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
【內容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既符合教育發(fā)展趨勢,也符合歷史學科特點。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制訂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教學理念 高中歷史
“教育回歸生活,課程回歸生活”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大趨勢,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本輪改革非常重視教育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于是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的研究就成為各科教師研究的重要內容。如果高中歷史教師仍然沿襲過去單純地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將會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利于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诖苏J識,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時代性,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提升歷史教學效率,并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一、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生活是知識和經(jīng)驗的源泉,任何脫離生活的教學活動必然是無源之水。因此,生活教學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多體現(xiàn)我們生活的方式和內容,多體現(xiàn)教學的引導作用,使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針對歷史學科,我們一定要發(fā)揮好自己的教育職責,處理好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充當好“引路人”角色,使學生能夠通過歷史課堂這座橋梁,深刻地體驗生活和感受生活。
二、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高中歷史課程內容是歷史積淀的結果,也是人們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我們的學生是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他們每天都要與生活打交道。因此,我們的課程和學生都不能脫離生活而存在。這就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時認識到:我們的課程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即只有回歸生活的教學才能對學生未來的生活有所幫助,才能體現(xiàn)出歷史學科的價值。以往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時,都是通過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授而完成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并且學習過程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支撐,結果使得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也不能真正地理解有關歷史知識,教學效率低下。我們樹立起生活化教學理念后,注重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歷或背景,使學生通過生活活動或人際交往增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2.教師要制訂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是我們課堂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主觀愿望,對我們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們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為了使教學目標體現(xiàn)出生活化教學理念,我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應使其生活化,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能力,使其情感得到升華。如我們在學習“百家爭鳴”內容時,可將知識與能力維度的目標設定為:(1)知道百家爭鳴局面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意義;(2)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觀點;(3)了解儒、墨、道、法等學派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可設定為:通過對諸子百家思想的學習,比較諸子百家各學派思想的不同,并能夠運用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思想看待現(xiàn)實問題,為現(xiàn)實生活擬定標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可設定為:通過對諸子百家思想的學習,體會古人的智慧,能夠正確看待各學派的思想,并在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樹立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制訂,能夠為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指明方面,為實施生活化教學奠定基礎,從而讓高中歷史的教學更加鮮活、豐富多彩。
3.教師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高中歷史教學的生活化,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xiàn):一是教師采取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活動。語言是一門藝術,生活化的語言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更容易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是教師多開展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通過實踐加強對歷史知識、歷史文化的理解,也可以針對某個話題讓學生們進行辯論或演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歷史記錄片供學生觀看,從而讓學生能夠比較直觀地感受歷史發(fā)展進程。
4.教師要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科學、合理的課后作業(yè)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拓展視野、升華情感,但目前很多歷史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內容枯燥、形式單一,學生困于題海之中,為扭轉這種局面,我們應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將著眼點放在學生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上,作業(yè)的形式應生活化、實踐化和多樣化。如我們學完“宗法制”后,可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看自己姓氏的由來,或向長輩詢問家譜,在學完“工業(yè)革命”后,可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列出屬于工業(yè)革命產物的部分,在學完“美國聯(lián)邦制度”后,可讓學生回看特朗普競選總統(tǒng)的過程,解釋美國政治制度。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能夠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更貼近生活和現(xiàn)實,讓歷史課后作業(yè)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只有這樣才符合新課改要求,并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歷史進程的課程,我們只有將歷史知識的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才能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最終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洪軍.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 讀與寫雜志,2016(01).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和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