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中學)
摘 要: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要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注重英語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文化教育是實現語言交際的關鍵。英語文化教育的內容就中學生而言,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文化現象。文化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文化的意識。
關鍵詞:英語文化;文化教育;方法
文化指人類在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但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所以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離不開語言。
一、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東西方交流的急劇擴展,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如在中國,“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之一,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F在稱炎黃子孫為龍的傳人,然而在英國,人們會聞“dragon”色變,dragon常用來指兇暴的人,因為在英國歷史上,從貝爾沃夫時代起,龍就是兇險邪惡的象征,是吐火傷人的怪物。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Dragon還含有“海怪或海魔”之意,如the Old Dragon 就意為魔王。a lucky dog 英語中它是幸運兒的意思,我們有人就可能當成“幸運狗”了。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語言能力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文化差別。
二、文化教育的主要方面
(1)介紹
人教社JEFC Book1中:“Whats your name?”出現頻率相當高,但對于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m——對方自然會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 name, please?”或 May I have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2)稱呼語
漢語中老師不僅是一種職業(yè),而且也是對人的一種尊稱,而在英語國家,teacher就只是一種職業(yè),granny語義方面相同,但語用意思方面卻大相徑庭,在中國文化中granny表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granny這類稱呼語顯示老年人精力體力能力下降這些意思聯(lián)系一起。英語中稱呼一般用Mr. Miss 等。
(3)感謝語
在英語國家中“Thank you ”比在中國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更加頻繁廣泛。學生交作業(yè)本給老師,老師要說“Thank you”在英語環(huán)境中,只要一樣東西從一個人手中傳到第二個人手中,第二個人都會說Thank you 。Thank you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
(4)禁忌話題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等表示關心,在英語國家中人卻比較反感。這些對他們來說是個人隱私,在交際中應視為禁忌語,諸如How much is your income?等我們在交際時都不應該談論。另外,中國人見面習慣于說:“你吃飯了嗎?”作為一種寒暄,如果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
(5)贊揚
文化錯誤比語法錯誤更糟糕,比如一位男士當面稱贊一位美國小姐漂亮,有吸引力,她一定會欣然接受,倘若換成一位中國女士,恐怕得到的是一陣白眼,發(fā)生這類錯誤的原因是把自己文化中的行為搬到另一種文化中去了。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注意這種不同的價值觀沖突。
(6)表達習慣
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形成既定的表達模式,在教學中要注重英漢表達習慣的不同。如大雪heavy snow而不說big snow ,紅茶black tea 而非red tea喝湯eat soup而非drink soup紅眼病green-eyed, 也說 a red eye flight,意思是令人疲倦的不堪的長途旅行。也有red eyes的說法,但意思為廉價的威士忌酒。
(7)節(jié)日
中西方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不同,在人教版教材中有體現中國和英語國家有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雙方還各自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在節(jié)日里,對于受到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表現的態(tài)度不同,中國人往往推辭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當面打開,并且不能表現出喜形于色,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物,一般當面打開并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8)色彩語言的文化內涵
紅是漢語褒義色彩最強的顏色,是喜慶歡樂的象征,但這方面的“紅”詞大多不能直譯為red,例如紅豆(love pea) 紅運(good luck) 紅利(dividend), 英語中red 的引申意為殘忍、災難、狂熱等,如緊急警報(red alert)。再如白色,在中文中與喪事有關,而在英語中表示純潔、幸運。
三、文化教育的渠道與方法
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方文化在介紹、稱呼、感謝、贊揚、談話題材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跨交際意識,進而準確地使用語言。
組織活動課,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利用圖片或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異國文化,利用英語角,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強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重語言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化的滲透,重視語言文化的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語言的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奎武.英美概況[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13-01.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