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稀”語法化的探究,理清了“稀”字語法化的線索,試圖結合語法機制和動因,從中揭示出“須”的詞義發(fā)展和變遷的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
關鍵詞:稀 語法化 形容詞 程度副詞
一.引言
“稀”字最遲產生于西周時期,后使用頻率逐漸提高,其性質、功能和意義也日趨明顯。目前,對于“稀”字的研究還很少,且提及它的幾乎都是從方言或是與他字組合成詞語來進行探討的,但并不是此字沒有研究價值。本文將結合“稀”的語法化機制及動因來探究其詞義來源和其義項之間關系,擬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從語法化的角度探討“稀”的源詞及由“形容詞——程度副詞”的演變過程。
二.“稀”的功能和意義
據前人的辭書和專著中所記,“稀”字的主要用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形容詞,共有四種用法,記為“稀1”。
(1)表示事物之間距離遠或事物部分之間距離很大,意為疏、不密,記為“稀11”。
(2)表示事物出現的少,意為少、不多、難得,記為“稀12”。
(3)表示液體中含某種固體成分很少,意為薄、不濃、不稠,記為“稀13”。
(4)意為隱約、不清楚,記為“稀14”。
2.副詞,表示程度深,意為很、甚、極,記為“稀2”。
從古至今,“稀”的詞性主要為形容詞、副詞和名詞,但名詞用法在現代之后幾乎不被使用,且與本文語法化無關,就不予以提及。而形容詞發(fā)展出了很多意義,且意義之間有一定聯系的,甚至有共同淵源。
三.“稀”的本義及引申義
1.“稀”的本義
“稀”的本義為“稀疏”。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即提到:“稀,疏也。從禾,希聲。”徐鍇:“穊既以禾為準,稀亦同也?!倍斡癫米ⅲ骸跋∨c穊為反對之詞,所謂立苗欲疏也?!庇纱丝梢?,“稀”最初是指莊稼稀疏,且從字形看即是禾苗稀疏。如: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六首》,陶淵明)
后徐灝《段注箋》提及:“稀之本義為稀疏,引申為凡稀疏至誠?!薄稄V雅·釋詁》中有:“稀,疏也。”《廣韻·微韻》:“稀,稀疏?!鳖亷煿抛⒃疲骸伴?,稀也?!边@時候“稀”的“稀疏”義已不僅僅只是指莊稼禾苗了,已成為“稀11”。如: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短歌行》,曹操)
2.“稀”的引申義
“稀”的“稀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fā)展出“少、不多”之意,即“稀12”。因為二者之間具有思維上的天然聯系,稀疏之物往往是不多的,其前面成分一般都局限于人,或與人有關。如:
(1)夫物浮競,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復逐於彼(《莊子集釋》第一卷下)
“稀12”義也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可以表示某種現象或者是感官感覺到少了。“稀”的“稀11”義和“稀12”義也可發(fā)展出“不稠、不濃”義,即“稀13”。聯想可知,因為不濃、不稠往往都是使用在粥、湯、泥等可以成為流動性的事物,即是由于其中某樣東西比較稀疏,比較少而成的,表示液體中含某種固體成分很少,“稀”一般用來形容湯、飯、泥等事物。如:
(2)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之二,蘇軾)
稀”的“稀疏”義可發(fā)展為“隱約、不清楚”之意,即“稀14”?!跋∈琛北揪褪潜硎臼挛镏g距離遠或事物部分之間距離很大,由此可引申出因為距離遠、大,聲音就聽不太清楚,畫面就看不太清楚,此義一般都是用在“聲音和畫面”的,這是可以自然聯想出來的。不僅如此,它的句法位置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如:
(3)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全唐詩·山石》,韓愈)
四.“稀”由形容詞語法化為程度副詞的過程
西周以后,“稀”一直作為形容詞來使用的,在句中做定語,所修飾的中心語為普通名詞,基本是無生命的事物,到后來是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兼具;之前是單用較多,后是與其他字結合使用較多;正因為使用頻率的增多,也增加了其語法化的幾率。張亞軍指出:“程度副詞的主要功能是對形容詞及部分動詞所具有的程度義特征進行定位?!雹偬幱凇跋?adj”結構中的“稀”與“adj”最初是相并列的形容詞,但其如有超過常規(guī)量、達到某種較高狀態(tài)的意味,“稀”所處的句法位置及其所有的語義基礎則很容易讓它語法化至程度副詞,如:
(1)才開了門,只見一個稀醉的醉漢闖將進來。(《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吳敬梓)
在此句中,“稀”處于形容詞“醉”之前,其本義及引申義都都頗為牽強,其所處的句法位置和其語義基礎便使“稀”只能作程度副詞解,意為“很、甚、極”,修飾“醉”,句意為:才開門,就看見一個很醉的人闖了進來。這些都是用在肯定句中的,諸如此類的用法還有很多,如:
(2)已預備下稀嫩的野雞。(《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曹雪芹)
(3)我這兩雙腳還是稀軟稀軟的立不起來。(《老殘游記》第十八回,劉鶚)
隨著“稀”作為程度副詞的功能逐漸常用和完備,程度副詞“稀”也可修飾否定式結構,如:
(4)稀不要緊的平常事,到了你們文墨人嘴里,一說就活眼,那么怪有聽頭兒。(《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文康)
程度副詞“稀”所組詞的使用沒有句式的限制,用在肯定句、疑問句、感嘆句當中皆可,仍作程度副詞,后接“少、臟、爛、詫、”等。如:
(5)那稀臟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吳趼人)
(6)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ā段饔斡洝返谑幕?,吳承恩)
可見,“稀”語法化為程度副詞至遲從元代開始的,而這一時期作為形容詞的“稀”并沒有消失, 仍延續(xù)其以往的用法。而作為程度副詞的“稀”可以修飾形容詞、否定式結構,并可用于肯定句、疑問句及感嘆句中。程度副詞用法的出現,使“稀”完成了在語法化歷程中的降類,從主要詞類形容詞,降為副詞。句法位置的改變是“稀”語法化的基礎,語義聯系是“稀”語法化的前提。另外,語言環(huán)境、認知方面的語義預設是句法范疇的因素和發(fā)展的動因。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推動著“稀” 由實向虛的方向發(fā)展變化。
五.結語
本文粗略分析了“稀”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化路徑,探討了“稀”的本義及引申義,以及發(fā)展到副詞的時期及動因,列舉了大量的例子來進行舉證。有關“稀”的研究還應該繼續(xù)深入下去,其有被重視的價值。本文觀點粗陋,望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J].現代外語,2003(1).
[2]劉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國語文,1995(3).
[3]呂叔湘.漢語語法問題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4]武傳濤.“?!薄跋 毕嚓P的幾組異形詞[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1(1).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注 釋
①張亞軍.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介紹:黃璐,溫州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