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寧
“江村”有沒有道路?
——關于江村的再調查與再發(fā)現(xiàn)①
顧學寧
去年是費孝通先生“江村調查”八十周年。八十年間,“江村”經濟與社會的變遷是一幅中國農村巨變的完整縮影。而“江村”的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進程能否代表中國農村現(xiàn)代化的“共同趨勢”?中國農村的發(fā)展究竟應該選擇怎樣的發(fā)展道路?試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嘗試作出回答;亦是《從江村到江城》[1]的續(xù)篇。
江村調查;江村經濟;鄉(xiāng)村建設;反工業(yè)化;反城市化
1921年,孫中山寫道:“把中國造成一個新世界。”[2]
1938年,費孝通的老師馬林諾夫斯基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我們的現(xiàn)代文明,目前可能正面臨著最終的毀滅。(中國)是西方化還是滅亡?”[3]
馬林諾夫斯基也許對孫中山先生的“新中國”建設藍圖并不了解,但我深信,這位對他的中國學生寄予厚望的“洋”老師不僅對他眼前的西方世界而且對費孝通先生筆下的中國充滿了同樣的憂慮。
這種憂慮對我而言則是,正是西方以及中國的西方化毀滅了費孝通先生筆下的中國。
中國的西方化帶來的并不只是經濟的蕭條,甚至不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資源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而是文化的自我消解與自趨滅亡。
正是曾經被視為中國農民根據(jù)自身條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農村現(xiàn)代化的嶄新和有效道路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無論是“溫州模式”還是“蘇南模式”,都是毀壞江南人文及其地理環(huán)境的第一破壞力。盡管這兩個模式在形制上既非西方化的,也不是蘇聯(lián)式的。
“在開弦弓村所見到的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在中國并不是個別的特殊現(xiàn)象。即使不能說中國幾十萬個農村都已發(fā)生這樣的變化,但是可以說這是中國農村的共同趨勢。”[4]費先生所說的“共同趨勢”是指“鄉(xiāng)村工業(yè)的發(fā)展”,在今天,這一“共同趨勢”演變?yōu)橹袊娴墓I(yè)化與城市化,而作為中國鄉(xiāng)村之縮影的“江村”與其它傳統(tǒng)鄉(xiāng)村一樣不復存在!
“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明確的,這就是滿足每個中國人共同的基本需要?!粋€站在饑餓邊緣上的村莊對誰都沒有好處?!瓕θ嗣駥嶋H情況的系統(tǒng)反映將有助于使這個國家相信,為了恢復廣大群眾的正常生活,現(xiàn)在迫切地需要一些政策。這不是一個哲學思考的問題,更不應該是各學派思想爭論的問題。真正需要的是一種以可靠的情況為依據(jù)的常識性的判斷?!盵5]
救亡圖存、民富國強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家們的共同心聲和奮斗目標?!拔掖_信,不管過去的錯誤和當前的不幸,人民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將再一次以一個偉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上。本書(《江村經濟》)并不是一本消逝了的歷史的記錄,而是將以百萬人民的鮮血寫成的世界歷史新篇章的序言?!盵6]在《江村經濟》中,費先生探討的是民生,在費先生看來,民生就是根本的國計②,費先生后來把自己的這一愿望表達為“志在富民”,這其實是費先生姐姐費達生女士來到“江村”開辦繅絲廠(生絲精制運銷合作社絲廠)的初心——懷著“為改善農民生計的熱忱”[7]復興蠶絲業(yè)并為之奮斗了一生③,還成了費先生的終身追求④。
確實,今天的“江村”百姓的人均收入足可以告慰費先生了;可是,我如果是費先生,可能更為遺憾,貧窮并非只是經濟收入,貧窮還包括更為重要的兩個方面——
一是精神貧困,這就是為什么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諸多“鄉(xiāng)村建設”的先賢們都共同意識到并付諸行動的在鄉(xiāng)村的文化復興與文化建設(首在“治愚”)⑤;二是生態(tài)貧困,中國目前的資源耗竭、環(huán)境破壞以及外來物種的生物入侵以致無以復加的程度。即使經濟發(fā)展了、村民收入提高了,而其數(shù)千名年墾殖的生活與生產環(huán)境惡化了,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和改善⑥,而是相反——毀壞與毀滅!早在1935年10月25日,梁漱溟就已經疾呼:“中國問題并不是什么旁的問題,就是文化失調;——極嚴重的文化失調,其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社會構造的崩潰,政治上的無辦法。”[8]
“開弦弓的問題,是文化接觸問題?!雹摺班l(xiāng)村建設”以及“江村調查”的終極目的是如何重新建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⑧之下中國鄉(xiāng)村。如何重構呢?無非三件事:重新協(xié)調中國鄉(xiāng)村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的三重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是經濟形態(tài)的選擇,“人與人”是人的社會關系,而“人與自己”實質上是自我精神世界的建構,孫中山先生謂之為中國人的“心理建設”;而其主張的“三民主義”則是近代中國人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國家建設之路⑨?!懊駲唷迸c“民族”是人的社會關系,“民生”是經濟建設,包括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雙重關系;“民權”本質上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任意個體之心理基礎及其行為準則。
費孝通先生對“江村”的調查是在1936年的七八月間。“蠶絲業(yè)在整個地區(qū)非常普遍,在太湖周圍的村莊里尤為發(fā)達?!诜睒s時期,這個地帶的絲不僅在中國蠶絲出口額中占主要比重,而且還為鄰近的盛澤鎮(zhèn)絲織工業(yè)的需要提供原料。在絲織業(yè)衰退之前,盛澤的絲織業(yè)號稱‘日產萬匹’。”“開弦弓是中國國內蠶絲業(yè)的重要中心之一。”[9]
然而,工業(yè)革命以及中國卷入世界市場成為太湖東南地區(qū)“絲織業(yè)衰退”的根本原因,中國以及中國的經濟被殖民地化了[10]。今天的中國,是否也有如此隱憂?!
費先生“不僅充分感覺到中國目前的悲劇,而且還注意到更大的問題:他的偉大祖國,進退維谷,是西方化還是滅亡? ”[11]這是具有深遠洞察力的馬林諾夫斯基的警告,我們卻并未預先聽聞,費先生的《江村經濟》要到半世紀以后才為中國人知曉。
“我敢預言,費孝通博士的這本書將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發(fā)展上的一個里程碑?!盵12]馬林諾夫斯基的評價說明了《江村經濟》以及“江村調查”的學術價值及其現(xiàn)實意義——《江村經濟》是里程碑,“江村調查”自然也就是里程碑。既然具有了雙重意義的里程碑,“江村”的經濟生活是否在中國農村現(xiàn)代化進程中同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呢?如果有,那么,“江村”就是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的道路,至少是江南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典型形態(tài)。
被費孝通先生吸引,被開弦弓村吸引,我與我的學生團隊——“邊際線”學術沙龍多次到“江村”——開弦弓村做實際調查,因此而有所發(fā)現(xiàn)。更為“不甘心自己與故鄉(xiāng)相互遺忘與疏遠,于是我試著去追尋故鄉(xiāng)的過去,打撈故鄉(xiāng)的舊影”⑩。
經濟形態(tài)是由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兩方面決定的,并且是互為前提的。固定的生活方式一定決定了生產方式的不可改變性,而生產方式的革命必定導致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瓦解。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江村不再,鄉(xiāng)村不再,傳統(tǒng)中國不再的原因所在。
我第一次到訪江村是在雨中獨自而來的。我看到的江村,已經沒有蠶絲織造企業(yè)了,而費達生女士的繅絲廠只剩下一口池子。沒有了蠶絲織造的“江村”也就不是“江村”。今天的“江村”、今天的中國,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這三方面都嚴重尖銳起來?!敖濉币参茨苷嬲叱鲎约旱陌l(fā)展道路——今天的“江村”既沒有了農業(yè),也沒有了蠶絲織造業(yè)。
顯然,“江村”原本的文化環(huán)境也就蕩然無存了?!霸瓉碇袊鐣且脏l(xiāng)村為基礎,并以鄉(xiāng)村為主體的;所有文化,多半是從鄉(xiāng)村而來,又為鄉(xiāng)村而設——法制、禮俗、工商業(yè)等莫不如是……中國近百年史,也可以說是一部鄉(xiāng)村破壞史?!盵13]
這樣的破壞不是停止了、逆轉了,而是加劇加深加重加快了——農業(yè)正在農村消失,而費先生筆下的現(xiàn)實的“江村”已經難覓蹤影!
中國今天所選擇的鄉(xiāng)村建設之路一直呈現(xiàn)著慌不擇路的情狀,并非深謀遠慮、并非從長計議、并非著眼于中國文化之根的維護保養(yǎng)!這也是中國鄉(xiāng)村一直面臨的最大危險。南京的一位房地產開發(fā)商曾對我說過,經他拆毀的古村古鎮(zhèn)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全國范圍內,這個數(shù)字每天是以百計的。疾速生長的必急速衰亡,仿佛曇花一般。今天的美國已經在告誡世人,城市是會被廢棄的,如舉世無雙的底特律(“福特”等汽車廠商構造的汽車城)、孟菲斯(“貓王”普萊斯利的故鄉(xiāng))。歷史上,除非巨大的自然災難或火災戰(zhàn)亂,中國從沒有過一座村莊城鎮(zhèn)被居住者自行廢棄。
我猜想,在那樣一個內憂外患所造成的民族危亡時代,知識階層出現(xiàn)了共同性的選擇錯誤,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孫中山先生所確認的“實業(yè)主義為中國所必須”以及全面工業(yè)化、城市化道路。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14]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對延安的在職干部們講話:“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15]
“紀念費孝通教授‘江村調查’8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江村調查與社會科學的中國化”。
這個主題非常恰如其分。
對我目前的學術研究以及學術活動影響頗大的兩位大師,一是張培剛先生,一是費孝通先生;前者親臨謦欬,而后者未能有幸親承玉露。
張培剛與費孝通兩位先生,一個留學哈佛,一個負笈英倫,但他們都主張中國農村乃至國家的工業(yè)化,這是為什么?
其實,工業(yè)化既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也是那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發(fā)出的最強音。
然而,張培剛與費孝通兩位先生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要的工業(yè)化是立足于中國的。
費孝通的“江村調查”以及費達生女士的工業(yè)實踐是立足于中國江南的鄉(xiāng)土之中的。我以為,“江村調查”的意義:
一是放眼世界,立足中國。以中國的立場觀察世界,以世界的眼光思考中國的出路;以中國的立場思考中國,以世界的眼光思考世界;以中國的立場改善中國,以世界的眼光改善世界(費先生遺愿:天下共美)
二是“江村”的現(xiàn)實證明,“江村”并沒有找到自己的出路。
三是什么才是中國農村的真正出路?
四是什么是真正的“鄉(xiāng)土中國”以及“鄉(xiāng)土中國”研究?
“一個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類學當然是最艱巨的,同樣,這也是一個實地調查工作者的最珍貴的成就?!薄按送?,此書雖以中國人傳統(tǒng)的生活為背景,然而它并不滿足于復述靜止的過去。它有意識地緊緊抓住現(xiàn)代生活最難以理解的一面,即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影響下的變遷。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勇于拋棄一切學院式的裝腔作勢。他充分認識到,要正確地解決實際困難,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費博士看到了科學的價值在于真正為人類服務。對此,科學確實經受著嚴峻的考驗。真理能夠解決問題,因為真理不是別的而是人對真正的事實和力量的實事求是。當學者被迫以事實和信念去迎合一個權威的教義的需要時,科學便被出賣了?!盵16]“我懷著十分欽佩的心情閱讀了費博士那明確的令人信服的論點和生動翔實的描寫,時感令人嫉妒。他書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則,也是我過去在相當一段時間里所主張和宣揚的,但可惜我自己卻沒有機會去實踐它。我們中間絕大多數(shù)向前看的人類學者,對我們自己的工作感到不耐煩,我們厭煩它的好古、獵奇和不切實際,雖然這也許是表面上的,實際并不如此。但我的自白無疑是真實的,我說過:‘人類學,至少對我來說是對我們過分標準化的文化的一種羅曼蒂克式的逃避?!蔽鞣娇茖W的典型缺陷:不切實際,不對現(xiàn)實負責。中國文化,或者中國文化孕育的知識分子卻是一定要對現(xiàn)實負責的,無法負責時則會成為屈原。在費先生的《江村經濟》中隨處散發(fā)著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魅力,而費先生本人更是“橫渠四句”的終身踐行者。
只有有了中國道理,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道路;只有中國理論建設的中國化,才能有中國社會實踐的中國化。任何理論也都才能為我所用,“吳教授和他所培育的年輕學者首先認識到,為了解他們的偉大祖國的文明并使其他的人理解它,他們需要去閱讀中國人生活這本公開的書本,并理解中國人在現(xiàn)實中怎樣思考的。正因為那個國家有著最悠久的沒有斷過的傳統(tǒng),要理解中國歷史還必須從認識中國的今天開始?!薄澳撬揽v橫的平原是數(shù)千年來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撫育中國人民的地方。不言而喻,在鄉(xiāng)村生活、農村經濟、農業(yè)人口的利益和需要中找到的主要是農業(yè)文化基礎。”[17]
最終把“把中國造成一個新世界”,這個新的中國是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國再生而不是對其徹底的毀壞。
長江下游歷來是“中國最繁榮的地方”,“我所選擇的調查地點叫開弦弓村,坐落在太湖東南岸,位于長江下游”[18],長江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素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
江村呢?
“那可愛的河流,縱橫的開弦弓村?!盵19]
“處處倚蠶箔,家家下魚筌?!盵20]長江下游是我國最重要的稻米、蠶絲產區(qū),而且是世界稻作農業(yè)的故鄉(xiāng),早在8200年至13500年前,水稻已開始在這一區(qū)域種植。由于先民的長期努力,中國人在長江下游地區(qū)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沒有的土壤——水稻土,然而,如此珍貴的土地,今天竟已被工業(yè)化、城市化侵占殆盡,也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我對“江村”開始了連續(xù)的調查,我發(fā)現(xiàn),如何協(xié)調發(fā)展人-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問題也是“江村”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圖1 費孝通先生三訪江村時所見的、貫穿開弦弓村的小清河
“開弦弓一帶,由于自然資源極佳,農業(yè)發(fā)展到很高水平。”[21]為什么不能夠“以鄉(xiāng)村為本而繁榮都市”[22]呢?費孝通先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認為費達生女士的生絲合作社能夠為“鄉(xiāng)村工業(yè)能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鄉(xiāng)村經濟從而可以復興?!薄拔覀€人認為或許有關蠶絲業(yè)的這一章是本書最成功的一章?!盵23]
“機器用來增添人類的幸福。不幸的是,它被用來為相反的目的服務。但我仍然相信,試圖把這些工具引進中國的改革者的責任,是尋找一種正當?shù)霓k法使用機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人不應該成為機器的奴隸?!薄拔业牧硪粋€信念是,蠶絲工業(yè)曾經是而且應該繼續(xù)是一種鄉(xiāng)村工業(yè)?!薄拔夜ぷ鞯哪康氖牵ㄟ^引進科學的生產技術和組織以合作為原則的新工業(yè),來復興鄉(xiāng)村經濟?!盵24]然而,“傳統(tǒng)力量在這項制度中起著強大的作用,足以抗拒任何重大的變化發(fā)生。甚至在技術上,現(xiàn)在尚未成功地引進什么新方法和新工具?!盵25]
從《江村經濟》到《鄉(xiāng)土中國》,費先生將他的研究從經濟升華到文化,他自己也走向了他后來所說的“文化自覺”。“這里講的鄉(xiāng)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tǒng)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體系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里發(fā)生作用?!盵26]
“中國正在走一條現(xiàn)代化的路,不是學外國,而要自己找出來……‘五四’這一代知識分子生命快過完了,句號畫在什么地方確實是個問題。我想通過我個人畫的句號,就是要把這一代知識分子帶進‘文化自覺’這個大題目里去。這是我要過的最后一重山?!盵27]
“看來當前人類正需要一個新時代的孔子了?!@個孔子需要培養(yǎng),我們應當學會培養(yǎng)孔子?!盵28]費先生走向了中國文化的自覺與重建,而這正是梁漱溟先生的終極目標。
無論馬克思的批判,還是加爾布雷思的設想,人類的意義都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每一個成員不論性別、種族或族裔來源,都能過一種有價值的生活”,能夠給予人們這樣生活的社會,就是美好社會。美好社會(T h e G o o d S o c i e t y,1996)的本質是“每一個成員不論性別、種族或族裔來源,都能過一種有價值的生活”[29]。這意謂著在這樣一個社會之中,沒有人或人群被社會的發(fā)展所損害,更不會被吞噬掉。
“工業(yè)化是一個普遍過程,目前仍在我國進行著,世界各地也有這樣的變遷。在中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問題更有其實際意義,但至今沒有任何人在全面了解農村社會組織的同時,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盵30]
對社會的調查與研究只在于推動社會的改善,“如果我們不能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做出建設性的貢獻的話,我們作為一個領域又有什么可取之處呢?”[31]
“生命和鄉(xiāng)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盵32]站在中國文化復興的立場上,中國鄉(xiāng)村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反工業(yè)化、反城市化的,這也才是真正切實可行的中國道路?!拔覀兯私狻⒃u價、甚至逐漸依戀的那個村莊,現(xiàn)在可能已被破壞。……‘一個嶄新的中國將出現(xiàn)在這個廢墟之上’?!盵33]
(注:感謝開弦弓村姚富坤先生提供本文圖片。)
注釋:
①自2012年11月21日始,作者多次到開弦弓村做過實地調查,與村領導、村民多有深入交流。參見 顧學寧.中國經濟論稿[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52.
②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書,是根據(jù)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區(qū)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shù)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因此,本書將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xiāng)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薄斑@種研究也將促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傳統(tǒng)經濟背景的重要性及新的動力對人民日常生活的作用。”(費孝通.江村經濟·前言[M].戴可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0.)
③“我的姊姊用了她一生的歲月想從改進農村里的副業(yè)和工業(yè),來幫助農民提高他們的生活?!保ㄙM孝通.江村經濟·三訪江村[M].戴可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95.)
④“我總是感到我姐姐一直是走在我的前面,我想趕也總是趕不上。她自律之嚴在我的同胞骨肉中是最認真的,我不敢和她相比……如果僅以所從事的事業(yè)來說,我確是在她后面緊緊地追趕了一生?!薄伴_弦弓村是蠶絲業(yè)的重要中心之一,費孝通意識到這個地方的典型性:‘可以把這個村子作為在中國工業(yè)變遷過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變化是工廠代替了家庭手工業(yè)系統(tǒng),并從而產生的社會問題。’”(費孝通:《江村經濟》與《鄉(xiāng)土中國》.2016-07-11. http://www.360doc.com/conte nt/16/0711/22/34581543_574828726.shtml.)
⑤梁漱溟“中國文化的根在鄉(xiāng)村,新中國的嫩芽必須從舊中國的老根——鄉(xiāng)村中長出來?!保菏?鄉(xiāng)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0.),而非本土信仰在當下的中國農村成幾何級數(shù)增長的趨勢越來越成為中國文化及其傳統(tǒng)復興的最大陷阱?!鞍l(fā)揚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7卷·中國革命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6.),中山先生強調“發(fā)揚”民族文化,而不是鏟除民族文化。我以為中山先生之“發(fā)揚”就是“振興”、“復興”;而“吸收”之意在于“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其之所以乃為“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果如是,“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228.)
⑥“強調傳統(tǒng)力量與新的動力具有同等重要性是必要的,因為中國經濟生活變遷的真正過程,既不是從西方社會制度直接轉渡的過程,也不僅是傳統(tǒng)的平衡受到了干擾而已?!瓕θ魏我环矫娴牡凸蓝紝⑶庹鎸嵉那闆r?!@兩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產物不會是西方世界的復制品或者傳統(tǒng)的復舊,其結果如何,將取決于人民如何去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保ㄙM孝通.江村經濟·前言[M].戴可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0.)“目前的形勢也并不總是能得到準確的理解,因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害關系的影響。未來的結果不會總是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因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許多力量的產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證明是不適合于人們的目的?!薄皩ι鐣贫纫瓿梢粋€成功的變革是更加困難了。當一種制度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時,甚至可能還沒有替代它的其他制度?!薄皩π蝿莼蚯闆r的不準確的闡述或分析,不論是由于故意的過錯或出于無知,對這個群體都是有害的,它可能導致令人失望的后果?!币虼?,“社會科學者的工作”就是“要組織有效果的行動并達到預期的目的”。(費孝通.江村經濟·前言[M].戴可景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0-22.)
⑦費孝通先生在“中國文化對世界未來發(fā)展的貢獻研討會暨賀費孝通教授學術活動六十周年”會議的發(fā)言(1996年9月20日)。
⑧李鴻章《復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折》。
⑨1906年12月2日于東京,孫中山先生在題為《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的演講中正式提出“三民主義”。(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6卷·建國方略[M].北京:中華書局. 1985.)1946年,“三民主義”寫進《中華民國憲法》的第一條。
⑩ 十年砍柴的詩句,轉引自潘采夫.為故鄉(xiāng)田園招魂.2015年02月28日. http://js.ifeng.com/humanity/read/comment/detail_2015_02/28/3595477_0.shtml.
[1] 顧學寧.從江村到江城——論全面工業(yè)化時代中國鄉(xiāng)村的美好發(fā)展[J].中國名城,2013(3).
[2]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華書局, 1985:8.
[3]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4.
[4]費孝通.江村經濟·三訪江村[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01.
[5] 費孝通.江村經濟·前言[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2-23.
[6] 費孝通.江村經濟·前言[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3.
[7] 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8.
[8]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9]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1-32.
[10]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10-111.
[11]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4.
[12]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3.
[13] 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5.2013年12月04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12/04/c_125803682.htm.)
[14] 韓愈.符讀書城南.韓昌黎集[M].
[1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7.
[16]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3.
[17]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6.
[18] 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7.
[19] 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7.
[20] 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崦里.甫里先生文集[M].
[21]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9.
[22]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5卷·鄉(xiāng)村建設旨趣[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579.
[23]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8.
[24]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81.
[25]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10.
[26]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重版序言[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27]張冠生.費孝通傳[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645-646.
[28]費孝通.費孝通文集·第12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298.
[29]加爾布雷思.美好社會——人類議程[M].王中寶,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6.
[30]費孝通.江村經濟[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9.
[31]懷特. 亞當斯.公共行政研究——對理論與實踐的反思·序[M].劉亞平,高潔,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2]費孝通.吳江的昨天、今天、明天[J].群言,1996(6).
[33]費孝通.江村經濟·序[M].戴可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8.
責任編輯:王凌宇
This year is the eighty anniversary of "Investigation of Kaisheinkung" by Dr. Fei Xiaotong. Now everything is changed in this small village. It represents the mini version to the huge chang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between eighty years. Should the small village be a model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mmon tendency to Chinese rural modernization? Also,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path should be choosing to China's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answer from bot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vestigation of Kaisheinkung ; peasant life in China ;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 anti-industrialization ; antiurbanization
C 912
A
1674-4144(2017)-03-25(6)
顧學寧,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