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爸是李剛”那件事剛傳出來時,我曾經(jīng)問過自己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問題。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學飛車撞死人的年輕男子出事之后,馬上下車查看情況,然后說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剛”,而是“大家趕快幫忙救人,一切責任由我承擔,我爸是李剛”,整件事的走向會不會有什么不同呢?
我這么問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責任由我承擔,我爸是李剛”其實也很符合“常理”;只不過它和真實情況中的“我爸是李剛”依循的邏輯不一樣。
李剛也算社會精英了吧。自古以來,各個社會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權;但這種特權不是沒有代價的。去過劍橋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見過他們紀念二戰(zhàn)陣亡校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華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蔭廣被的權貴之后。本來等著他們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戰(zhàn)火一啟,他們要率先參軍,在長空與怒洋間抵抗納粹,為國捐軀。
這正是古代貴族傳統(tǒng)的最后霞光。那些貴族平日養(yǎng)尊處優(yōu),接受平民獻稅納貢,戰(zhàn)時就得挺身上馬,迎敵護國。這種傳統(tǒng)沒有中西之別,我們的“士”比這些歐洲貴族還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憑什么你不用付出?
這不只是赤裸的交換,它還演化成了榮譽的一部分。著名倫理學家阿皮亞在其近著《榮譽規(guī)條》中定義榮譽為“值得尊敬”,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尊貴的”或者稱他“有榮譽”的時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往往具體表現(xiàn)為一套規(guī)范、一組規(guī)條,凡是享有榮譽的人都應遵從這套規(guī)條,并做到最好。那都是些什么樣的規(guī)條呢?英國紳士階層一向被認為是有榮譽且值得尊敬的,身為紳士,他就應該誠實不欺、保護弱小、尊重婦女、言行得體……只有完全達到這些標準,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紳士,不辱家聲,也不負他人的尊重。
假如有人指控他違犯規(guī)條并且全都屬實的話,他就應該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評乃無中生有的誹謗,他就得奮力捍衛(wèi)自己的榮譽,甚至不惜決斗。歷史上大部分的紳士決斗都和榮譽受到冒犯相關,而不是通俗劇中常見的感情糾葛。
看似卑之無甚高論,阿皮亞對榮譽的定義卻點出了一項關鍵,那就是榮譽與尊敬的聯(lián)系。財富、權力甚或直接的暴力都能脅迫他人對你折腰,你應該曉得這個不叫做榮譽?!笆靠蓺⒉豢扇琛?,中國古人對精英榮譽的講究甚至更加嚴苛,哪怕是到了別人根本看不見你在干什么的境地,君子仍要“慎獨”。
然而,從“我爸是李剛”到一連串精英后代惹出的禍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番完全不合理想的景象。這批中國精英不講究榮譽,卻期待尊敬;他們擁有配得上精英身份的財富和權力,卻不具備精英引以為榮的品質(zhì)。
(選自梁文道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