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老年公寓的倫理場域研究
——基于杭州10個老年公寓的調查

2017-07-31 17:23張葉瓊朱喜鋼
中國名城 2017年3期
關鍵詞:老年公寓場域倫理

張葉瓊 朱喜鋼

老年公寓的倫理場域研究
——基于杭州10個老年公寓的調查

張葉瓊 朱喜鋼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或者“被選擇”進入老年公寓養(yǎng)老。然而目前對老年公寓的研究多停留在物質空間設計和養(yǎng)老市場發(fā)展等方面,卻忽視了老人精神層面和再社會化方面的需求。通過杭州10個老年公寓內老人子女的來訪頻率、來訪內容、時間長短等方面的采樣,了解到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后個人社會關系網絡的變化,以及老年公寓本身與社會空間關系的狀況。研究發(fā)現,老年公寓使得老人的個人社會關系網絡弱化與縮小化,而且老年公寓本身因標簽化空間而使得其社會權利等級矮化,并不同程度存在社會隔離現象。為此,應以構建老年公寓倫理場域為目標關注老年公寓內老人的社會關系空間網絡以及老年公寓本身的社會權利。為避免老年公寓的社會隔離,應去老年公寓標簽化,提升老年公寓的社會權利等級,使老年公寓真正成為老人頤養(yǎng)天年的“家園”。

老年公寓;場域;社會空間關系網絡

1 引言

1.1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場域解讀及其對老人的特殊意義

“場域”(Field) 是布迪厄反思社會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在布氏看來,“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雖然場域中有社會行動者、團體機構、制度和規(guī)則等因素存在,但是場域的本質是這些社會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聯結起來的表現形式多樣的社會場合或社會領域[1],所以,場域實際上是各種形式的社會空間網絡。中國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存在一個倫理場域。倫理者,關系也,乃推己及人的關系網絡,這種倫理關系所代表的社會資源在中國社會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是行動者參與場域競爭的重要資本。倫理原則廣泛地滲透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倫理場域。

中國傳統(tǒng)倫理有“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師生、朋友。這五種倫理關系是基本的社會關系,其他社會關系,如上下級的關系、同事關系或從屬于或派生于這些社會關系,并按照倫理原則處理和維持[2]。親與子的雙向關系是最重要的倫理關系,“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關系,故倫理首重家庭”。因此,中國傳統(tǒng)倫理場域存在二重性,一是以行動者作為相對于這個倫理場域而存在的位置(Position),二是以“家庭、家族”這一具有同一血緣、地緣關系的行動者的集合作為建構這個倫理場域的位置(Position)。在該場域特性下,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功能都由家庭承擔。老人通過個人的,以及家庭的社會空間關系網絡與社會發(fā)生更多的聯系,參與場域競爭,從而避免了被社會邊緣化。但是,老人作為特殊的行動者,倫理場域對他來說還具有另一種意義,即作為單純的精神慰藉,老人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有更強烈的倫理需求——“天倫之樂”“含飴弄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生動描述,是一種理想化的倫理場域。

1.2 老年公寓倫理場域的二重性

場域的一個特點是在不斷變化的沖突和競爭中產生新的場域。在此過程中,場域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性格和形態(tài),具有自己全新的邏輯規(guī)則[2-4]。自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以來,“4+2+1”的家庭結構對居家養(yǎng)老的傳統(tǒng)模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追求經濟與效率的社會傾向以及消費型社會的到來,塑造了一個新的倫理場域,并產生了全新的邏輯規(guī)則:養(yǎng)老可以脫離家庭,即家庭養(yǎng)老功能可以外移。由此而產生的老年公寓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旅游養(yǎng)老等各種他養(yǎng)、自養(yǎng)模式催生了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的倫理場域。

在老年公寓這一新的倫理場域內,老人與原本的生活空間、生活聯系隔離。而慣習(habitus)總是存在延續(xù)性,傾向于抗拒變化。傳統(tǒng)的倫理慣習使人們傾向于他人與社會保持緊密的聯系,老人更是習慣于子女、家庭的持久陪伴。正如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老年問題”大會中所提到的那樣:“老年人的住居不能夠僅僅被當作一個容身之所。而應該除了除物質載體之外,還有著心理和社會意義上的思考”[5]。老年公寓的建設不應只注重于物質方面,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同樣重要,這是老年公寓倫理場域的第一重特性。老年公寓這一“空間”集中了大量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空巢老人”,他們與外界社會聯系少,社會屬性、可識別身份更少,且與子女分開居住,更需要心理方面的慰藉,若忽視老人個人社會網絡的承續(xù),錯誤地傳遞“移交第三方便完成了養(yǎng)老”,實際上就是對倫理場域的致命解構。

作為新興養(yǎng)老服務的產物,老年公寓承接了傳統(tǒng)社會“家庭/家族”的養(yǎng)老功能,成為構成第二重倫理場域的重要場所(Position)。為此,賦予老年公寓更多的社會資源,提升其在倫理場域內的權利等級,進而加強老人的社會屬性,防止老人社會邊緣化的加劇,是我國發(fā)展老年公寓需要重點聚焦與關注的社會空間問題。然而遺憾的是目前鮮有這方面的研究[6-12]。故此,本文以杭州為例,通過對老年公寓內老人的社會關系網絡的分析以及老年公寓這一社會空間的調查,試圖揭示目前老年公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老年公寓的建設提出一些導向性建議。

2 研究案例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案例

本文選擇了杭州市的南星老年公寓、在水一方老年公寓等10個老年公寓作為典型案例(圖1),通過與100位老人以及公寓內工作人員和部分老人家屬的訪談,對老年公寓的倫理場域進行研究。

圖1 數據采集地點圖

這10個老年公寓雖然機構名稱各有不同,有敬老院、養(yǎng)老服務中心、老年公寓等,但都來自于杭州民政局提供的老人公寓名單與資料,且名稱的不同有利于本文對老年公寓空間符號以及老人身份認同的研究。這些老年公寓都位于杭州主城區(qū),并且規(guī)模與收費較為相似(收費集中于2000-4000元/每月) (表1)。入住這些公寓的老人主要集中于75-94歲之間,雖然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康困擾,但基本為自理或者半自理老人,這意味著相比失能老人他們更需要構建一定的個人社會網絡和社會參與(圖2-6)。

2.2 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對象主要是老年人這一特殊的群體,他們或者不識字,或者辨認有困難,所以綜合考慮,此次調研主要采用深度訪談形式。一方面,通過對子女的來訪頻率、來訪內容、時間長短等方面的訪問采樣,分析老人與子女聯系狀況;同時,通過調查老人對代際聯系的滿意程度,鄰里、朋友等關系的緊密度,以及老人與公寓內工作人員的關系,以期研究老年公寓內老人的個人社會關系網絡。另一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老人公寓的總體情況,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剖析老年公寓的空間權利等級,分析在倫理場域內老年公寓是否為老人提供了進行社會參與和享有平等公正的社會待遇的空間場所。

3 老年公寓內老人社會關系網絡分析

3.1 倫理場域的自主性加強,但親子關系卻在淡化

隨著老年公寓等各種他養(yǎng)、自養(yǎng)模式的興起,承養(yǎng)人、供養(yǎng)人、被養(yǎng)人等多方場域行動者變得專門化,倫理場域的自主性不斷加強。這意味著,新倫理場域下,老人對親子關系的依賴度提高了。然而與之相矛盾的是,老年公寓的老人與子女的聯系并沒有加強,反而弱化了。

圖1 數據采集地點表

圖2 老年公寓內老人年齡結構圖

圖3 老年公寓內老人性別結構圖

圖4 老年公寓內老人健康狀況圖

圖7 老年公寓內老人子女探望頻率圖

圖8 老年公寓內老人子女探望內容圖

圖9 老年公寓內老人子女探望停留時間圖

3.1.1 代際聯系的弱化

通過對子女探訪的頻率、內容及其停留時間的訪談統(tǒng)計(圖7-9),可以看出:

3.1.1.1 親子聯系的弱化與物質化

子女探望老人的頻率不太固定,多數為每月2-3次,且每次停留的時間較短,通常持續(xù)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陪伴的內容也較為固化,多數子女是給老人帶吃的和生活用品,有些會一起聊聊天或者吃飯。

“不是很固定,基本上有每月1次,然后3個孩子每月有1--2次?!?/p>

“大兒子家離這里很近,一個禮拜來看我一次,大女兒的女兒懷孕了,基本上一個月來一次?!?/p>

“來么送生活用品,有時候會聊聊天,待半個小時以內?!?/p>

“過年一起吃個飯,平時買東西過來,待待就走了?!?/p>

親與子生活空間的完全分離造成了二者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的錯位,再加上聯系成本的增加,最終導致老人與子女的緊密度與聯通性下降,并且在低聯系情況下,子女通常對老人的日常生活缺乏了解,因此就會優(yōu)先考慮老人的物質需求,而忽略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3.1.1.2 祖孫聯系的缺乏

訪談中我們發(fā)現與子女相比,孫輩來探訪的頻率明顯減少,多數老人的孫子孫女都已經參加工作,平時很忙,與老人的感情也較淡薄,都是偶爾來看望老人,傳統(tǒng)的三世同堂與四世同堂已經幾不可見。

“(孫子孫女)偶爾會過來看看,他們忙?!?/p>

“(孫子孫女)平時不來,過年過節(jié)來看看?!?/p>

3.1.2 對代際聯系的高滿意度與低期待值

3.1.2.1 對代際聯系的較高滿意度

圖10 老年公寓內老人對子女探望滿意度圖

根據調查顯示,老人對子女的關懷滿意度較高,大約有75%的老人認為一般或者滿意,只有25%的老人并不滿意目前的狀態(tài)(圖10)。他們表示,老年公寓內有工作人員幫忙,自己平時也沒有什么事情,孩子們偶爾來看看就夠了。

“(對子女探望)很滿意,與老伴一起也不會感到孤單?!?/p>

3.1.2.1 對代際聯系的低期待度

然而與高滿意度成強烈反差的是老人的低期待度。大多數老人對老年公寓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們多是受制于現實的因素而入住,比如經濟原因、身體狀況、家庭狀況等,這些環(huán)境壓力對老人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直接的表現就是對代際聯系的期待值降低,該心理表現為兩個特征:①不希望因為自己而影響子女的生活,或者由于代際關系的緊張,而壓低了對代際交流的期待。

“不希望,有空過來看看就可以了,女兒開公司,家住臨平,開車過來很遠。兒子在打工,大兒子住湖濱路,每天工作很忙很辛苦?!?/p>

“當然希望他們來看我,但是他們不要來看我?!?/p>

②因為生活習慣和理念的不同,本身并不期待與子女有更多的交流。

“不是很希望兒女來看他,覺得他們老是要數落他,說他弄的不是很干凈。”

基于以上多種情況,也出現了不同的期望頻率。絕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子女能每周來一次。然而就是這樣低的期待值其實也并沒有得到滿足。

“想子女來探望,每周一兩次吧?!?/p>

“每周來一下就好了,不用每天來。我這里也沒什么事情?!?/p>

不難推斷出,老年人對外界的需求在現實表現上可能出現很大的伸縮彈性——有些老人實際上對倫理關系的需求很大卻由于很少提出需求顯得需求很少,容易使人忽略老人倫理關系的需求,或誤以為該需求已經得到滿足。

3.2 舊關系的疏遠

訪談數據顯示,身體狀況良好且與子女關系融洽,子女探訪頻率高的老人會發(fā)生回家行為(指回到舊居)。但是大部分老人都表示,從不回家,而且老人們對于家的定義也不盡相同,部分老人覺得子女家就是自己家,還有部分老人認為自己和老伴一起住的家才是自己家。在舊居中,老人的社會網絡是鄰里、朋友和同事構成的整合型社會網絡,其空間散布較廣,其本身聯系強度就不如親子關系。遷居之后,通常會帶來舊關系的疏離,老人多半不再與舊友保持聯絡。

“不再回家了。”

“偶爾會回家看看,很少的。”

3.3 出行時空的壓縮化導致社會弱聯系減少

研究發(fā)現,購物是城市老年人活動方式中最經常發(fā)生的反復外出行為之一,這是老人與社會發(fā)生聯系的重要途徑,也是其社會關系網絡的一部分。從表2可以得知杭州老年公寓內老人購物頻率平均為2.1次/每周,而且自己做飯的老人(如古登云老年公寓)購物頻率更高,平均為4.2次/每周,可見公寓服務的豐富和完善反而壓縮了老人出行的頻率,而且影響很大。

3.4 新社會關系的催生

3.4.1 機構組織對親子關系的代替

相比居家養(yǎng)老,機構養(yǎng)老的一大優(yōu)勢是在于它給老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在老年公寓內,政府、養(yǎng)老機構以及民間組織給予了老人一系列的社會正式支持,機構內的工作人員甚至代替了子女的部分職責,成為親子關系的“另類”寄托,如在被問到“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會否首先想到找子女幫忙”時,老人們大多表示他們基本沒什么困難,生活上能夠自行解決的小問題都不會聯系子女,自己解決或者請公寓內工作人員幫忙。

“沒什么困難,小病都可以在這里(老年公寓內的醫(yī)務室)看看,配點藥,很方便。”

“有什么事情么找他們(護工)幫忙,買點什么東西啊什么的,他們人都很好的。真的碰到什么大問題么打電話給女兒?!?/p>

3.4.2 新的鄰里關系的建立

隨著老人入住老年公寓時間的延長,老人通過公寓組織的各種活動,以及日常的活動將會發(fā)展新的簡單社會網絡,以更替的形式重新建立起鄰里、朋友構成的社會網絡關系。

但這種新的社會關系網絡與舊環(huán)境中的關系網絡不同,有著明顯的空間界限:老年公寓的空間限制了老人的社會交往,食堂、娛樂室、花園等構成了老人為數不多的交往空間,尤其是設施較為齊全的老年公寓,其中老人的交往半徑會明顯從原來的步行活動半徑退縮到老年公寓內。此外,由于老人的數量眾多,以及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性,與鄰居的交流并不多,甚至部分同住老人會發(fā)生爭執(zhí),導致鄰里關系的不穩(wěn)定。

3.5 小結

通過調查可以確知,老年公寓內的老人確實面臨著個人社會關系網絡,尤其是親子關系的弱化,并且由于老人的倫理需求的伸縮彈性而使得人們更容易忽略老人對這一方面的需求。但是也必須承認,此消而彼長,老年公寓的建設初步孕育了老人新的社會網絡——養(yǎng)老機構組織、新鄰里、新的社會弱聯系(圖11),一方的削弱可以通過另一方的加強來彌補,這為以后老年公寓精神建設方面提供了新思路:①注重舊的社會關系網絡的承續(xù),尤其是應注重加強親子的聯系;②通過培育新的社會關系網絡來彌補舊社會關系網絡的弱化。

表2 杭州各老年公寓內老人購物活動空間分布表

圖11 老年公寓內老人的社會網絡關系變化圖

圖12 老年公寓在倫理場域中所處的位置圖

4 老年公寓的空間關系網絡分析

在新的倫理場域中,老年公寓代替了“家庭/家族”在場域中的位置,是老人進行社會參與的重要渠道。老年公寓的空間關系網絡,即其在倫理場域中所處的位置(圖12),所擁有的經濟、權力和文化資本(即空間權利等級),決定了老人是否可以表達有關自己利益的訴求并獲得參與社會資源分配的權利,以及享有與健康、文化相匹配的公正平等的社會待遇[13]。

4.1 老年公寓的空間經濟資本分析

4.1.1 可達性是重要的經濟資本

對問卷數據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子女居住地離老年公寓距離遠近差距大,其中多數集中在5-10 k m,人數比例為41.7%,其次是距離老年公寓5 k m以內的,為27.2%,10-20 k m人 數比例與5 k m以內的類似,為22.6%.大于20 k m的人數比例為8.5%。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與居住地距離老年公寓遠的子女相比,距離老年公寓近的探望老人頻率明顯增加。特別是與老年公寓在同一個小區(qū)的子女,由于距離近,幾乎天天都會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特別是孫女,家住朝暉五區(qū),很近,或隔天或每天來探望。”

“小女兒就住在這個小區(qū)(復興東苑),每天晚上都會過來看我的。大女兒現在住在上海了,一年見不到幾次?!?/p>

由此可見,距離成為親子聯系的最大障礙,老年公寓的空間可達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人個人社會關系網絡的邊界, 因而是老年公寓參與倫理場域競爭的重要空間經濟資本。

4.1.2 直接的經濟投入

資金是保證老年公寓正常運營的基礎。目前看來,政府投資運營老年公寓占絕大多數,此次調查的老年公寓有5所為政府辦老年公寓, 3所為政府投資個人運營型老年公寓,只有2所為社會辦??梢娔壳袄夏旯⒔ㄔO資金渠道少,社會參與度不高,政府的財政壓力較大,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yè)產生的經濟效益也不夠明顯,因此導致老年公寓的質量參差不齊,服務也千差萬別,很多老年公寓在服務設施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夠滿足老人在生活、娛樂、醫(yī)療、學習等方面的需求。

4.2 老年公寓的空間權力資本分析——政策扶持

目前杭州通過稅收減免、用地審批優(yōu)先等政策優(yōu)惠來鼓勵社會和市場力量參與到老年公寓的發(fā)展和建設中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公寓的空間權力資本,這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但是由于政府管理部門較多、手續(xù)較為繁瑣、市場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老年公寓發(fā)展過程中,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不一定能有效地落實,阻礙了老年公寓的權力資本積累。而且由于一直缺乏較為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準,使得我國老年公寓的發(fā)展水平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此情況下即使老年公寓在倫理場域中的位置得到提升,也無法保障老人的權利(表3)。

表3 老年公寓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表

4.3 老年公寓的空間文化資本分析——符號象征與老人身份認同

場域是由社會成員按照特定的邏輯要求共同建構的,是集中的符號競爭和個人策略的場所,這種競爭和策略的目的是有價值的符號商品。因此,提升老年公寓的符號價值是對其空間權力的強化,有助于改善其在場域競爭中的不利位置。

在歐美國家,老年公寓起步早,發(fā)展較好,且充滿人文關懷,故其被普遍認可為一種“按老年人特點設計建造的獨立居住單元,內部設有臥室、起居室、浴室、廚房等,公寓內需配備各種服務、文化、娛樂、醫(yī)療設施,配備專業(yè)服務人員。”顯然,這是一種高品質,符合個人精神修養(yǎng),老人樂于選擇的生活方式。

而反觀目前國內,老年公寓未如歐美一樣構建起價值化的空間符號象征,反而成為“鰥寡孤獨失能老人收容所”的代名詞,其形成原因是:社會對老年公寓定義尚不明確,名稱的使用也不規(guī)范,經常會與傳統(tǒng)的福利養(yǎng)老機構相混淆,本文選取的案例中就有“敬老院”與“老人公寓”名稱混用的,而在民政局的登記上它們都屬于“老人公寓”的范疇;而且大部分老年公寓在軟硬件上尚不符合標準,與傳統(tǒng)的福利養(yǎng)老機構并無明顯差別,僅是在收容老人方面,老年公寓通常要求入住老人能夠生活自理。因此,造成了老人的身份認同危機和老年公寓的社會隔離。老人普遍認為入住老年公寓是對生活的無奈妥協(xié),在心理上產生了抗拒和不認同感的消極情緒,覺得入住老年公寓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更有極端者覺得是被兒女、家庭所拋棄,這些極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要是可能,誰愿意住這里啊?!?/p>

“兒子女兒都不要我了,所以才住這里。”

不僅老人存在身份認同危機,而且周邊社區(qū)的居民或多或少對老年公寓存在排斥心理,加劇了老年公寓的社會隔離,無形中削弱了老年公寓的空間文化資本。

“現在這個還是改造過了,以前還收那些快不行了的,晦氣。”

“他們(老人)都不出來,不會來用小區(qū)的花園,我們肯定更不會去了?!?/p>

5 總結與建議

正如傳統(tǒng)的倫理場域存在“個人”與“家庭”的二重性,老年公寓的倫理場域也存在“個人”與“空間”的二重性,即對于老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精神慰藉,也是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并享有與健康、文化相匹配的正當社會待遇的重要空間權利。在倫理場域視角下,通過對杭州10個老年公寓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老人的個人社會網絡關系受到沖擊。親子聯系的弱化,交往空間的縮小,出行需求的萎縮,都加深了老人與社會的鴻溝;老年公寓的空間關系網絡尚未構建完善。目前,老年公寓的經濟投入不足,概念、名稱引用混亂,可達性、服務運營參差不齊使得老年公寓處于場域競爭的不利位置;老人的身份認同出現危機,與社會的隔離狀況也很嚴重,老人越來越成為存在于社會結構之外卻又無法擺脫的倫理包袱。但我們也確實發(fā)現:一方的削弱可以通過另一方的加強來彌補,通過公寓工作人員對親子關系的代替,新鄰里的交替,老年公寓催生了一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老年公寓的空間網絡關系也可以通過投資、建設而得到提升和改善。故此,本文在此基礎上為未來老年公寓發(fā)展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5.1 承續(xù)老人的個人社會關系網絡

加強并完善老年公寓作為聯系老人與子女的橋梁職能。一方面,應建立完善的個人檔案,包括老人的工作背景、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和性格等,以及老人的認知、溝通、社交等狀況,作出相應的評估。其次,檔案應時時更新,定期反饋于子女,幫助子女了解他們的父母在老年期的各種生理、心理特征,鼓勵他們經常到公寓看望。

通過組織各種活動等方式使老人與外界有更多的交流,為老人創(chuàng)造更多的發(fā)展簡單社會網絡的途徑。老人因其特殊的身理、心理因素,對外界的感知更敏感,生活空間的極大重疊容易使老人的社會關系網絡不穩(wěn)定,公寓精神建設應對此也給予更多的關注[14-15]。

5.2 提升老年公寓的社會權利等級,完善老年公寓的空間關系網絡

提倡興建小規(guī)模的老年公寓,走進社區(qū),提高老年公寓的可達性。調查中顯示,人與人的交流容易受到距離的影響,當出行成本大于交流效益,交流頻率會減少。通過拉近老人與子女的空間距離,促進老人與子女間的交流,強化老人與社會的聯系。

小規(guī)模密布點的形式可能會產生資源的浪費或者服務的不完善。因此可以通過社區(qū)就近合營的方式,實現部分老年公寓的資源,如食堂、文化娛樂、醫(yī)療等設施的共有化和社會化,既可強化外界與老人的弱聯系,減小老年公寓與社會的隔離,又能豐富老年公寓的資金來源。

制定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準,去老年公寓標簽化(抹去“老年公寓”“敬老院”等標簽),提高老年公寓的服務水平,使老人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應增加老年公寓的家庭功能,如子女陪伴住宿、親子休閑娛樂等功能空間,使老年公寓成為值得常回來看看、停留的第二個“老家”。

[1]王建民.嵌入性與中國社會的倫理場域[J].晉陽學刊,2006(1):33-38.

[2]劉中一.場域、慣習與農民生育行為[J].社會,2005(6):126-140.

[3]畢天云.布迪厄的“場域-慣習”論[J].學術探索,2004(1):32-35.

[4]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理論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55-62.

[5]曹麗曉,柴彥威.上海城市老年人日常購物活動空間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2):30-38.

[6]袁振.基于城市社區(qū)養(yǎng)老模式下的小區(qū)老年公寓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建筑與城規(guī)學院,2011.

[7]周鵬飛.我國老年公寓發(fā)展問題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8]姜苗苗,周尚意,程志遠.影響城郊敬老院空間可進入性的因子分析——以北京海淀區(qū)敬老院的全樣本調查分析為例[J].人口與經濟, 2002(增刊):118-121.

[9]李昌霞,柴彥威,張純.中國城市老年人得時間利用和活動空間特征[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 2005,24:108-113.

[10]李建民.老年人消費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及我國老年人消費需求增長預測[J].人口經濟, 2001(5):10-16

[11]林勇強,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閑行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設計為例[J].規(guī)劃師, 2002,18(7):81-84.

[12]孫曉文.我國未來老年公寓模式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10.

[13]楊莉雅.増權視角下的老年公寓養(yǎng)老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社會學院,2014.

[14]宋言奇.關于中國老年公寓養(yǎng)老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發(fā)展,2007,7(1):35-36.

[15]王倩.老年公寓交往空間設計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2005.

責任編輯:于向鳳

With the coming of aging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ice" or "selected" into the senile apartment. However, the study of senile apartment stay in physical space design and pension market development and so on, ignore the elderly spiri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the demand .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10 senile apartments’ sampling including the old children visit frequency, visit content, the length of time and so on, to understand the elderly’s change of the social relation network, as well as the status and social spatial relations of the senile apartment itsel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lderly 's personal social relations network had been weakening and downsizing, and because of labeled space senile apartments have made their level of social rights dwarf and social ties segregated.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suggest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old ethical field through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old man's social relations in senile apartment space network and social rights of the senile apartment. To avoid the social isolation of senile apartment, should get rid of the label of senile apartment ,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social rights, make the senile apartment really become elderly "homeland".

senile apartment ; field ; social and spatial relation networks

C 912

A

1674-4144(2017)-03-44(8)

張葉瓊,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研究生。

朱喜鋼,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老年公寓場域倫理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 權益如何保護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游學天鵝湖老年公寓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濃濃的人情味——記中華情老年公寓護理員郝在有
我國私營復合型老年公寓戰(zhàn)略聯盟績效影響研究
安阳市| 都匀市| 法库县| 隆林| 大姚县| 白玉县| 临海市| 玉门市| 西畴县| 资溪县| 图木舒克市| 滦平县| 项城市| 曲靖市| 元氏县| 梁山县| 女性| 榆社县| 台湾省| 广河县| 姚安县| 师宗县| 昌邑市| 新平| 若尔盖县| 孝感市| 鄂托克旗| 林周县| 睢宁县| 金川县| 青浦区| 武胜县| 丹东市| 休宁县| 淮滨县| 昂仁县| 花莲县| 兴和县| 五家渠市| 内丘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