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遠方 圖/吳永勝
牙舟陶:火與泥演繹現(xiàn)代故事
文/雷遠方 圖/吳永勝
一
如果說火讓人類文明璀璨奪目的話,那么牙舟陶就是璀璨奪目文明中火與泥演繹的藝術奇葩。
西出平塘縣城沿冊三公路前行26公里,便到了牙舟鎮(zhèn)。走在小鎮(zhèn)的冗平街、汪家街上,尋覓牙舟陶的根脈。
牙舟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1℃-17.2℃,無霜期282天—312天,年降水量1200毫米—1400毫米。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資源豐富。這為當?shù)厝艘荒晁募局铺仗峁┝擞欣臍夂驐l件。
牙舟盛產(chǎn) “白膠泥”和“紫陶泥”。 “白膠泥”取土方便,質地細膩,基本不用煉土,比效耐火,陶土本身具有2%的吸水率和5%的氣孔率,有著良好的排水性與透氣性,經(jīng)1000度左右的高溫后陶質將變得非常堅硬。牙舟陶之所以落戶牙舟,并得以發(fā)展、揚名,主要取決于有著充足、優(yōu)質的“白膠泥”。
“制陶術,是火的藝術?!毖乐鄣貐^(qū)生態(tài)保持較好,特別是當?shù)厮追Q的“栗木柴”是燒制牙舟陶的主要燃料。栗木柴質地緊密,燃燒持續(xù)時間長,且溫度可達到1000度以上,從而保證了牙舟陶產(chǎn)品的堅硬度。
牙舟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軍將漢文化從江西帶入貴州,牙舟陶的制作工藝,就是這時隨軍從江西景德鎮(zhèn)傳入平塘縣的。
“牙舟古陶耀千秋,代代傳承代代優(yōu)。掘地三尺現(xiàn)老窯,舉目千姿顯悠久?!辨?zhèn)上70多歲的老人熊金堯曾作詩贊之。
豐富的陶土資源,加上有獨特的制釉原料,以及傳統(tǒng)的布依族文化,從而為牙舟陶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奠定了物質的基礎。民國時期,牙舟陶制作戶100余戶,有陶窯48座。以制陶為業(yè)的人占當時牙舟人口的60%以上,產(chǎn)品主要運銷黔、川、湘、滇、桂等省。
據(jù)介紹,牙舟過去叫“牙邑”?!耙亍闭撸褐赋擎?zhèn)。這說明牙舟當年因陶業(yè)的興盛,商貿十分繁榮。
二
“傳統(tǒng)工序最復雜,苦學技藝才成‘家’。”牙舟陶制作技藝傳承人張祿麒曾這樣對學徒說。
牙舟陶的基本工序是:采泥、拉坯、修坯、上釉、燒窯。
◎窯 房
◎銷售牙舟陶
采泥,到采泥點挖出生泥,將其放進泥塘,粉碎泥塊,加水浸泡,發(fā)酵,腳踩或手搓,使之形成熟泥。
拉坯,就是將熟泥放在“陶車”上塑型的過程。在陶盤上放置熟泥,攪動“陶車”旋轉,雙手捏、壓、抹、擠泥,將泥制成胚?;蛘邔⒛酀{倒進模具,掌握好時間,打開模具取出陶坯,待陶胚收漿變硬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