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堅守 慈善 家庭影響 愛心接力 承受與擔當
人物時事速遞>>·原創(chuàng)·
2017年5月,一名自稱“唐老師”的男子聯(lián)系媒體,懇請關(guān)注一個“特別不容易”的女大學生湯麗莎。這是位家境貧困的女大學生,但卻在大學期間靠擦皮鞋、賣廢紙、在培訓學校做助教等兼職賺的近2萬元,資助重慶的三名貧困生讀完了初中。她自己卻是省吃儉用,生活費一個月不到200元。然而事情在記者家訪湯麗莎時發(fā)生反轉(zhuǎn),這位爆料的“唐老師”竟然就是湯麗莎的爸爸,同時也是這三名貧困生的班主任。而湯爸爸的爆料原因也頗令人唏噓,因為三個孩子馬上要上高中了。這筆花費父女倆承擔不起了,只好求助媒體。湯麗莎的故事報道后,許多網(wǎng)友為之動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臺、網(wǎng)友“北京張先生”等都表示愿意接棒湯麗莎,繼續(xù)資助這幾位貧困生。
人物素描 擦皮鞋做助教,兼職路上辛酸也溫暖
湯麗莎目前在成都師范學院就讀。為了資助這三名同學,她收過廢紙,發(fā)過傳單,做過助教,大一時還擦過一年的皮鞋。這期間的經(jīng)歷被她記在手機里,有辛酸的:“一些同行怕?lián)屃松?,請來顧客擦皮鞋,說擦得不干凈,不給錢就走了?!币灿袦嘏模骸按笫鍐枺哼@么年輕怎么出來擦鞋?我不好意思地說: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給自己掙生活費,也給貧困生匯點生活費。擦完后,大叔硬要給100元說獻愛心,同時招來圍觀的人,向他們解釋我的身份,一些人也許被感動,也排著長隊叫我擦鞋。這一天收入最多,將近一千元?!?/p>
素材聚焦 家境貧困,父親也愛資助人
湯麗莎一家住在重慶大足龍水鎮(zhèn)一棟房齡超過20年的小樓里,湯爸爸當鄉(xiāng)村教師每月收入只有兩千多,媽媽還要照顧癱瘓的奶奶,家里除了兩臺電扇和一臺小屏電視外再沒其他電器。湯爸爸曾經(jīng)靠撿破爛等體力活資助了三十多名學生,曾獲得2006年“感動重慶十大市民”,2010年重慶市首屆“感動重慶十佳教師”。正是因為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并不富裕的湯麗莎,也堅持資助別人。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則你對湯麗莎以困濟困事件的微評論,150字左右。
【范文片段】像蓋茨、扎克伯格、馬云等以富濟困做慈善是司空見慣,而像湯麗莎以貧濟貧、以困濟困做慈善確實少見。本身就是一個貧困者,依靠自己的努力上大學已經(jīng)非常不易,但她卻那么拼命地兼職賺錢,只為資助比自己更貧困的學生,讓他們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她告訴我們,做慈善并不是要等到非常富有才有機會,普通人一樣可以!
(特約教師 周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