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fā)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2015、2016年的江蘇作文考題在其面紗揭開之后,都是頗受詬病。2015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在難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被譽為“地獄級”難度。2016年的高考作文披露之后,有人說引起了一片“哀嚎” 。不少人認為,江蘇2016年高考作文充溢的是“老學究”的味道。2017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現(xiàn)身之后,與往年相比,似乎批評之聲少了,溢美之詞多了。有人認為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讓人腦洞大開”。有人甚至認為,2017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是“可以說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簡意賅、內(nèi)容豐富、發(fā)人思考的“納米”文章”,是“為高考考生量身定做”的。
事實上,江蘇近三年來的高考作文題穩(wěn)中略顯變化。2015年的江蘇高考作文的觀點明確,趨向比較單一?!爸腔邸敝幘驮谟谒闹腔勖},需要學生智慧地應(yīng)對,要有思維的張力,考查了學生應(yīng)變機巧。2016年江蘇高考作文題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引出“有話則短,無話則長”這一話語,進而拓展到“個性”與“創(chuàng)新”。 2017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題承襲近年來采用的材料作文的命題方式,和前兩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相比,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選取了人人較為熟悉的“車”作為材料元素,以此引發(fā)考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體現(xiàn)了江蘇高考作文的平穩(wěn)務(wù)實、貼近考生的命題思想??芍^是:材料多元接“地氣”,匠心獨運顯智慧。
一方面,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的材料本身的生活氣息濃,命題者的用意明確,就是為了為了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生活,貼近生活,思考生活,并以此來感知時代的變遷。毋庸置疑,“車”,是人人所熟知的,是人人眼中有,但個個感受異。命題者就是為了鼓勵學生透過某一特定的現(xiàn)象去學會思考,特別是從物與人的關(guān)系中思考人的價值。這顯然與時代的價值導向相符,對考生的人生發(fā)展也有積極的導向作用。作文材料將學生的目光聚焦生活尋常事物,來喚醒記憶,激活思維,展示才華??忌梢钥梢跃蛙囌f人,就車談車,可以道古論今,可以抒人情,可以敘故事……
另一方面,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的命題思路延續(xù)了江蘇高考作文數(shù)年來一貫的風格,開放性的材料就是來引領(lǐng)不同層次的考生各寫所長。材料能與考生的思維實際相適合,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說,不在審題上為難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怎么寫”、“寫什么”上比高低,考查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作文寫作的基本功。命題者出人意料的命題思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視野獨特,獨運匠心。
當然,歷年來,高考作文是倍受社會關(guān)注的,作文文題的“眾口難調(diào)”,對作文文題的見仁見智是在所難免的。因此,作文命題對命題者來說,也是一種考驗的,如何燴制出一道讓大部分人滿意的一道“菜”,還是要頗費思量的。
筆者以為,2017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在命題“平穩(wěn)”的前題之下,在高考作文“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的原則之下,還是缺少一點江蘇高考作文特有的、一以貫之的那種引領(lǐng)作文寫作的“導向”功能。
作為高考作文的導向之一的“文體”功能不可偏廢。盡管在2017年《考綱說明》中已經(jīng)明確要求學生會寫“記敘類、議論類和抒情類等文章”,但這則材料的導向則偏重于記敘、抒情。這對擅長寫議論文體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近年來,為了追求高考的考分,普通高中學生在作文體裁訓練上已呈一邊倒的趨勢。有些學校為了應(yīng)付高考,總在一種體裁上下功夫,或記敘文體或議論文體……今年高考的這則作文材料,無疑給了一些投機者可乘之機??紙鰞?yōu)秀議論文的欠缺,也足以說明這一點。另一方面,盡管“車”已經(jīng)成為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我們的學生所接觸到的車無非就是自行車、電動車、小汽車……在“車”的生發(fā)上還是有所欠缺和不足的。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出來以后,下水作文明顯多于去年,一方面說明這則材料的大眾化,另一方面也說明對“車”有更為深切感受的恰恰是“過來之人”。這則高考作文題雖上手容易,但寫出來后的文章在內(nèi)容、情感上大同小異便在所難免了。我們不能總是認為“應(yīng)該”——學生應(yīng)該能寫出來,有誰沒見過“車”呢?因此,這則作文材料在貼近大眾生活的同時,也給學生的思維的拓展帶來了一些限制,比起要講明一個道理的議論文來說,似乎回憶與“車”有關(guān)的人、事、情顯得更為便捷更易入題。
這則材料的“易”,易在關(guān)注了看似非常熟悉的事物上;這則材料的“難”,難在思維的延伸性和思維的論辯性上。很明顯,高考作文命題即使在考慮了學生熟悉的事物之后,也應(yīng)該有所比較。如選取“紅綠燈”作為話題,便比寫車更有思維的張力。我們可以寫在紅路燈周圍發(fā)生的故事(記敘文);也可以寫紅綠燈給人帶來的啟發(fā)(議論文)——在紅綠燈前當進不進(缺少進取精神、退縮懷疑……);當退不退(違反規(guī)則法律、貪污受賄……)等等。
因此,具有作文教學的導向功能的高考作文,“中庸”(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中)應(yīng)該是其考慮的觸發(fā)點和出發(fā)點。唯有如此,才能引導出我們的語文教學的本色本味,淡化作文教學的“功利”(應(yīng)考)色彩。唯有如此,我們的學生在樸實為文的同時,也才能樸實為人。當然,作為“在理性和感性的中位選擇”的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瑕不掩瑜,但也留給了今后高中語文教學的頗多的思考。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水平,寫出人人心中有,但人人筆下無的東西來,就必須在語文素養(yǎng)上下功夫,必須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作文備考,應(yīng)在讓學生備思維、備眼光上下功夫,而不應(yīng)只是在備素材、備模式上做文章。學生如果只知道固定套路入題、只知道套用名人名言,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都在研究同一個名人或者一種技藝的傳承的描述……然后無論是議論還是記敘,只要抓住材料所提供的幾個關(guān)鍵詞搬過來,套上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踏實為文,才是寫好作文的必由之路。讓學生作文走向“自然”——內(nèi)心的自然——才是作文寫作教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