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磊,葉海輝
(1.浙江省玉環(huán)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浙江 臺州 317600;2.浙江省玉環(huán)縣坎門第一初級中學,浙江 臺州 317602)
教練員天地
臺州市業(yè)余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
王焱磊1,葉海輝2
(1.浙江省玉環(huán)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校,浙江 臺州 317600;2.浙江省玉環(huán)縣坎門第一初級中學,浙江 臺州 317602)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臺州市120名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情況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小腿脛前肌疼痛、跟腱拉傷、膝關節(jié)疼痛及韌帶扭傷是主要的損傷部位,而這些損傷大多由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合理、思想上認識不夠、準備活動不充分等引起的。本文提出預防措施與對策,旨在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為提高中長跑課余訓練水平和教學提供參考。
中長跑運動員;損傷;預防
當前,為提高運動成績,基層教練員不斷地加大運動員的運動負荷,由此引起的運動員損傷在不斷上升,特別是在青少年課余訓練時最易發(fā)生運動損傷,從而影響了訓練及運動成績。正如運動損傷在田徑界被視為“老、大、難”的問題,作為典型的高“速度”周期性耐力項目—中長跑,如何有效去預防運動損傷,應當值得我們深思研究和探討。為此,本研究以臺州市120名中長跑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他們的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分析原由,并提出預防運動損傷的相應措施,為業(yè)余中長跑教練和運動員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臺州市業(yè)余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閱讀與運動損傷相關的一些研究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和概括等,為本文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查法 抽取臺州市18所中學120名業(yè)余中長跑運動員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70人,女生50人,平均年齡15.5歲,平均身高164cm,運動等級均為二級運動員以下級別,訓練年限為3年左右。設計相關問卷,委托臺州市各縣區(qū)少體校教練員對所屬的運動員抽樣調查,主要內容包括中長跑運動員的損傷現(xiàn)狀、損傷特點、損傷原因、預防等問題。發(fā)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問卷118份。
1.2.3 訪談法走訪省市級部分資深中長跑教練員和運動醫(yī)學專家進行交談,并到臺州市9個縣市區(qū)的業(yè)余體校進行實地訪談,向中長跑教練了解中長跑運動損傷情況及原由。主要包括準備活動不充分、思想上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不夠、運動負荷過大安排不合理、技術動作的錯誤、場地、器材、惡劣的氣候條件等因素。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SPSS15.0軟件包經(jīng)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2.1 臺州市業(yè)余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部位調查
從表1顯示,小腿脛前肌疼痛(脛骨骨膜炎)、跟腱拉傷(跟腱炎)、膝關節(jié)疼痛及韌帶扭傷分別占56.8%、45.8%、40.7%,是主要的損傷部位,其后依次是踝關節(jié)扭傷、腳弓拉傷、大小腿后側肌肉拉傷和髖關節(jié)肌肉拉傷等。
表1 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部位調查統(tǒng)計表(多選)n=118
表2 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原因統(tǒng)計表(多選)n=118
2.2 運動損傷的原因調查結果
從表2可知,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合理是是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比例高達61.9%;運動員在訓練時思想不夠重視,麻痹大意,導致運動損傷占57.6%;準備活動不充分或過大也是導致?lián)p傷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不合理的技術動作和訓練環(huán)境也易引起機體損傷。
3.1 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教練和運動員對預防運動損傷還存在一定的片面認識。很多運動員認為中長跑只是簡單的跑跑步而已,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并不像跳高、投擲類那樣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不會有什么大的損傷,導致訓練時不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運動員對于教練重點提醒易出現(xiàn)受傷的動作時,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沒有仔細看正確的動作示范;訓練前準備活動不積極,訓練后放松活動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種思想松懈的訓練,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保護,從而容易導致運動中損傷的發(fā)生。
3.2 準備活動不充分
眾所周知,準備活動的目的是使運動員的生理與心理都做好充分準備,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但在平時中長跑訓練或比賽中發(fā)現(xiàn),很多運動員缺乏足夠的意識,在做準備活動時,應付了事,動作沒認真做到位,即便是做也是應付教練,沒有充分地把各關節(jié)活動開,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臟器官功能沒有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導致肌肉韌帶的彈性和柔韌欠佳,興奮性也不高,這些都成為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潛在因素。
3.3 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合理
訓練時,由于教練員的訓練計劃安排不當,特別是很想在短時間內出成績的急功近利思想,就可能會出現(xiàn)運動量過大的訓練,導致超過了人體器官組織的承受能力,讓肌肉、關節(jié)受傷,身體機能產(chǎn)生破壞,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另外,運動員都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體能狀況各不相同,如果訓練中采用“一刀切”或“齊步走”,不能因人而異地對待,就會引起有人的訓練量過低,有人的訓練量過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這樣極有可能造成訓練量過大的運動員出現(xiàn)疲勞而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
3.4 運動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
訓練前,有的運動員不認真聆聽和觀察教練的講解示范,自以為全懂,其實對動作要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導致訓練時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不熟練。如中長跑的技術動作做到經(jīng)濟省力和避免受傷,要求腳部著地時應用前腳掌或整只腳著地,不要采用腳后跟先著地再滾動到腳趾的方式。有的為了盲目追求或挑戰(zhàn)高難度,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圍,如在專項體能練習時,安排抓、挺舉杠鈴來練習爆發(fā)力,沒有按照教練的重量來做,私自增加重量,造成自我損傷,還容易造成其他運動員的損傷。
3.5 訓練環(huán)境不良
訓練的場地、器材是必備的物質保障。如果場地較硬、高低不平,運動員就很容易出現(xiàn)骨膜炎、摔倒等現(xiàn)象;如果器材不正規(guī)、質量差,就明顯存在安全隱患,布置不合理,也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還有大風、大雨、大雪、高溫、高濕等不利天氣時,都會對運動員的身體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不僅容易限制運動員體能的正常發(fā)揮,還可能導致運動員損傷的發(fā)生。
4.1 加強自我保健意識
教練要經(jīng)常對運動員加強體育訓練的目的性教育,堅持以預防為主,從細處抓起,把安全教育視為訓練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體育運動情況復雜以及場地、器材、氣候條件等因素相互交織,更應注意在課余訓練中要充分發(fā)揮教練的主導地位和運動員的主體作用,必須要教育運動員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發(fā)揮運動員的主體性,時時要有安全意識,這是積極有效避免運動損傷之根本。
4.2 重視準備活動
運動前,準備活動是運動員不受運動損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我們無論是在平常的體育訓練前,還是在激烈地比賽前,都要要求運動員認真充分地做好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使肌肉溫度升高,各關節(jié)得到充分伸展,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使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進入最佳狀態(tài),為正式訓練或比賽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準備。
4.3 合理安排訓練負荷
實踐證明,合理、科學地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對中長跑運動員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會導致運動員體力消耗很大、血糖降低,出現(xiàn)疲勞、酸痛、反應遲鈍、運動能力下降等情況,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發(fā)生。為此,制訂的訓練計劃要科學、合理、循序漸進,根據(jù)不同運動員的體能狀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定適宜的訓練計劃。另外,在訓練中,教練員要及時觀察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如發(fā)現(xiàn)滿頭大汗、頭暈、嘴唇發(fā)紫、臉色發(fā)青等,說明運動負荷過大或身體不適,應立即減少練習次數(shù)、降低練習強度、縮短練習時間,或暫停訓練等措施,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fā)生。
4.4 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正確掌握技術動作是避免運動傷害的根本保障,運動員只有在訓練中認真完成每一個動作細節(jié),多次重復直到正確掌握動作技術,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同時,教練員要認真研究人體的運動力學原理和生物學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中長跑技術動作特點,采用有效的輔助性練習方法和手段,對運動員的錯誤技術動作進行糾正,把容易造成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因素降到最低,使中長跑運動員在正確技術動作下提高運動成績。
4.5 創(chuàng)造良好訓練環(huán)境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道出了訓練環(huán)境(天時地利)的重要性。因此,應盡量避免不利于訓練的惡劣天氣,若遇上可調整到室內場地訓練;對訓練的場地和器材要做到定期的檢查與維護,如保持跑道的平整,精心設計、合理布置器材,防止傷害事故發(fā)生。
5.1 結 論
5.1.1 損傷的部位多為小腿脛前肌疼痛(脛骨骨膜炎)、跟腱拉傷(跟腱炎)、膝關節(jié)疼痛。
5.1.2 損傷的原因主要是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合理、思想上認識不夠、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等因素所致。
5.2 建 議
5.2.1 運動員要提高防傷意識,學習和掌握運動創(chuàng)傷的相關防護知識,學會自我調節(jié)和及時反饋身體承受能力。
5.2.2 針對容易受傷的部位,科學地加強局部力量訓練,提高局部的負荷能力。
5.2.3 科學合理安排訓練負荷,控制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計劃的制訂要因人而宜、循序漸進。
[ 1 ] 林曉輝.運動損傷的預防及簡易處理方法[ J ].中國校醫(yī),2002(6).
[ 2 ] 張現(xiàn).中學生體育訓練常見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探析[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 (6).
[ 3 ] 張國強.山西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田徑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 J ].中國臨床康復,2004.
[ 4 ] 陳新城.運動損傷產(chǎn)生的原因及預防[ J ].體育教學,2004(4):55.
G822
:A
:1674-151X(2017)05-02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10
投稿日期:2017-03-10
王焱磊(1974—),中級教練員,本科。研究方向:中長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