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宏
童年時因為家貧,許多玩具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比如推著跑時會發(fā)出尖細摩擦聲的滾鐵圈、旋轉(zhuǎn)時呈現(xiàn)出各種顏色的冰尜、結實靈巧的滑冰鞋、動物形狀的風箏等。那時,我們極少將自己關在屋內(nèi),除了上學和幫家里干些放羊、拾柴、采豬食菜等零活外,大部分時光都交給了游戲。
最不受限制的游戲要數(shù)扇“啪嘰”了,“啪嘰”攜帶方便,隨時可玩,有一小塊平坦的地兒就能與小伙伴們進行一番“較量”。這種用紙疊的方形或三角形的“啪嘰”名字的由來便是取自它摔在地上發(fā)出的聲音,獨特而貼切。
“啪嘰”的制作非常簡單:先將兩張紙呈十字狀對折交叉,然后將四個端頭折成直角三角形,再把四個三角形逆時針連環(huán)相插,各自塞入前一個三角形下面,一張“啪嘰”就做成了。
扇“啪嘰”的規(guī)則更簡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以石頭剪子布的方式?jīng)Q定游戲順序,輸家把自己的“啪嘰”放在地上,贏家掄起自己的“啪嘰”向著地上的“啪嘰”或砸或扇,把地上的“啪嘰”掀翻便為得勝,地上的“啪嘰”也歸勝者所有。如果沒有掀翻,則輪到輸家拿起地上自己的“啪嘰”扇對方的,如此循環(huán),直到把其中一方的“啪嘰”贏光,或者到了吃飯時間方可休戰(zhàn)。
雖然小小的“啪嘰”好玩易做,但那時的紙張奇缺,“啪嘰”的制作原料大都來自寫完后的作業(yè)本,或者搜集來的食物包裝紙或報紙。扇“啪嘰”水平高的孩子一般很少自己疊,總能贏來大大小小各種顏色和紙張的“啪嘰”。我有個同學是扇“啪嘰”的高手,他家里雖窮,但他極愛學習,為了省下買作業(yè)本的錢便把贏來的“啪嘰”拆開,挑出沒寫完的作業(yè)本紙,把它們用線縫起來,再用木板壓平,當作業(yè)本使。
我們的童年在“啪嘰”“啪嘰”的聲音里漸漸遠去,扇“啪嘰”曾是我們鍛煉身體和開啟智力的游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