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玲
最近看到“心靈安全島”這個詞,感覺頗有新意,讓人聯(lián)想到公路上的“安全島”、戰(zhàn)爭時的掩體……緩沖、修復、療傷,然后滿血復活。
尤其在移動電子商務、共享單車等新事物層出不窮,大數據、云服務等網絡技術一日千變的今天,這詞聽來頗有療愈心靈的感覺。時時處在淘汰、掩埋、搏殺、新生、裂變中,昨天的精心規(guī)劃,今天面目全非,到明天則一無所知。身處其中,感覺身體被掏空,無奈焦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時代淘汰。
如何找到“安全島”,緩解對安逸的渴求?
一位做企業(yè)的朋友酷愛開車的感覺,手握方向盤,速度、方向都在掌控中。奔忙一天,滿身疲憊,夾雜著失望、煩躁時,只要一坐進車里,關上車門的瞬間就紓解了。不愿多見的面孔、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忙碌中不可掌控的負面情緒,都在那個封閉狹小的空間里軟著陸了。
在他事業(yè)最艱難時,有時晚上到家后也不著急下車。坐在車里或閉目養(yǎng)神,或頓足捶胸,或眼淚鼻涕哭一把……怎么自在怎么來。一番折騰以后,心緒平復,能量隨著放松而重新匯聚,真有點“躲進小車成一統(tǒng),不管春夏與秋冬”的味道。
每個人都有情緒釋放的出口,只是有的理智,有的失控,有的自戕,有的傷人……“心靈安全島”于是成了最恰當的選擇之一。
對我而言,“心靈安全島”是不需要多大地方但足夠私密的家的一角。按自己的愿望來設計、打理,小到飾物,大到情境。
記得裝修自家時,二樓陽臺留白了,當時暗想,等將來有了第三代,再布置成寶寶游戲房。陽臺相對封閉,只有一個小門出入。經過裝修處理,小門成了背景墻的一部分,相當隱蔽。打開小門卻豁然開朗,站在寬敞的陽臺中央,仿佛置身于一艘停泊在空中的透明飛船。三面全是玻璃墻,可俯瞰樓下小花園,植物花卉盡收眼底。向南,是蝶湖清澈的水面、綠樹成蔭的湖岸。西邊,剛剛修建的新城河路像彩帶,自眼前劃過。北面是小區(qū)主花園??蠢哿耍ь^還可以和藍天對話,當時頗為自己的設計規(guī)劃得意。
一天去裝飾城閑逛,僻靜處看到專售藤制品的店鋪,一下就被吸引。
藤椅是童年的記憶,小時候每次到老師辦公室,總想偷偷在老師的藤椅上坐一坐。那時在農村,藤椅好像只有老師、醫(yī)生這類受尊敬的人才配擁有,在孩童眼中,藤椅便成了知識分子的象征。那扶手處磨出的锃亮,藤條斷處冒出的枝條,似乎都帶著時間的印痕。
后來姐姐做了老師,家里也有了一張?zhí)僖巍V灰憬悴蛔?,我都會搶著坐上去學習,好享受那份寬寬松松,累了向后一靠,伴隨著“咯吱”聲。夏天,藤條輕盈透氣,讓我心平氣和地忘記外面的炎熱。春秋,添塊花布坐墊,藤椅好像有了溫度。冬天,我喜歡拿床小被子攤鋪在上面,坐上去像陷入溫暖的懷抱。后來我離開家鄉(xiāng),藤椅也慢慢成了堆放衣物的老物件,現(xiàn)在回老家已難覓蹤跡。
目光轉向藤椅旁邊的吊籃,更讓我一見鐘情。從小生長在農村,又是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吊籃只在小說中看過,好像那是國外資產階級小姐的專有,是奢侈生活的象征,如今卻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張雙人藤條吊籃。我想象著它在二樓陽臺安家落戶,兒子坐在上面看書,他和女友依偎著卿卿我我,小寶貝躺著睡覺……一幅幅場景,和諧又安詳。
也許這實在是一款十分少女心的休閑單品,兒子對它并不偏愛,吊籃反而成了專屬于我的心靈角落。
我的絕大多數閑暇都在吊籃上渡過。冬天的午后,我會忙里偷閑躺在吊籃里,就著溫暖的陽光打個盹。夏天的夜晚,我會打開所有窗戶,在清風徐徐中,半躺在吊籃里,和星空對話,釋放工作、生活中的緊張、焦慮和不愉快。雙休日,我會喝點咖啡或沏杯茶,坐在吊籃里看看書,在電腦上碼碼字,賴上一個半天,甚至更久。有時會盤腿坐在吊籃里,或雙腳離地,輕輕蕩著,發(fā)發(fā)呆,也是再好不過。
晚明書法家周公瑕在自己的一把紫檀文椅上題刻道:“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弊龅健盁o事此靜坐”實屬不易,但我覺得我的吊籃頗像他的紫檀文椅,讓我體會到椅座上的曼妙時光,感受到“靜坐”的深意。但愿我們都能擁有一個容納真正的自己的地方,讓心可以在此停留,回歸寧靜。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