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征文
1976年因撰寫任弼時傳記,有幸去京拜訪國際著名詩人蕭三。蕭三和毛澤東都是新民學會的會員。當年在長沙時,兩人是很要好的學友。早在30年代,蕭三在蘇聯(lián)創(chuàng)作和出版了很多詩歌作品,早有國際著名詩人的盛譽。
十月的北京,寒風凜冽,我們來到麻錢胡同一號去拜訪蕭三。剛走進那狹窄的胡同,只見一位頭發(fā)蒼白的老者,佝僂著身子,邁著極其艱難的腳步朝我們走來?;蛟S是冥冥之中的感應吧,一看那消瘦的面龐,我便一下認出來者是蕭老。我和少功搶上一步將老人攙扶住。老人喘著氣說:“我有肺心病,要去街道的衛(wèi)生所打針?!蔽覀z攙扶著老人在附近的衛(wèi)生院打完針,又扶著他回到住所。
麻錢胡同一號是一處低矮的土屋,它不像北京那些四合院,木門很低,蓋著青瓦的墻頭上長著稀落落的狗尾草。進了門,只見一處不足五平米的院子,右邊支一個葡萄架,幾根酒杯粗的黃藤沒精打采地吊在那兒,三五片黃葉點綴其間,猶如主人沒精少神。老人將凳子讓給我倆,自己扶著拐杖坐在馬扎上。良久,老人才緩過神來。他跟我們說,對他的監(jiān)視,昨日才解除。老人帶著濃重的湘鄉(xiāng)口音,說他1896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鄉(xiāng)縣蕭家沖,原名子暲,又名愛梅。蕭三是他參加革命后的化名。參加新民學會時,和毛澤東在一起。那時的他,正是風華正茂,與毛澤東一樣胸懷天下。他們浪遏飛舟,邁步橘子洲頭,是中共早期革命領導人。1922年,他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又到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召開的第四次代表大會。1924年,他回到上海和瞿秋白等一起領導工人革命運動。1926年,他赴法勤工儉學。1930年,他代表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出席了在蘇聯(lián)哈爾科夫舉行的國際革命作家會議。最后留在蘇聯(lián),任教于莫斯科東方學院。在莫斯科,他參加了國際革命作家聯(lián)盟工作,主編《世界革命文學》中文版。老人精通俄、英、法等數(shù)國語言文字。當時,他還用中文翻譯了著名的《國際歌》。
正當我們專心聆聽老人述說革命生涯時,只聽見那雙合木門突然一響,一個約莫五十多歲的高大女人進門來了。她右手扶著肩上一只裝滿了米的白色灰面袋,左手提著一筐子西紅柿。因為個子太高,只能彎腰低頭而入。當她發(fā)現(xiàn)住處有陌生人時,那黑而大的眸子里稍露出幾分意外和不安。突然,她的右手稍松,米粒從袋中掉下來。她立馬彎下腰去伸手將米粒一顆一顆地拾起來。
蕭老向我們介紹,這是他妻子葉華。他說,葉華是一位德國貴族家庭出身的姑娘。她父親曾有意將女兒嫁給中國清代最后一個皇帝溥儀。葉華是一位追求革命的女性,當然反對這門婚事。姻緣天注定,1934年夏天,蕭三在蘇聯(lián)的避暑地黑海邊療養(yǎng),剛從大學畢業(yè)不久,23歲的葉華恰好也到了這里觀光。那時的她不叫葉華,叫耶娃。一次聚會,蕭三見耶娃用俄語與人談話很吃力,為人隨和的他,便給這位美麗的德國女郎做起了翻譯。當耶娃得知,這位風度翩翩的中國翻譯不但是位有名的中國作家和著名詩人,還是一位見過列寧、斯大林的老資格的革命家時,心下頓生敬意。蕭老的平易近人,讓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她,更是感到格外親切。兩人住在同一公寓,平常打交道的時間多,在文學和詩歌方面,他們也十分談得來。用老人的話說,就是發(fā)生了黑海之戀。葉華喜愛攝影,而且在攝影藝術上有相當高的造詣,加之,葉華在德國也是傾向革命的,時間一長,兩顆心越靠越近。耶娃為了長久與蕭三在一起,還申請加入了蘇聯(lián)籍,并改中國名字為葉華。蕭老還笑著向我們說了一件趣事。那是新中國成立不久,溥儀剛剛大赦出來。蕭三夫婦上門前去訪問溥儀。溥儀對葉華笑道:“當年,你幸虧不肯嫁給我這個皇帝。你看,你嫁給這位偉大的詩人多么光彩!”
當葉華了解我們的來意后,臉上的驚疑立即消失了,她給我們倒上兩杯茶,站在一旁親切地看著我們,那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看起來十分良善。蕭老說,他兩個兒子都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工作。老人很興奮,第一次就跟我們講了很多很多。午飯時分,我倆告辭。
兩天后,我們再次登門。蕭老說,他在蘇聯(lián)時,多次見到中國共產黨駐國際代表的任弼時同志。他對任弼時同志的革命工作評價甚高。還說,當年他和弼時同志一道為列寧守過靈。老人還清清楚楚地記得,蘇聯(lián)一位女士在靈堂唱的那首歌。我們真心佩服老人的超強記憶。談興正濃時,我笑著說:“蕭老,我年輕時曾批評過您的大作。”老人莫名其妙地望著我。我告訴他,那還是在60年代初期,當時湖南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了一個文學刊物《湖南文學》,主編是著名作家任光椿老師,提倡“開門辦刊物”。
我那時還在農村,一邊干農活,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憑著對文學的滿腔熱情,我還組織了幾個文學青年成立了一個文字創(chuàng)作組。時任省文聯(lián)副主席的康濯的夫人王勉思,任《湖南文學》編輯部主任。當其了解到我們有這么個文學創(chuàng)作組時,便來到高坊麓峰大隊,找到我,一方面鼓勵我們多多創(chuàng)作,一方面告知編輯部經(jīng)研究決定,在我們創(chuàng)作組成立一個讀書會。從那以后,省作協(xié)每期贈送刊物,并一再交代要認真閱讀,然后反饋意見。我們對寄來的每期《湖南文學》認真閱讀、學習。不久,我和創(chuàng)作組的五位年輕人因事來到長沙。因我當時系《新湖南報》的通訊員,經(jīng)常在報紙上發(fā)表一些詩歌、散文,第一站便先到報社。報社的群工組長左開一先生打開了會議室,盛情地接待了我們這些年輕人。第二站,我們來到湖南省作協(xié)機關。在長沙市五一中路中蘇友好館內,主編任光椿先生一邊熱情地接待我們,一邊征求我們對刊物上所發(fā)表作品的意見。那時的我們,正是初生的牛犢的年紀。我先是對任光椿老師發(fā)在刊物的長篇敘事詩《小虎與蘭香》提出不少意見后,又再一次提出,上一期的刊物,蕭三老師那篇《紀念三八節(jié)》的詩,沒有什么詩意,而且發(fā)在頭版頭條不好。任光椿老師笑呵呵地表示接受我們的意見。這時,我又將這些告訴蕭老,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當年真是不知高低呢。蕭老呵呵一笑:“批評得對呀,我那詩是不像詩嘛。當時是康濯主席硬要我寫的??!”
兩次交談后,我們感受到坐在這個小馬扎上的平凡老頭,這位曾經(jīng)風靡國際文壇的泰斗,交往起來,一點兒架子都沒有。我們對他的感情,也由尊敬而親近。尤其是老人敞開話題,縱論當年文壇盛況,使我倆很受教益。
第三次登門時,老人特將我倆邀到他的書房兼臥室坐下。臥室不過十平方米,一床一桌,還躺著一只浴缸。臥室內只有書桌前一把靠椅,書桌上攤開一疊稿紙,我和少功坐在床沿上,老人告訴我,他正著手修改當年寫的《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書稿,還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他還有許多東西要寫。
從蕭老處回來后不久,我突然接到葉華打來的電話。在電話中,她一再交代我,蕭老與我們的談話內容,千萬不要傳出去。我向她再三保證后,她才放下了電話。
一年后,我獨自一人再去北京麻錢胡同一號拜訪蕭老時,那雙扇木門緊閉不開。后來才知道老人早已搬遷到條件好的住處,當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和全國政協(xié)委員。同時,也從報紙上看到葉華在國內外舉辦攝影作品展的好消息。
責任編輯:子非
插圖選自《格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