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玨
【內(nèi)容摘要】在新形勢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是非常迫切的任務(wù),如何更高效地運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教材中的插圖,對于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就重要性、作用和運用方面作了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歷史知識的特點 插圖分類 新形勢下重點知識的補充運用原則
2013年,江蘇出臺《關(guān)于進一步規(guī)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意見》,治理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問題。更好地提高課堂效果成為迫切要求。有老師認為必須增加課堂容量,尋找更多的資料。但我認為,用好現(xiàn)有的教材資源,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讓學生重視教材中的插圖。
歷史插圖是中學歷史教材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教材中插圖的篇幅很多,每課插圖少則三、四幅,多則八、九幅,歷史教材并不僅是以文字表述為單一方式,而是圖文并茂、文字與圖畫相結(jié)合。怎樣在教學中運用好歷史插圖,本文將從歷史插圖的作用、分類及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面作探討。
一
歷史插圖很大程度上是文字的延續(xù)和補充。它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在表述上高度概括、生動、真實。它通過生動的形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再現(xiàn)了歷史,它是形象化的歷史教材,與文字部分相互補充,構(gòu)成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是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媒介。
學生在認知歷史知識時,經(jīng)歷過程是從感知到表象、到記憶、再到思維,從具體事物上入手,才能對歷史形成一個鮮明的感性形象,進而發(fā)展到概念性思維活動。為適應(yīng)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重視插圖的運用是可行也是必行之法。
歷史具有過去性的特點,學習歷史只能根據(jù)各種間接材料進行抽象的認識。形形色色的歷史插圖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歷史表象。
歷史知識又是具體的。歷史插圖一展其直觀性、生動性、典型性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加強他們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歷史知識還呈現(xiàn)綜合性的特點。歷史知識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地理等各方面,如此繁蕪而儀態(tài)萬千的歷史現(xiàn)象、事件和人物會對學生產(chǎn)生非智力性障礙,影響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針對性強或生動有趣的插圖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借此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將歷史知識形象化。如圓明園的殘垣遺址插圖,勝過很多文字的說明。在歷史教學中,適當提供具體形象作為支柱是必要的。
二
中學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大致可分為文物圖和想象示意圖兩大類。
文物圖是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真實反映,有直接與間接兩種,文物圖都是歷史的真實,它反映的內(nèi)容有文物、圖片、古跡、名勝、典籍等。
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文物圖有《秦半兩錢》、《陶片》等。遺跡圖有《秦長城遺址》、《遵義會議會址》等。典籍插圖有《資政新篇》書影等。這些文物圖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展示給學生歷史的真實一頁。
想象圖是根據(jù)史實的記載繪制的圖畫。包括人物想象圖和史事情景想象圖。例如《秦始皇》、《宋太祖》等屬于人物想象圖。情景想象圖有《井岡山會師》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而又生動的歷史場景,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歷史教學單靠文字的記述是不夠的,以日本侵略者的罪惡為例,運用《日軍在旅順屠殺中國居民》圖,學生將直接感受到日軍的兇殘和當時同胞的苦難。又比如介紹古代的翻車,再多文字講解,不如讓學生看插圖中的翻車模型。
三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好歷史插圖?
首先,要精選教材插圖。
教材中的插圖并非每幅必講,教師應(yīng)選擇具有較高教學價值的插圖來突出重點。例如在必修1的第1課有五幅插圖,其中《西周分封示意圖》標示有周朝分封諸侯的概況,還有一幅文物圖片《漢墓畫像石中的周公輔佐成王圖》,比較這兩幅插圖,在教學上是有區(qū)別的。應(yīng)指導學生詳細看分封示意圖,讓他們在圖中找出被分封者的身份,諸侯國的名稱、方位,了解分封的三種對象,加深對分封制的認識和強調(diào)。而后一幅插圖點到即可。插圖的運用要圍繞教學的實際,分清主次,把握分寸,強調(diào)關(guān)鍵。
其次,運用插圖的目的要明確,針對性要強。
應(yīng)該明確運用插圖是要達到何種要求。是用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制造情景還是幫學生理解歷史現(xiàn)象,或是激發(fā)其有意注意,強化德育等,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不同的插圖起著不同的效果,同一插圖有時也可據(jù)不同角度起多個效果,例如《雅典露天劇場》,它不僅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活動場所,也可聯(lián)想伯利克里時代為公民發(fā)放“觀劇津貼”這一民主政治的措施,甚至從周圍的地形來呼應(yīng)雅典民主政治產(chǎn)生的條件。另外有些插圖中滲透豐富情感,可合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共鳴。
第三,運用插圖的方式注重多樣化。
為提高課堂實效,可以開發(fā)多樣的插圖利用方法。如吳萌老師在《新書還需新教法》中提出,可讓學生對圖進行描色,通過動手來增強記憶,并舉例在講解“曲轅犁”時,讓學生將“獎勵耕織”中的“鐵犁”與“曲轅犁”圖片對比,讓學生了解曲轅犁便于深耕,節(jié)省畜力的原理。
插圖的教學方法是多樣性、靈活性的。要充分發(fā)揮插圖的特點和魅力,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M]. 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出版,1996.
[2] 吳澤. 史學概論[M]. 安徽出版社,1985.
[3]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1[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