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是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保障。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整體上的閱讀方式和技巧仍然處于發(fā)展時期。下面筆者就針對這一問題,從擇書到展示,詳細談談培養(yǎng)高中生閱讀素養(yǎng)的具體方法。
一、走進閱覽室,擇真而讀
閱讀是知識的累積。無論哪個階段的閱讀訓練,最終要達到的目標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增長自身的學識。有效利用學校的圖書閱覽室,把學生領進閱覽室中,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情況,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或者薄弱的方面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有渴望、有收獲,從而達到閱讀的“真實性”,為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提供正能量基礎。
剛剛走進閱覽室,在對讀物的選擇上,學生往往看法不一。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挑選名著故事作為課外補充讀物;也有學生認為適當?shù)靥暨x一部分的時政新聞對今后的學習和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有幫助;還有學生認為挑選的讀物應該有更多的學習技巧的講解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選擇讀物時,往往會側重選擇一些能夠講述技巧和學習方法的書籍,可以在閱讀時進行討論。
面對這樣的分歧,我不會強加干涉,學生來咨詢我的意見時,我總會問他們:“你們來圖書閱覽室是為了什么?”“為了在課余時間里能夠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薄昂芎茫敲词裁词怯幸饬x的書籍呢?”“老師,我們明白了,我們不應該局限于某一類的書籍,我們應該自由發(fā)揮,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更加具有深度的閱讀。”經(jīng)過引導,學生對閱讀有了非功利的想法,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了解了閱讀的含義,體會到“真讀書”的意義,同時他們也會尊重其他同學的閱讀選擇。
尊重閱讀是閱讀素養(yǎng)中的重要部分,是學生思維修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用正確的方式引導,給學生空間進行自主選擇,用言行與品德來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明白讀物選擇和閱讀的真正意義,從而從心底產(chǎn)生對閱讀的喜愛、對閱讀機會的珍惜,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
二、同讀一本書,任務對接
在螺旋推進的閱讀教學思路下,學生的閱讀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同讀一本書是將有相同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小組內部共同閱讀一本書。給學生一定的閱讀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共同探索興趣,實現(xiàn)任務的對接。在教學中,我們也會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式,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狀態(tài),給學生提供一些書籍,讓學生進行選擇,對于選擇相同的學生,往往把他們分成兩個人一組,共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提升團隊合作意識。
學生閱讀時,我也會鼓勵他們相互討論。在學生進行選擇時,起初會比較盲目,有的學生會因為書名而選擇該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將每本書的簡介都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每本書都能夠有大概的了解。在具體選擇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進行。學生閱讀時,我也會布置任務。如閱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會讓學生畫一張人物關系脈絡圖,督促學生仔細分析。
任務的布置也能促進學生仔細閱讀。高中階段涉及的文章體裁和形式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記敘類,更多的是議論和應用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有不同的感情表達方式,對每一類的文章都應該認真進行引導和分析,用練習來鞏固閱讀技巧,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關注跨學科,貫通思維
跨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復雜,也比較適合現(xiàn)在的閱讀教育??鐚W科閱讀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純的文學作品閱讀,而是用另一種比較綜合的方式來進行。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將其他學科的內容作為閱讀素材,一邊提升閱讀能力,一邊達到知識上的融會貫通。
如在閱讀時,我經(jīng)常會將地理、歷史、政治等學科的內容作為學生的閱讀資料,學生在閱讀課上可以反復進行誦讀,可以針對某一個事件、某一處地理環(huán)境進行自我想法的表達,也可以以寫作的方式,將知識點的理解進行闡述?!拔覈煌貐^(qū)的文化”這個話題,學生就通過閱讀歷史書上的內容,了解了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又通過地理書上的知識,掌握了一些地區(qū)的文化。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對知識進行擴展和補充,結合語文的寫作知識,進一步探究,關注文化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我還會鼓勵學生將所積累的知識進行展示。用這樣的方式,將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串聯(lián),有效融合,從而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的貫通思維。
有時我也會讓學生尋找出其他學科中的比較有特點的描寫,比如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人物形象描寫等。在這些描寫中分析故事的情節(jié),分析人物的心理,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總結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真閱讀”效果。
四、多元推介會,拓寬視野
多元推介會即通過多種渠道,對經(jīng)典的書籍、報紙、刊物、新聞時事進行推薦,豐富了學生的學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機會相互交流,表達自身對所讀作品的看法,而交流的過程也是比較的過程。學生在聆聽和借鑒中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看到別人的長處而正視自身的短處,從生活的點滴入手,對閱讀進行本質上的認識。
有一名學生推薦毛澤東詩詞中比較經(jīng)典的《沁園春·雪》《采桑子·重陽》《清平樂·會昌》等。在陳述推薦的理由時,學生先將毛譯東所處的時代和其生平進行詳細的介紹。還插入一段段視頻,紅軍長征、抗戰(zhàn)勝利、新中國成立等,以此作為輔助推薦,讓其他同學對詩詞理解得更加透徹。學生還朗誦了其中的經(jīng)典語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很多學生都在推薦后對詩詞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用這樣推薦的方式,學生能夠對閱讀的作品更加用心,同時在其他同學的推薦下,也會對作品充滿探究的渴望,逐漸在課堂上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了解閱讀,對文學有一定的體會和見解,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推介是一種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這樣的方式于高中生而言,能夠讓其對閱讀理解得更加深刻。在推介的過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活動,朗誦、演講、辯論,總之各種新奇的方式都可以使用,這也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生中靈活掌握。
五、突破舒適圈,讀寫結合
讀書要有“波瀾”。一帆風順的閱讀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得比較慢,在閱讀中突破“舒適圈”,讓學生接觸比較有思想內涵的文章,在理解上比較難以“吞咽”和“消化”的經(jīng)典讀本,能夠促發(fā)學生的寫作想法,從而達到一種讀寫上的結合。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讀寫結合,經(jīng)常會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讀寫結合練習,針對某些話題,讓學生閱讀后寫一些自己的感想,在思想上實現(xiàn)轉變,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如閱讀課上,我想讓學生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體裁,不過不能直接接觸非常難的文學。因此我結合經(jīng)典課文《林黛玉進賈府》,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誦讀。在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同學們,誰能說說在這篇文章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并對你喜歡的部分進行解釋。”
“文章中王熙鳳的描寫,我覺得非常巧妙,從她囑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從她應對王夫人的問話要臺看出她在榮國府中的地位、權勢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僅深得賈母的歡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贊許?!薄昂芎?,那么在寫記敘文時,對故事以及事件的發(fā)生過程要有跌宕起伏的描寫,使得讀文章的人能夠隨著文章的脈絡進行思考,逗引讀者的好奇心理,這是‘設懸念的寫作手法的一種比較突出的體現(xiàn)?!蔽依^續(xù)給學生講解,并且引入了“設懸念”的概念,深入地進行闡釋,再結合講解內容,讓學生自己寫一段話,用這種寫作方式進行讀寫練習,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寫作方式的美妙之處,使他們在寫作中能夠用心研究文章,進而得心應手。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閱讀是寫作的溫室,也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閱讀能為寫作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讀寫結合的方式是現(xiàn)代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本色寫作,讓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性情,透出真感情,這也是提升高中生閱讀素養(yǎng)最終要實現(xiàn)的目標之一。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理解文章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循序漸進,讓自己在學習的這段時間內,在充分接受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更多的閱讀技能。在寫作時能夠將文章寫得有特色,達到新時代下學生的能力標準,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21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