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鳳
摘要:財務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管理的命脈所在。本文從學校教育質量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高度,提出了正確處理“三個關系”“消解”“消化”“消融”各種矛盾,對地方高校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財務管理制度;高校;消解;消化;消融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前言
財務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管理的命脈所在。高校財務管理是指對整個學校的資金運動過程的預測、計劃、監(jiān)督和控制的管理活動。高校的財務管理不是簡單的財務組織的設立和財務報銷,而是包含如何適應教育體制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貫徹本校校訓的一系列制度和管控指導理念和實踐。
高校合并后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地方高校自1993年開始合并,1998年掀起了合并浪潮,據(jù)教育部門介紹,成功的有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據(jù)調查,大學雖然在形式上合并了,但由于每個學校的財務制度、教職員工利益分配各不相同,財務運動方式不同,存在著諸多財務管理的矛盾。一是合并后原來的校名被取消的學校,他們的資金較多,合并后利益被平均化,心理不平衡,思想上有“吃虧感”,如果原來的學校校辦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不好,在利益分配上有滿意感。其根本原因是市場意識的延伸。二是財務制度管理經(jīng)濟款項進取渠道不同,對新校的管理制度不適應,如被合并的學校校辦企業(yè)效益好,教職員工能得到相應的分配,而新校校辦企業(yè)效益差,教職員工得不到直接和間接的資金分享,無形中對新校統(tǒng)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存有錯綜復雜的心理糾結。三是被取消校名學校的教職員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成長、晉職都擺到面前,如果他們的利益被邊緣化,就會對學校帶來持續(xù)發(fā)展的不利影響。筆者較長期從事大學財務工作,對高校如何深化財務管理提出如下思考。
一、正確處理本校與新校的關系,消解合并后統(tǒng)一管理的矛盾
所謂消解是指大學新校財務管理要善于消釋、消除統(tǒng)一管理的矛盾。中國高校合并是中國教育趨勢的必然選擇,是教育部根據(jù)20世紀中國大學這一階段多、雜、亂,教材、教學大綱、教育目標不符合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設置統(tǒng)一的文化要求而采取的教改措施。盡管合并后存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必須服從服務這個大局,按新校統(tǒng)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執(zhí)行。否則就會出現(xiàn)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多、亂、差”。一是被合并的學校要從培育合格人才的高度看待統(tǒng)一的財務管理新制度,不要單純從經(jīng)濟利益分配上去衡量。各個不同的學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長,但特色要服從國家的教育制度和財務制度,只要對培育合格人才有利,符合國家對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就應求大同存小異。二是新校黨委和領導,要博采眾長,要有正確處理好關系的意識,不要因學校規(guī)模大了而忽略了尊重理解被合并的學校。新的領導體制和管理制度建立后,學校領導要把教職員工的權益觀、黨委領導的權威觀和社會主義的民主觀統(tǒng)一起來。和諧融洽的關系不是壓出來的,而是靠符合黨的路線政策和教育規(guī)律的創(chuàng)新取得的。因此必須在尊重上級和愛護部屬的辯證統(tǒng)一中消解摩擦,縮短磨合期。
二、正確處理組織上合并與思想上支持的關系,消化新校財務管理新制度
高校體制上的合并并不等于思想上完全和諧。有較多的合并學校削弱、消減了原來的優(yōu)長,教育質量反而受到衰減就是說明。這固然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沒能消化新校的財務管理新制度是不可忽視的要素。要求合并大學從合并轉變?yōu)楹椭C,才能在教育這個平臺上,同頻共振,譜寫財務管理制度的新篇章。一是從教學建設上消化新校財務管理制度,樹立大財務觀。如,某大學在2016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室教學試驗中心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yè)6個,某省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yè)6個,某省級品牌特色專業(yè)15個;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某省級精品課程52門;還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教學成果獎”,還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省特色專業(yè)”等。只有破除原來狹隘的小規(guī)模小專業(yè)意識,樹立大財務觀,學校共育人才的凝聚力才能形成。作為財務管理制度既要堅持預算和核算,防止用名目繁多的“亂改”進了個人和團伙的腰包,又要按照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管好錢用好錢。二是要從學校能否“贏得未來”上消化新校的財務管理制度,樹立規(guī)模效益觀(花大錢辦大事的發(fā)展觀)破除不花錢才能不腐敗的錯誤理念。新合并的學校雖然育人的目標不變,但攤子大了,使命和任務也更加繁重艱巨。隨著國際國內教育革命的發(fā)展,他們競爭的壓力空前增大,據(jù)某市的最新統(tǒng)計,近幾年某市合作辦學新進了33所國家名牌大學,為了辦出特色,辦出優(yōu)勢,必須開設新專業(yè),加大硬件建設,才能吸引更多的名師到校任教。合并的新校,財務可以統(tǒng)一管理,集中使用資金,這就改變了資金分散管理、形不成規(guī)模效益的弱勢。
三、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消融財務管理制度改革后帶來的深層次的矛盾
所謂消融是指融化消解。從合并高校財務管理制度改革的角度,就是融化消解合并后教職員工自身利益所產(chǎn)生的矛盾,理順當前,輻射長遠的改革措施。現(xiàn)代大財務觀的眼光不只是資金的進入和支出,而是包含對關系教職員工個人利益指導理念的系統(tǒng)財務管理,滲透在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的制度綜合。合并的各學校,不論是保留原校名的和沒保留的,由于不同的專業(yè)、高中職稱名額數(shù)字不同,在相同學歷、業(yè)績,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但由于受外語成績和電腦考試成績的影響,在職稱、工資待遇形成了較大差別。這些因素,如果領導視而不見,必然會影響學校的根本建設。一是理順分配關系,把學校的財務制管理度納入到學校建設的大局之中。由于教職員工的職稱等都與個人利益掛鉤,而利益的分配都從各個方面輻射教育質量。因此,要把學校的職稱名額、住房分配原則統(tǒng)一規(guī)劃,使各個不同學校的教職員工分享到學校溫暖,進而感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執(zhí)政為民的好政策。二是要加強教育,克服計較心理,使教職員工從學校建設的大局上思考問題。使大家明確,個人利益要認可,利益主義要消除。兩者的“”度”追求的利益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范,是否符合歷史因素;既要克服分化思想,也要克服平均化思想。從而使全校教職員工高揚正能量旗幟,閃光在本質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