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實現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加強閱讀教學,使閱讀教學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確保學生閱讀學習的有效性。下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詳細地分析和探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對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就要了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首先,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閱讀教學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閱讀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素養(yǎng),從而得到全面發(fā)展。閱讀教學對小學生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語文學科屬于基礎學科,和其他的學科之間有著必要的聯系,因此,只有打好語文基礎,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在良好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將知識進行擴展。此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帶著目的性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可以使學生全面地得到鍛煉,鍛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效果不理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大部分語文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沒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使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地采用小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是,在盲目地運用時一味地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卻忽略了實質的教學內容,在合作討論教學中過于注重討論的形式化,在討論學習中放任學生進行討論,影響到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二)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較低,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對相關問題的理解、認知、分析等不足。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能力,而是將學生的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進行縮減,甚至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閱讀中得不到有效鍛煉,使其自主閱讀能力無法提高,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閱讀的效果,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過分注重效果,忽略過程的重要性
新課改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通常會采取比較極端的閱讀訓練,使學生在強化訓練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這樣強化訓練產生反感,從而影響學生閱讀的熱情,在這樣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過分地注重效果,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背離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初衷,使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主動性受到影響。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很大的比重,閱讀是學習其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閱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有效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合理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并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一步完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開放式教學方法,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整體的閱讀教學進行合理優(yōu)化,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感受,實現學生長遠發(fā)展。
例如在閱讀《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時,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從文章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什么?胖乎乎的小手又在說誰呢?”將學生帶入閱讀情境。其次,讓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過程中,用筆畫出不懂的詞語,同時應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跳著閱讀、準確閱讀,等等。最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滿足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欲望,明白文章題目胖乎乎的小手的含義。通過此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有助于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二)延伸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階段屬于啟蒙階段,學生在小學時期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以后的學習做鋪墊,因此,要重視小學階段的教學。語文學科屬于基礎學科,具有綜合性、廣泛性的特點,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課外閱讀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在新課改的引導下,教師應充分地利用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有利的閱讀條件,使課外閱讀得到有效的延伸,使學生在小學時期積累一定的閱讀量,這對于小學生今后各方面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選擇閱讀書籍時,要重視學生的主觀意識,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根據,學生自己進行選擇性閱讀,有效地開展個性化閱讀,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語文閱讀中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在閱讀時間上,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使學生有更多的閱讀時間,為學生提供有利的閱讀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地得到鍛煉,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小學生的長期發(fā)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學習條件,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在閱讀教學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因素,就是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為了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學習,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有效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利用合理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到真正的樂趣,實現學生長遠發(fā)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要提倡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合理地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得到良好的進展,使其發(fā)揮重要的教學價值,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全壽.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4).
[2]劉克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
[3]呂高聳.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16(4).
[4]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6).
[5]陳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