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鋼
摘要:教學改革方興未艾,各種新型教學模式也是層出不窮,面對紛繁的改革經驗。我們應該學會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實踐教學也是如此,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才能確定科學教學改革方案,贏得教學主動權。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實踐教學
職業(yè)高中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肩負著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職業(yè)高中的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需要職高教師做更多的努力和探索,以提高職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多優(yōu)秀的技術型人才。本文以職高計算機教學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職業(yè)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職業(yè)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學生思維就較為活躍,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就較高。反之,當課堂上出現不和諧的音符時,整堂課就會顯得生硬、死板、缺乏活力,自然也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性。職業(yè)高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的懵懂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叛逆心理也較為嚴重。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要設計出符合青少年心理的課程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和學生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平等關系,要縮小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傾聽學生的心聲,從而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也才能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提高職業(yè)高中計算機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升華,兩者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切不可有所偏頗。每學習完一部分課本內容后教師都應讓學生去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往往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們一般都眼高手低,在課堂上覺得內容很簡單,覺得什么都會,什么都懂,但是一上機操作就會出現很多錯誤。有的學生在講計算機理論知識的時候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笨手笨腳。還有的學生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教師講課的時候也不認真聽講,每次問他們相關基礎知識的問題,他們都會目瞪口呆,但是在實際上機操練的時候他們卻能熟練地完成上機任務,并完成得很好。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可取的,都沒有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師在講“首字下沉”“圖文混排”等內容的時候,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候教師就要合理安排課時,在講完理論知識后及時安排學生上機實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也進一步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把課堂盡可能地搬到機房,邊講邊練,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了。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使我們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利用黑板和粉筆進行理論課程的講解,這種講解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看到的、聽到的只是抽象的文字知識,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多媒體教學方式是集圖像、視頻、音頻等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其能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尤其是對于計算機這種比較死板的課程來講,多媒體的加入使課堂活躍了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職業(yè)高中計算機教學課程效果的提高。
四、優(yōu)化教學內容
知識點多,教學內容繁雜是職業(yè)高中計算機教學內容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且由于職高的招生是面向初中畢業(yè)生或者有同等學歷者,受其本身的學習能力限制,很多學生在進行計算機學習時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點,對教學內容一知半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學生無法吃透所有的教學內容,最終制約了學生的提高與發(fā)展。對此,筆者認為在職業(yè)高中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教授給學生的內容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中心,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應對教材進行充分的解讀,掌握教材的本質,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施教,對重點關鍵的內容要仔細的講,對次要的內容則旨在讓學生了解略講即可。再有,由于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是不同的,教學重點也有不同,鑒于此教師要督促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工作,從而對教學重點要更加深刻的認識。具體操作如下,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先對教材進行解讀,找出其中的重點,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再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施教,避免教學時間的浪費,有效的提高職高計算機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
教師課上使用的教學方法應該符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并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要符合促進學生順利高效掌握所授內容的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當學生對教學內容了解不多,學習不夠主動積極時,教師要善于提出有趣味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有些問題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就要采取通俗形象的語言進行類比分析,并輔以生動活潑的直觀教學,為學生理解知識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當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互相交流分享思想,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閷W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從而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此外,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自己利用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動手制作賀卡、圖畫、自檢書等。學校還可以舉辦全校范圍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網頁制作、動畫制作等比賽。
計算機操作是一門實用性技術,計算機網絡用途之廣泛,社會需求之迫切,都決定了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實踐機會中獲得最大收益,這是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必須要直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彭志斌,梁麗媚主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2.趙強.職業(yè)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研究——任務驅動在演示文稿中的應用[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