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摘 要: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高中時期,是他們人生發(fā)展的黃金時段,也是他們心理健康、情感培養(yǎng)的最好時間,學校在教學上加強對他們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如今的高中語文課堂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的,不喜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課堂缺少語文味,即缺少情感。不少語文課也被教師上得干巴巴的,學生學起來沒有味道,就不想學了。于是,我們在這里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最質樸的情感來完成語文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課堂環(huán)境中感受中國厚重的文化。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學生入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8B-0026-02
情感教育本身就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當下社會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語文教育已經(jīng)背離了原本應在的軌道,由于過度注重社會政治方面的教育以及太過重視對復雜與專業(yè)的語文知識體系的講解,使得語文教學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枯燥,而正確的教育軌道應當是以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并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進行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在教育方面要尊重學生自主產生的情感,密切關注這個情感的萌芽,使其朝著積極的方向不斷生長,延伸。
一、從閱讀中尋找情感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往往能夠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讀夏衍的《包身工》一文時,當看到“蘆柴棒”被潑冷水,自己也會有一種處在寒冷中的感覺,覺得自己就是在那充滿毆打、虐待與不公平待遇的環(huán)境下的包身工。通過類似文章的不斷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將自己置身于文章中的閱讀習慣。百文百感,以此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同時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如果學生每次閱讀都能被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所感動,學生的閱讀水平、情感體驗、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怎么能不提高,怎么能學不好語文?所以說,只有讓學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中去,才能讀懂作品的人物,才能感受文章的厚重,才能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二、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由于應試教育對成績的硬性要求,使得一部分教師的臉上早已因為過多的任務而沒有了笑容,與學生的關系也是十分生硬的純師生關系。這樣的課堂本身就是壓抑的,學生時刻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怕因為某一方面做的不好惹到老師而遭到處罰。現(xiàn)在課標的要求是對學生的情感方面也要加以培養(yǎng),那么首先就要從教師自身進行改變。課上常帶微笑,在學校遇到主動打招呼的學生要點頭示意一下,或者說一句“你也好”等。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相信每一個從這一階段走過來的人都深有體會。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對于老師將不再有害怕的心理,而是將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這樣課堂氛圍就會變得十分輕松愉快,師生的關系也是亦師亦友。當學生對教師沒有抵觸情緒以后,教師對于這部分正處在叛逆期的學生的管理就會輕松得多了。
打這種感情牌,首先可以獲得管理上的方便,因為沒有人會在自己朋友的課堂上搗亂,給朋友添麻煩。其次,也符合了課標的要求,改善師生關系本身就是感情教育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通過教師的改變來做表率,讓學生認識到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樣來處理類似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最質樸的情感就是相互尊重,有了這個前提才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融入學習中,把生活中的情感帶進自己所讀的書中,帶進自己所接觸的社會中。教師為人師表,學生先從教師身上獲得“情感”,才能感受身邊的情感,才能以一個健康的、平和的心態(tài)走向大學、走向社會。
三、走出學校的情感教育
作為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接下來的情感教育就是讓學生走出學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通過帶學生上山看日落,去動物園看小動物,去花卉市場看各式各樣的花,去寵物集市看不同的寵物,利用課余時間帶學生到這些地方走走,讓學生自主發(fā)揮想象力,來感受學校外的美麗。通過看日落感慨時間短暫,看小動物感慨生命的來之不易,看各種類的花明白陽光的可貴,看剛出生的小寵物的父母如何撫養(yǎng)他們,感慨父母之愛的偉大。學生會產生各樣的情愫,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充滿情感,無處不充滿語文的氣息。
四、課堂實戰(zhàn)
朱自清先生的《父親》就可以當作情感教育的范文來進行講學。首先,教師要進行充足的提前備課,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所處的時代大環(huán)境。
在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全文,之后分角色朗讀全文,并請兩名同學來扮演文中“我”與“父親”這兩個角色,要求學生必須要做到聲情并茂。一開始,學生可能會被扮演父親的學生那憨厚的模樣逗得開懷大笑,因為學生接觸社會較少,所以可能想不到這篇文章所代表的深層次的父愛的偉大。
這時教師的聲音就應適時地響起“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每天在學校里無憂無慮生活著,而你們的父親卻要在外不斷奔波,不斷地努力賺錢。不論多苦多累都不曾有過一句怨言,只因為他們愛你啊!某某同學所扮演的這個父親的角色你們或許會感到很好笑,但是對于很大一部分學生,你們的父親在社會中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要給你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通過類似的話語讓學生體會父愛的偉大。這時教室中再也沒有了嬉笑的聲音,有的同學在掩面哭泣,有的同學淚水正在眼眶里打轉,有的同學則在努力思考些什么。在分角色朗讀后要給學生幾分鐘自己思考的時間,這段時間十分重要。
下一步就是讓學生說出對文章中每個人物的看法,而教師就應當認真記錄學生所說的這部分看法。因為通過這段話可以分析出學生家庭的現(xiàn)狀、個人對于情感的理解以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就可以在日后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對癥下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課余時間的關心交流,激發(fā)情感
教育不僅僅是課堂上那幾十分鐘,抓住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交流,從細節(jié)關心愛護學生,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記得幾個月前,我?guī)У母呷嗌嫌幸粋€學生感冒了,來向我請假。這個學生平時很搗蛋,對學習重視不夠,但很有禮貌。我詢問他感冒是否嚴重,甚至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摸摸他的額頭,看他是不是發(fā)熱。這個學生后來轉變很大,語文考試破天荒考了100分。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必定會收獲學生的感激,這不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嗎?還有一個學音樂的藝術生,上高一的時候寫一篇文字就會出現(xiàn)二十多個錯別字,基礎薄弱。怎么辦?我就利用他的特長讓他在課間休息時為大家獻歌,我在旁邊帶動全班同學給他喝彩。他感受到了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贊賞,有了自信,學習語文興趣大增,現(xiàn)在每次的高三月考,他的成績都能上100分。教育是門藝術,有時候一句關切鼓勵的話,可以改變孩子們的一生。教師要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有情人”,一點一滴地感化學生。
六、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語文課就應該充分利用文質兼美的課本,引領學生抓住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jīng)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讓學生從課文中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的比較、揣摩、感悟、運用中,得到人文的關懷,受到語言的熏陶,努力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不是最終目的,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會品讀別人的情感、會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用最質樸的情感去面對生活和社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釋放自己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進行交流、滲透,要多鼓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了解、關心學生,盡量與他們達到情感上的溝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愛屋及烏”,學好語文學科。
積極的情感是照亮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光源,而語文是充滿情感的沃土,只有師生心心相印、情感相融,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語文的魅力、陶冶情操,讓學生在情感的跳動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耿紅衛(wèi).教師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初探[J].語文學刊,2006,(16).
[2]杜艷平.教學中關注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學新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文教資料,2006,(15).
[3]王丙勝.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學語文,2006,(2).
[4]李會冉.高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學周刊,2015,(8).
[5]崔學勤.毛澤東詩詞在當下的美育價值[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5,(2).
[6]徐曉琦.淺談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
[7]喬素青.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索和研究[J].赤子,2015,(12).
[8]石勇.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
內蒙古教育·科研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