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華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000)
摘 要:文章論述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三種途徑:一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法,縮短學生和作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將作者的思想情感內(nèi)化為學生的真實體驗。二是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寫真事,說真話,要對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動向進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三是語文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以自己優(yōu)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誠信的為人、淵博的學識去影響學生,發(fā)揮表率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人格;思想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09-02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葉圣陶先生對于語文教學的理解。不僅如此,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愛美的情趣,進而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那么,語文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將德育融入語文學科教學中呢?
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感染力強,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如果能夠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巧妙地滲透德育,那將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如其分地選擇好德育滲透點,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敝挥型ㄟ^自己的內(nèi)化和吸收,才能將書本中流動的情感轉化為自身真實的情感體驗。那么,如何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內(nèi)化為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呢?這就需要解決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時代距離與思想距離問題,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學生只有置身于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與時代之中,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在寫作該文本時所獨有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個人思想情感。例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如果適當?shù)亟榻B一些時代背景,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后一堂法文課雖然十分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韓麥爾先生失去國土時無比悲憤的心情。通過《最后一課》的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句話的內(nèi)涵其實就是“母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懂得“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樣,就可以做到跨越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將愛國主義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牢牢地記住。
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塑造靈魂、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寫作方面的技巧,更是教導學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因此,要將學生的習作融入學生生活,將學生的作文與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充分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通過寫作感知做人的道理,進而學會做人。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全面地觀察世界、如何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語文教師應該把握每個有利的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度挖掘每一篇作文的德育因素,結合學生生活與思想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在作文中感悟道德之光,提高思想認識。
例如,有次批改周記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位學生在周記中講述了一些煩惱事。因為他家中來了一位表親,這位表親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似乎比他優(yōu)秀一些,這讓他感到壓抑,甚至父母也顯得更加關心他這位表親,這讓他萌生妒忌之心,作文中還記述了他如何捉弄他眼中的這位“不速之客”。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當下的學生多數(shù)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正在成長中的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為整個家庭的中心,父母長輩對他們的嬌慣使得他們錯誤地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圍繞著他們,因而很少去體會他人的感受,有些學生還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于是,首先通過評語與他進行真誠的交流。要通過評語,使他懂得如何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反省自身,多向他人學習,使自己變成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而不是嫉賢妒能地去捉弄那些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這樣,能使他向健康的方向成長。接著,在班級召開主題為“如何看待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討論會。在討論過程中,一開始同學們總說自己父母的偏見和苛求,慢慢地當同學們意識到自己也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時暗自竊喜,猛然醒悟到自己的不滿也帶有偏見,是自我中心在作怪,是被長輩溺愛養(yǎng)成的壞習慣引起的。于是,先前的“控訴”變成“檢討”,一個個低下高昂的頭,反思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最后大家達成共識:當父母再次表揚“別人家的孩子”時,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反省自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語文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問題,若是個別現(xiàn)象就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若是共性問題就開展研討活動或進行辯論。要通過活動,使學生澄清認識,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作文并不只是文字上的功夫,語文教師要通過作文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體會并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三、在教師自身行為中滲透德育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苯處煵粌H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擁有廣博且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愛業(yè)精神。德育需要言傳,但是更需要身教。語文教師要處處做到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要盡可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中難易不同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學生要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同時對學生的答案要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對一些學習馬虎、作業(yè)拖拉、考試不理想的學生,不能劈頭蓋臉地進行訓斥,而要耐心地詢問原因,幫助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到尊重下的嚴格,嚴格下的關愛。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教師在課后也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憑借豐富的知識、優(yōu)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進而發(fā)揮表率作用。
很多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做人要誠信,心胸要寬廣,學習要勤奮,做事要專注,講話要文明。但要反思一下,教師自己做到了哪些?假如教師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學生去做,學生還會按你的要求去做嗎?因此,教師一定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學生做人要誠信,教師自己做人就要誠信;要求學生上學不能遲到,教師自己上課也一定要按時到達教室;希望學生珍惜時間,專注學習,教師自己在辦公室也要埋頭苦干,認真?zhèn)湔n,批改作業(yè),而不是戴著耳機邊聽歌邊工作。
四、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在語文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樹立大語文觀,懂得生活處處皆德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在教師自身行為中滲透德育。要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倩婷.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J].教育探索,2010(02).
[2]王德友.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J].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3]申寅子,喬芳菲.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12).
[4]劉波.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芻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5]張虹霞.語文教育與德育的融合及滲透策略[J].語文建設,2015(02).
[6]陸宏亮.從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案例看語文德育的實施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