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的新聞底線與輿論導向

2017-08-30 07:14:17張國慶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價值觀國家

張國慶

美國是推崇新聞自由的國家,但任何的“自由”都是有約束并需要遵循法律、道德和文化底線的。而與新聞報道(文化宣傳)底線相并行的,是看不見、但卻無處不在的輿論導向,影響它們的,既有美國的國家利益、壟斷集團利益、文化傳統(tǒng)與價值觀,也有來自美國政府(尤其是白宮)的精心引導和管控。

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觀不容褻瀆

價值觀是人們關于社會關系的是非判斷,是一個價值認同體系,其中反映最基本的、需要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的就是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如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所言,美國人在種族、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多樣性,但是也有主導其社會方向的主流價值觀,這就是由托馬斯·杰弗遜提出并經(jīng)過很多人闡釋的“美國信念”(American Creed)。([美]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zhàn)》,程克雄譯,新華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頁)“美國信念”源自三大思想資源——新教倫理、啟蒙思想和美國建國中形成的邊疆精神,其核心是平等、自由和個人奮斗。自18世紀后期以來,“美國信念”總體上始終保持穩(wěn)定,并得到美國人的廣泛認同。

這種社會認同奠定了美國人的愛國主義基礎,也成為美國夢的搖籃。正如美國學者所說,“一個普通的美國人如果不愛國,那么他就不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我們從未聽到美國人質(zhì)疑他們心中對美國未來的無比堅定的信念,也從未聽到美國人稱自己需要建立某種信念——因為對美國未來懷有無比堅定的信念是美國人最重要的信念。”([美]赫伯特·D·克羅利:《美國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實現(xiàn)國家目標中的作用》,王軍英、劉杰、王輝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美國夢,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信念,是美國媒體堅定維護的精神家園,媒體可以質(zhì)疑政策、抨擊現(xiàn)實,但沒有誰敢于顛覆美國夢。

美國人從開拓時代就開始期待并設想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美國更是被描繪成希望之鄉(xiāng)。所以,美國人對國家傳統(tǒng)的忠誠肯定了關于美好未來的設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對于未來的美好藍圖和自信,凝聚了美國,使之具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貫穿美國歷史進程,促進美國社會進步最重要的信仰支撐,或者說是最具有凝聚力的意識,還要說是美國夢,其核心是自立、獨立和機會均等。

在美國,始終有一種神話般的民族認識,一種“命定強大”的民族神話?!斑@種民族神話強調(diào)創(chuàng)造和進步,強調(diào)堅定地通向強大和繁榮,為了個人,也為了整個國家。”([美]詹姆斯·羅伯遜:《美國神話美國現(xiàn)實》,賈秀東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頁)這也正是美國夢的精神動力。因而,“天定命運”和美國夢,成為美國媒體的輿論底線,極罕見有主流媒體或文藝作品挑戰(zhàn)這些底線,因為這相當于與整個美國,與美國的歷史傳統(tǒng)為敵。事實上,就連美劇和好萊塢大片中,也滿載著美國夢,充盈著美國價值觀,折射著美國人希望塑造的國際形象。用《世界的美國化》的作者約翰·耶馬的話說:“美國真正的‘武器是好萊塢的電影業(yè)、麥迪遜大街的形象設計廠、馬特爾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的生產(chǎn)線?!痹絹碓蕉嗟娜苏J識到:美國的力量不在于其軍事實力或領土的擴張,而主要來自于這個國家對“追求財富”所抱有的專注和決心以及它在國際上對美國文化——藝術、音樂、新聞業(yè)、甚至有關宗教和性別關系的思想等——不顧一切地傳播。不少學者認為,美國的未來將通過無止境的對其他國家事務的卷入來推行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梢哉f,在這方面,美國媒體與美國政府及利益集團有著強烈共識。

對未來的信念,也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相映成輝。美國社會學者艾力克斯·英格爾斯指出,“個體可能因為強烈的需要而聚在一起,但是如果對同伴的動機和可靠性缺乏基本信任,這些人既不可能高效地合作,也不可能長時間聚在一起?!保╗美]艾歷克斯·英格爾斯:《國民性:心理—社會的視角》,王今一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159頁)與多數(shù)國家相比,美國人要更容易相信別人。調(diào)查顯示,只有7%的意大利人和19%的德國人同意“大部分人可以信任”,美國人則高達55%。從某種意義上說,強化“強國夢”的民族意識,也有著增強社會信任感的潛在功效。因而,在媒體報道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自覺的輿論導向,也即習慣于將那些影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進而破壞群體乃至民族團結(jié)的事件做個案處理,使民眾相信,那只是個別事件,而信任與互助才是社會的主流。

在對外傳播中,美國媒體會呈現(xiàn)出明顯的價值多元性和文化的豐富性,但正如美國傳播學者赫伯特·阿特休爾所說,它們“對根本目標和價值發(fā)出挑戰(zhàn)的情況極其罕見”。([美]赫伯特·阿特休爾:《權力的媒介》,黃煜、裘伯康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頁)這種強烈的維護意識背后,是美國媒體的意識形態(tài)在起作用。

從根本上說,美國媒體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接近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的。對此,美國學者康拉德·芬克認為,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新聞事業(yè)有如下影響:一是揭示真理;二是伸張正義;三是充滿人情味;四是倡導自由;五是服務社會。這也使得美國媒體在對外傳播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將價值觀輸出了,而由于它們是如此肯定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傳播起來,顯得充滿自信,也比較自然,傳播效果也就會更好一些。美國的新聞從業(yè)者很少對美國戰(zhàn)爭、愛國主義以及民主價值觀做出不尊重的評論。盡管批評是允許的,且新聞從業(yè)者可能會頂著預料之中的受眾的抗議這樣做,但他們還是會避免諷刺性的評論,因為這暗示著不尊重。對主流價值觀的公然挑戰(zhàn),很難過自己這一關,很難過報社這一關,也很難過公眾這一關。

值得一提的是“品味考量”。在新聞界,有一個從法律界傳遞過來的“寒蟬效應”,指的是媒體受到政府或上層階級運用建制內(nèi)的形式(如法律)或是建制外的形式(如執(zhí)照換發(fā)與否)控制,造成媒體無法有效擔任“第四權力”的工作,也即進行監(jiān)督政府施政、守望社會、善盡社會責任的功能。這一點,在尼克松時代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但在研究者看來,真正持久的“寒蟬效應”來自民眾,他們拒絕觀看或訂閱的行為對新聞從業(yè)者及其機構(gòu)而言是比政客或贊助商的攻擊更為直接的威脅。這也是品味考量成為最主要的自我審查形式的原因所在。而所謂的品味考量,指的是新聞從業(yè)者和新聞報道中盡可能避免使用褻瀆性(尤其在宗教和種族方面)的語言,避免對主流價值觀提出挑戰(zhàn),避免攻擊和褻瀆開國領袖,避免非深夜時間(因兒童可能在場)播放色情或過分暴力的畫面,避免侵擾官員(與公務無關)的私人生活,等等。這一切的出發(fā)點,都是尊重受眾的心理、精神和生活感受。而事實上,一旦被受眾視為沒有品味,短時間內(nèi)會受到批評和攻擊,長此以往就會被受眾拋棄。很說明問題的一個例子是,1970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晚間新聞節(jié)目在某一天出現(xiàn)了3個“該死的”,盡管都出自被訪者之口,但隨后,電視網(wǎng)及其從屬電視臺就收到了破紀錄的批評性信件。

在諸多的“品味考量”中,對開國領導人的尊重具有高度認同感。早在1832年,也即美國國父華盛頓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中,美國民眾就以其行動表達了強烈的情感——杰出的領導者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是怎樣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此,美國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曾感慨地說,這個年輕的“國家面臨的問題不是怎樣使華盛頓具有歷史意義,恰恰相反,是怎樣才能使他具有神奇色彩?!睂τ谶@樣一個“還來不及形成自己的歷史”的國家,一個簡潔而又聰明的做法就是,強化華盛頓的典型和典范意義。而在肯定華盛頓的同時,美國建國的意義,美國精神萌生的土壤,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認可與弘揚。也正是基于這種敬重,美國的4位開國領袖的頭像分別出現(xiàn)在6種面值的美元(紙幣和硬幣)上,每年2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更是被定為美國的“總統(tǒng)日”(華盛頓和林肯都生在2月)。而對于美國媒體而言,尊重開國領袖,堅守美國信念,弘揚美國文化,就成為其新聞底線和自覺的輿論導向了。

國家利益不容侵犯

如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所言,理智的愛國心,也許不那么慷慨和熱烈,卻更有生命力,更加持久。這種愛國心來源于理性,它借助法律而發(fā)展,隨著權利的運用而增加,最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個人利益混合在一起。一個人能夠領悟國家富強對個人福利的影響,知道法律可以幫助他實現(xiàn)這一福利,他關心國家的繁榮,首先因為國家繁榮于己有利,其次因為自己能對國家繁榮有所貢獻。表現(xiàn)在進步時代,就是人們越來越多地將個人福利和命運的改變,與改革及其所帶來的國家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而老羅斯福、威爾遜等政治家則有力地激發(fā)了民眾的愛國主義情緒,使之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最強有力的社會氛圍和支持力量。而美國人的明智之處即在于,他們相信,只有國家的富強,才會帶給個人更多的發(fā)展機遇。

給社會轉(zhuǎn)型以時間和耐心,也對美國式的輿論導向有著微妙影響。夢想的實現(xiàn)需要時間,時代的轉(zhuǎn)型也需要耐心,美國學者也在試圖說服人們,“任何道德轉(zhuǎn)向的工作都需要經(jīng)歷一段又長又緩慢的社會重組和個性解放的過程,直到重組被部分完成,個性得到了解放,國家建立了紀律并得到凈化之后”,([美]赫伯特·D·克羅利:《美國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實現(xiàn)國家目標中的作用》,王軍英、劉杰、王輝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2頁)社會才會化蛹為蝶,超越自我。因而,在關乎國家命運的轉(zhuǎn)型階段,絕大多數(shù)美國主流媒體都選擇了與政府站在一起,推動變革,這在上個世紀初進步主義運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羅斯福新政”及“里根經(jīng)濟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主流媒體也隨之擴大了影響力和話語權。

美國媒體對民眾和國家利益的守護精神,在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里,無論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美國廣播公司(ABC),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每天都在連篇累牘地報道和深挖此事,《紐約時報》甚至每天開設專門的欄目,題為“第××天”,報道最新進展,也對政府和英國石油公司施加壓力。事實上,墨西哥灣石油泄漏影響美國海洋環(huán)境和漁業(yè)的消息,在美國媒體的傳播下,對英國石油公司確實形成了極大壓力。盡管奧巴馬政府在事故發(fā)生初期反應并不及時,也引起了人們的非議,但奧巴馬政府顯然不是美國媒體在這一事件中的“工作重點”,它們的“工作重點”是連篇累牘地對英國石油公司進行抨擊,以使其在善后和賠付問題上就范。而最終,在美國政府與媒體的聯(lián)合施壓下,英國石油公司做出了數(shù)額巨大的、全方位的賠付。無獨有偶,在2010年早些時候發(fā)生的豐田汽車召回事件中,美國媒體也成為督促政府采取積極作為,并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討回公道的關鍵因素。

對受眾利益的重視與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在很多時候是互為表里的。在美國新聞史上,《紐約時報》戰(zhàn)勝它的日報競爭者《紐約先驅(qū)論壇報》就是一個典型的證明必須長期忠于讀者和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原則的例子。二戰(zhàn)爆發(fā)時,兩份報紙都已有可觀的發(fā)行量。當戰(zhàn)爭使新聞紙實行定量配額時,在固定的版面上是刊登更多的新聞還是更多的廣告,每家報紙都必須做出抉擇?!都~約時報》選擇了新聞,《紐約先驅(qū)論壇報》選擇了廣告。后來的結(jié)果是,《紐約先驅(qū)論壇報》于1966年倒閉了?!都~約時報》的老板奧維爾·德賴福斯對此的評論是,《紐約時報》獲勝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二戰(zhàn)中重視新聞勝于廣告,忠于讀者持之以恒。

對國家利益的呵護,成為美國媒體報道中自覺堅持的長期的輿論導向。即便有一些新聞工作者對政府的內(nèi)外政策有疑義,但由于主流媒體實際掌控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利益取向與政府及軍方相近,媒體還是會在一些涉及國家利益和經(jīng)濟利益的問題上與政府保持一致,它們會心照不宣地攜手制造輿論、影響民意,推動國家目標和集團目標的實現(xiàn)。

(轉(zhuǎn)載自《紅旗文稿》2016年第8期,有刪節(jié))

責任編輯:劉 佳

猜你喜歡
價值觀國家
國家公祭日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赣州市| 揭西县| 平武县| 信丰县| 田林县| 天峨县| 定远县| 高台县| 宜宾县| 荆州市| 金湖县| 甘洛县| 永宁县| 肇东市| 浠水县| 远安县| 栖霞市| 孝昌县| 岳西县| 宜春市| 沾化县| 垣曲县| 西峡县| 林芝县| 江陵县| 喀喇沁旗| 阿克陶县| 思茅市| 寿宁县| 大港区| 宁强县| 乐安县| 通海县| 宁陵县| 达孜县| 泰来县| 米脂县| 红河县| 南华县| 麻江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