生生地注視著我們這一行人,與我同行的爺爺奶奶們更加憐惜起她來,一邊說著“好可愛,好可憐,這個孩子一定要給錢”,一邊把零碎的美金往孩子手里塞。孩子手小都握不住,就往她的衣兜里塞。孩子有點兒驚恐地看著我們,甚至把手指頭也含到了嘴里……
回到車上,我有些心緒未定。眼前浮現(xiàn)出景區(qū)的標牌:“請不要給孩子錢或食物,否則他們會去乞討而不是上學?!蔽蚁?,如果他們真的有錢去上學,也許不會去乞討、去要錢了!
可憐這些掙扎在世界角落里的孩子!他們雖然生活在亞洲,卻有著非洲人一般的黝黑皮膚,他們蜷縮在只有雨季和旱季的世界的這個角落里,日復(fù)一日,等待命運改變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他們的政府是否為此做出了努力,付出了行動,我只看見這些可憐的失學的孩子!
我的頭靠著車窗,舒適的空調(diào)風已經(jīng)阻擋了窗外灼熱的空氣,我瞇起眼睛,看見陽光照射著這個并不公平的世界,一切并不如景色那樣美麗。
(指導(dǎo)教師 董曉強 編 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