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da
閱讀分享:對太空的探索,人們充滿了憧憬,我們滿懷著美好和真誠發(fā)送信息,去問候未知的太空,希望比我們高階的生命體能讀懂我們,給我們以善意的回復。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了解到人類燦爛的文明,還可以作為給我們后代的一封太空情書,告訴他們我們是誰,我們都做過什么。閱讀這篇文章,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信念和欲望。(特約教師:山東省鄒城市郭里中學 李善倫)
最近,一本由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主筆的名為《星際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的中國編譯版圖書出版了。書中講了一個關于選擇的故事。
1976年12月,美國人卡爾·薩根,接到了一項有趣而又艱巨的“工作”——為即將于1977年發(fā)射的兩架“旅行者”號準備可搭載的“星際信息”。飛船將飛向遙遠的太空,人們希望這些信息被太空生命接收到。
卡爾·薩根在今天的美國被尊為“科學守護人”。他是康奈爾大學的天文系教授、《科學》雜志編輯。
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人們對太空充滿了憧憬,這次“選擇”事關重大,且激動人心。
選擇開始了。由卡爾·薩根帶頭,大量專家迅速加入進來。在大家的討論中逐漸明晰了一個概念——只有比我們高階的生命體才會讀懂這些信息的內(nèi)容,而這種“相遇”概率微乎其微。所以這次選擇,更可以稱為是留給地球人的總結(jié)——我們是誰,我們都做過什么。也是給我們后代的一封太空情書。
出個唱片吧??茖W家們想用藝術(shù)的方式將地球信息送到太空。他們面臨的下一個難題是選什么內(nèi)容。最終他們打算選擇音樂,他們相信,宇宙中或許存在著“普世”的音樂。
巴赫的音樂,充滿著數(shù)學的嚴謹與和諧,代表了人類對自身的最真摯深沉的思考與總結(jié)。因此唱片將攜帶三首巴赫的音樂,但是面對其他音樂的選擇,則是爭議連連。什么是代表人類的最美的音樂?討論會上,專家們一直“吵”到次日凌晨三點。
卡爾·薩根必須在這當中協(xié)調(diào)平衡。有的音樂因為太“小眾”太“古老”,以至于找不到發(fā)行唱片,比如印度傳統(tǒng)歌曲《賈特卡漢霍》,卡爾·薩根聯(lián)系了許多圖書館,還有紐約的各個印度餐館,他甚至開始考慮備選的曲目,但終于,在一個印度人開的雜貨店里,“捕獲”了這首歌,“這真是一首杰作”。
他們一共選擇了27段音樂,有剛果俾格女子的成人禮歌,有來自中國樂府名家管平湖的古琴曲《流水》??枴に_根說,這首音樂讓他想起河流,并且感召人們思考自然,這正是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
這張唱片中,還含有用全球55種語言發(fā)出的“問候”。來自中文的問候是:“各位都好吧?我們都很想念你們,有空請到這里來玩?!背硗鈹y帶了照片信息。但這些照片中,沒有戰(zhàn)爭、疾病、犯罪等主題。專家們并不想把人類最可怕的一面送入銀河系。
選中的照片中有一張是土耳其老人,他戴了一頂帽子,戴著眼鏡,抽著煙??茖W家們期待外星生物識別出這些人造品。
1977年7月,唱片被制作完成,它在陽光下閃著金光,和“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一起分別飛臨土星,并在飛抵木星后獲得加速,和太陽以及鄰近的恒星一起,繞著銀河系中心,做每2.5億年一周的公轉(zhuǎn)運動。
我們所選擇的,我們所拋棄的,通過“旅行者”號,以“全人類的整體視角”告訴了我們: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
(王文華摘自單向街書店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