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事美
歷朝都有風紀監(jiān)察部門,明代也不例外。明代不僅有,而且還是人數(shù)最多、權(quán)力最大的。明代紀檢干部可以約束皇帝,甚至把皇帝搞得都沒脾氣。但奇怪的是,明代卻成了貪腐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尤其是明代的中后期,腐敗形勢更為嚴峻,朱元璋的“剝皮實草”治貪酷刑早已被人遺忘,強大的紀檢干部也被拉下水,逐漸蛻變成為“小官巨腐”。
無法擺脫皇權(quán)的影響
明代的紀檢干部,可統(tǒng)稱為“言官”,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言官權(quán)力不小,但級別很低,一般都是七品芝麻官。別看官小,卻可以參議軍國大事,就是連皇帝的圣旨都可以駁回,因此誰也不敢得罪言官。言官還掌握著各級官吏的政績考核與仕途升降,所以言官也成為了人們巴結(jié)討好甚至賄賂的對象。
正如朱元璋的開明與明代后期皇帝的昏庸一樣,言官伴隨皇帝的變化而變化,基本與朝代的衰敗周期是一樣的?;实塾砷_明到昏庸,言官由清廉到腐敗,可謂一脈相承。言官雖有很大的獨立性,但畢竟皇權(quán)至上,為皇權(quán)服務(wù)的言官自然無法擺脫皇權(quán)的影響。可以說,言官墮落的首要責任也是最大原因,便是皇帝的墮落。
言官進言被打板子
先看看明朝初期的言官。此時的言官是一個很有風骨的群體,也是讓家人備感自豪、讓社會非常尊崇的職業(yè)。此時朝廷對言官的要求也是最苛刻的,如忠君愛國、清正廉明,重惜名節(jié)、曉知治體,能言善辯、學識淵博。當然,還要有地方工作經(jīng)驗,不懂國情、民情,沒有地方治理經(jīng)驗肯定是沒戲的。其實,最重要一點,就是要有節(jié)氣,敢得罪人。
后邊的皇帝越來越?jīng)]出息,給皇帝提意見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淫亂的明武宗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給事中周璽勸告說:“陛下自即位以來,鷹犬之好,酒色游覽,一天比一天厲害,長此以往必將損身害國?!蔽渥趯χG官的忠告置之不理,而且變本加厲。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要去張家口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巡關(guān)御史張欽立即阻攔,并下令關(guān)閉居庸關(guān),禁止皇帝出游。誰知,武宗也有招數(shù),趁張欽疏忽之際,還是溜出了關(guān)。
如果只是不聽諫官的話,這還算是好的,后來發(fā)展到直接將諫官廷杖、下獄。還是那個武宗,在兩年后,又想去江南巡游,眾言官下跪進諫,極力阻止。武宗大怒,心想我出游不成你們也別想好受,將146人全部打屁股,當場打死11人、下獄39人、發(fā)配10人。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的年號,明朝使用嘉靖這一年號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最長的是萬歷)。
嘉靖三年(1524年),231名言官跪諫,又遭一頓痛打。當場打死18人,逮捕142人,11人被戍邊。哀號響徹大殿,讓諫官的心拔涼拔涼的。
從此再無風骨可言
嘉靖一朝后,言官幾乎再無風骨可言,官場也隨之越發(fā)墮落?!贝藭r的言官大都隨波逐流,個別看不清形勢的言官,定是死路一條。如吏科給事中魏大中就因多次舉報大臣送禮行賄,被魏忠賢逮捕處死。
皇帝的權(quán)力還沒有關(guān)進籠子里,言官的權(quán)力又跑了出來,濫用權(quán)力,大肆行賄索賄到嘉靖后期已是普遍行為。好笑的是,很多御史的腐敗都是在巡按地方時被有意無意發(fā)現(xiàn)的。有的是讓當?shù)刂h看不慣,被搜出金銀無數(shù);有的是半路丟了行李,查獲后發(fā)現(xiàn)都是金銀珠寶;有的還喜歡寫日記,記載自己受賄“不下數(shù)萬”;有的是“侵匿鹽銀千余兩”。更離奇的是,御史殷正茂巡按廣西,被發(fā)現(xiàn)“歲受屬吏金萬計”,被檢舉到首輔高拱耳朵里,高拱很輕松就給袒護過去了。他說,貪污多少都沒關(guān)系,只要能辦事就行。
有一組數(shù)字非常能說明問題,據(jù)統(tǒng)計,明代出了125名清官,從嘉靖到崇禎的100多年間,真正清正廉潔的官吏僅有5人;其余120人都出在以前的150年間。明代中后期言官集體墮落,無疑是體制性問題,通俗地說,便是各種權(quán)力都沒有關(guān)進籠子里。首先是皇權(quán),皇帝聽話時受約束,不聽話時則會懲罰言官。
沒有追求的言官不算是真的紀檢干部,但那些蒙冤而死的紀檢干部或許會從心底發(fā)出聲嘶力竭地吶喊:不依法治國真的會死啊!
(雁北薦自《南都周刊》)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