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教育是影響是引導是發(fā)掘是等待……等待孩子的覺醒和覺悟。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個孩子都是有光的。真正的慈悲,是一種平等和尊重。你有力量,相信孩子同樣有力量,人人都有力量。通過你去喚醒和發(fā)現(xiàn)他們本身的力量,讓他們覺悟到,只有他們自己的力量被喚醒了、提升了,他們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自由和幸福,才能成為有用的社會人。
關鍵詞:慈悲;尊重;力量
春花秋月小荷殘陽,這樣的四季更迭足以讓一個翩然少年輾轉輪回成一位智慧的老者。時間不會憐惜你,不會為任何人而駐足,最終我們都要湮沒在時間的長河中。
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也許在工作崗位中你已“燃盡”了青春,“耗盡”了熱情,每天被紛繁的小事所糾纏。可是當我們平靜下來,沉淀在內(nèi)心的又是什么?值得深思,教育無小事!或許這么多年以來我們教師欠教育的恰恰是一顆慈悲的心。
心中皆有愛為何少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是指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慈悲無關乎信仰,只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的素質或因反思而擁有的情懷。我們所說的慈悲,不是說讓你去可憐別人,如果你去可憐人,就已經(jīng)不是慈悲了,是要用你的力量、你的行為去影響身邊的人。施和舍都不是教育中的慈悲,教育中的慈悲是要講究智慧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學生送入社會成為社會人并使他們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教育是影響是引導是發(fā)掘是等待……等待孩子自我的覺醒和覺悟。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個孩子都是有光的。真正的慈悲,是一種平等和尊重。你有力量,相信孩子同樣有力量,人人都有力量,通過你去喚醒和發(fā)現(xiàn)他們本身的力量。讓他們覺悟到,只有他們自己的力量被喚醒了、提升了,他們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自由和幸福,才能成為有用的社會人。在師者的慈悲心中你不僅要讓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獲得成長的喜悅;同時,你也要深深感謝、感恩孩子,正是他們喚醒了我們內(nèi)心的慈悲,正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精神的成長和凈化。這才是真慈悲,我們把這樣的慈悲稱為“自我覺悟的愛”。
“自我覺悟的愛”是給所有的孩子一樣的陽光和雨水,然后,和善而堅定地看著他們慢慢成長,不要期待他們長得一般高,結一樣大的果。懂得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尊重人的獨特體驗、尊重人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完成孩子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落入塵間的天使,無論美丑、聰明抑或愚鈍都需要我們且行且珍惜的陪伴,默默守候,靜待花開。
家里的雜志總是東一本西一本的隨處可見,那叫一個亂,說了他很多次,每次都不以為然,緊接著就是我跟雜志生氣。這不今天雜志又出事兒了!兒子來電話說:“班里同學都發(fā)《新少年》了,為什么我沒有?”我說:“咱沒定吧!”他說:“不可能,您給我訂了,并且您說讓我選自己喜歡的訂!”“那你覺得這事兒應該怎么處理呢?”我把問題拋給了他。他說:“老師訂雜志的名單上沒有我?!薄翱赡苁俏覀冇涘e了,我相信你能處理好的!我愛你!”“好的媽媽。”我已經(jīng)明顯感受到他情緒好多了。
不一會兒電話又響了,語氣里是藏不住的得意,“媽媽,《新少年》我拿回來啦!您愿意給我講講嗎?”“好!”“放下電話我就想該怎么辦呢?如果我找到去年訂閱雜志的單子,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那上還有您的簽字。對,就這么辦!我在我的小柜里找到了它,當時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就是證據(jù),單子上面寫的是上學期的日期,雜志不是得提前預訂嗎?我就拿著這個單子要回了屬于我的《新少年》,失而復得的感覺真好!”“兒子你真有辦法!”直到晚上睡覺時他還摟著《新少年》,他自己找到了自我價值感。
紀伯倫在《論孩子》中寫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掌握正面管教的養(yǎng)育工具,當你成為積極主動的父母時你的一切育兒煩惱都會得以解決!
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內(nèi)心一定要滿懷慈悲,竭盡所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任何時候都要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給予孩子完整的、無條件的信任與尊重。
參考文獻:
[1]李玲瑤.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02-20.
[2]董旭花.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母[J].山東教育(幼教刊),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