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沂麗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呼吸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精細化護理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的應(yīng)用
李沂麗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呼吸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觀察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間39例進行急救的急危重癥老年患者的相關(guān)資料,并將其作為對照組;自2016年2月起,我院開始實行精細化護理模式,選擇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間39例老年急危重癥急救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時間、醫(yī)生及患者家屬對護理急救工作的滿意度。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平均為4.34±0.54min,在重癥監(jiān)護室停留時間平均為41.23±5.78h,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平均8.04±0.68 min的搶救時間和平均65.27±6.12 h重癥監(jiān)護室停留時間,(P<0.05);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9.5%,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結(jié)論 在老年急危重癥的急救護理中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可以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減少患者在重癥監(jiān)護室停留時間,有利于患者盡早接受系統(tǒng)的治療,提升患者生存質(zhì)量,挽救患者生命,值得臨床推廣。
精細化護理;急危重癥;老年;急救護理;護理效果
我國目前是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且人員老齡化及高齡化均呈快速增長的趨勢,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漸突出[1]。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的下降,老年人患病概率及數(shù)量不斷增加,且病情較重,病種較為復(fù)雜,所以針對老年人快速、有效的急救極為重要。我科于2016年2月起實行精細化護理模式,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患者39例,為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間進行急救的急危重癥老年患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65-89歲,平均年齡(73.2±7.8)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1例,重癥肺炎9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2例,惡性腫瘤晚期患者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觀察組患者39例,為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間進行急救的急危重癥老年患者,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齡66-91歲,平均年齡(74.3±6.9)歲,重癥肺炎17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1例,慢性阻礙形肺部疾病9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任何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進行急救的急危重癥老年患者的相關(guān)資料;觀察組患者采用精細化護理模式,具體內(nèi)容包括:(1)精細化的護理模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精,也就是精益求精。比如在本次研究的樣本中,腦出血的老年患者,腦出血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于腦實質(zhì)內(nèi)血管破裂所致,病人會出現(xiàn)意識喪失、偏癱、失語等臨床表現(xiàn),所以在腦出血病人的急救護理首先要控制病人出血,防止再度出血,可用稍墊高患者頭部并用冰袋冷敷,保護患者頭部避免震蕩,同時要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靜脈輸液管道通暢,在搶救時還需注意保護老年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給予保護性藥物,控制靜脈輸液速度等[2]。此外,由于腦出血病人多有意識喪失的臨床表現(xiàn),還需嚴密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監(jiān)測顱內(nèi)壓,做好病人的基礎(chǔ)護理。(2)精細化管理模式還必須要做的的就是細,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護理及照顧要細致入微。護理工作的細主要表現(xiàn)在對病人病情觀察和病人的護理需要上,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使用硝普鈉等擴血管藥物進行治療時,可使用微量泵泵入,但在注射過程中需密切觀察病人血壓情況,以免病人血壓急劇下降而發(fā)生意外;在使用抗凝藥物時,在使用前先了解清楚病人有無禁忌癥,在使用過程中要觀察病人有無出血等;在使用利多卡因時,要盡量減慢推注或者靜脈滴注的速度;在使用重組組織型纖維蛋白溶媒原激活劑時,必須要在規(guī)定時間滴完;患者需進行介入治療時,要立即進行各項檢查、化驗、保證患者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和急救護理[3];精細化護理的細要體現(xiàn)在病人護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細節(jié)中,要仔細檢查病人的管道是否妥善處理,各項護理措施是否穩(wěn)妥,以及各項護理記錄是否完整等。(3)精細化護理模式還體現(xiàn)在個性化護理方面,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種類不同、病情及身體狀況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急救護理時具體根據(jù)病人實際情況采取護理措施,如是否給病人進行吸氧、吸痰、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氣管插管,包括氧氣流量的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的調(diào)節(jié)各個方面。(4)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加強護理質(zhì)量控制,護理質(zhì)量在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4],在老年危重患者進行急救時,不僅要及時完成各項護理處置,還需保證護理措施到位,如在給病人進行靜脈輸液時,必須嚴格消毒,避免因護理操作不到位而引起病人感染;護理質(zhì)控要體現(xiàn)在護理工作的整個流程中,在護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并定期進行質(zhì)控匯總,將質(zhì)控成績及時反饋至每個護理人員,以便護理人員及時改正不規(guī)范的操作,同時也有利于科室或管理部門及時改進和完善護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5)精細化的護理模式要求對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在老年人的急救護理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guān)重要,不允許任何差錯的發(fā)生,因此,在急救護理中必須及時、準備記錄各項監(jiān)測指標,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嚴密監(jiān)測病人病情。(6)精細化的護理模式要求及時更新護理流程[5],在老年急危重癥的急救中,時間就是生命,搶救工作必須爭分多秒,所以各項護理流程必須及時靈活有效,不能拖延浪費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及時更新護理流程,為病人的搶救爭取時間。(7)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指導(dǎo)[6],老年急危重癥患者病情重,且較為復(fù)雜,病人的心理反應(yīng)比較強烈,極易出現(xiàn)情緒激動甚至失控的情況,影響正常的治療護理工作,在病人急救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良好的診療環(huán)境,避免環(huán)境嘈雜;同時,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多與病人進行溝通,避免病人的孤獨感,酌情告知病人基本病情及治療的必要性,減少病人的不安全感,同時還用注意觀察病人的眼神、動作等,主動詢問患者感受;對于有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可采用白板等方式,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問題等。再次要做好病人家屬的解釋工作,以及病人相關(guān)病情的介紹等,避免家屬因著急或?qū)膊〉牟涣私舛霈F(xiàn)不合適的行為,同時要指導(dǎo)家屬以積極態(tài)度探望病人,給病人心理支持。
1.3 評價指標
(1)記錄患者搶救護理時間以及在急診室停留時間;(2)在搶救結(jié)束后給醫(yī)生、患者及家屬放對護士的滿意度調(diào)查,調(diào)查問卷分很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層次,總滿意度=(很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檢驗時用t;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卡方檢驗;P表示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急診室停留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救護理時間及急診室停留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搶救時間上的比較(分鐘)
表1 兩組患者在搶救時間上的比較(分鐘)
組別例數(shù)搶救護理時間急診室停留時間觀察組394.34±0.5441.23±5.78對照組398.04±0.6865.27±6.12 P P<0.05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9%,對照組的滿意度為79.5%,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結(jié)果見表2。
表2 兩組在護理滿意度上的比較(n,%)
急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護理要求醫(yī)務(wù)工作者必須爭分奪秒挽救病人生命,老年人因機體功能的下降,病種多且復(fù)雜,更需要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急救護理。相對于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精細化護理模式流程更加靈活,要求更加嚴格,護理更加細致,能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促進護理質(zhì)量的持續(xù)改進,切實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
在本研究中,采用精細化護理模式的觀察組的搶救時間,以及患者在急診室的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且醫(y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精細化護理模式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用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避免患者搶救過程中時間的浪費,為搶救工作爭取時間,同時過硬的護理技術(shù)水平和嫻熟的醫(yī)護配合又能縮短病人的搶救時間,有利于病人進一步治療工作的開展,同時實施精細化的護理模式使護理人員在保證護理質(zhì)量、護理安全的基礎(chǔ)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僅有利于病人疾病的恢復(fù),還能改善醫(yī)院形象,提升護理人員素質(zhì),有利于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wù)的開展。
[1] 譚紀萍,劉瑛,王鑫,等.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與老年健康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12,32(19):4335-4337.
[2] 葉瑞香,宋明浩,范少華,等.老年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21(33):3732-3733.
[3] 韓春雨.急診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yīng)用[J].國際護理學(xué)雜志,2014,(10):2772-2774.
[4] 段玉琴,李嘉穎.精細化護理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的應(yīng)用[J].西南軍醫(yī),2012,14(2):369-370.
[5] 孫永霞.精細化護理在老年急危重癥急救護理中的應(yīng)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dǎo)報,2016,22(6):873-875.
[6] 劉先琴.心理護理對急危重癥患者護理質(zhì)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xué)雜志,2014,33(1):164-166.
[7] 龍隆.精細化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yīng)用探討[J].醫(yī)學(xué)信息,2014,(17):620-620.
Application of Fine nursing in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s
LI Yi-li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Qujing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ujing Yunnan 655000)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fine nursing in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data of 39 case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receiving emergency rescue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regard them as control group; from February 2016, our hospital carried on fine nursing mode, choose 39 cases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 rescu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and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for emergency car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verage rescu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34±0.54mi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was 41.23±5.78h,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8.04±0.68min, 65.27±6.12 h of control group(P<0.05);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9%,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79.5%,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ine nursing mode can reduce rescue time,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ICU for emergency care of elderly acute and severe disease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rly systematic treatment, improving patient's life quality, saving their live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Fine nursing; Critical illness; Elderly; Emergency care; Nursing effect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8.56
李沂麗(1985.1.15-);漢族;云南曲靖人;護師;本科;主要從事:呼吸科重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