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彩霞
【摘 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小學語文教育更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核心。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育的課程創(chuàng)新,對于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起著重要作用。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育應改變舊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堅持“人文性”的課程理念,構建互為主體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學關系,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讓教學設計充滿個性,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學生對課文進行生命體驗。
【關鍵詞】小學教育;主體性;課程創(chuàng)新
在貫徹新課標和素質教育大力實施的今天,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課程創(chuàng)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語文教育是人接受正規(guī)母語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又是人的一生中語言學習的最好時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教育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如果沒能讓一個人在小學階段接受最扎實的、最豐富的、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充滿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的母語教育,并以此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一切將是不可想象的。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所面臨的困境
語文能力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因此,解放人的心靈,開掘人的潛能,培養(yǎng)人的智慧,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最高目標。當前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課程創(chuàng)新還受制于一些客觀因素,面臨著重重的困境,具體原因有:
(一)教師主體性的喪失
部分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薄弱,直接影響著課程創(chuàng)新的真正落實;為了實現(xiàn)新語文課程教學理念,教師應該端正教學態(tài)度,不為生計、檢查、完成教學任務而教,應為學生的前途、一生幸福和國家發(fā)展而教,并努力在各方面作出探索性嘗試。但遺憾的是,這種深度意義上的課改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沒有真正地得到貫徹、落實。為了更好更徹底地糾正這種風氣,我們有必要從人才培養(yǎng)的源頭處抓起,通過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觀念。
(二)學生主體性的喪失
比如,在很多小學的語文課堂里,教師設計的問題通常是學生只須回答“是”,“不是”或者是“對”,“不對”、“好”,“不好”就行了,所謂的“合作探究”,不過是學生在書本上尋找(通常是并不費力地尋找)符合教師預設答案的語句。如果學生的回答預設中沒有,教師就置之不理,學生的意見受到了冷落,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所經歷的是一種自信心的失落。
(三)教學內容人文性的喪失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是把語文中的人文性教學理解為一種簡單的思想教育,僅以一個結論或一個小結示之,完全忽略人文內容的分析、體驗與感悟等一系列的過程。比如《去年的樹》(新課標小學語文第七冊)一文,是人文內涵極為豐富的小作品,它以最簡練的文字,在一剎那間把溫馨感人的情調因素輸入人的血液和靈魂,領悟得好,人的精神會得到升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的磨練,讓學生走進作品所創(chuàng)設的生命情境中去體驗生命的味道。
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
(1)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首先就必須要堅持“人文性”的課程理念,“人文性”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本質。人文教化所倚重的乃是潛移默化,是涵養(yǎng),是孕育,是啟迪,而不是強迫灌輸;其次要允許質疑之聲充滿課堂,鼓勵學生自由思考。因為質疑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的過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可以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更積極和主動,激發(fā)探求知識欲望,迸發(fā)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善于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運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質疑,如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2)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語文教育一個重要的、也可以說是根本的任務,無非就是帶領學生體會別人是怎樣認識、理解世界,表達自我,并從中獲得切合自身的認識、理解,表達和個體心智的積淀性發(fā)展,讓作為主體的“我”的“主體性”在“我”的積極認識、理解與言說中凸現(xiàn)出來。因此,帶著這一重要任務,要想成功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潛心鉆研,讓語文課程教學設計充滿個性,做到獨具匠心,抓住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教學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學生對課文進行生命體驗,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通靈感悟,用課文所蘊含的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把學生生命的火炬點燃起來。例如教《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可以從美術的角度欣賞課文,鼓勵學生當小畫家,畫出文中表現(xiàn)的空間與色彩形象,再從音樂的角度欣賞課文,讓學生從文字的音韻、內容的豐富中體會音樂式的節(jié)奏與協(xié)和,并試著給課文配樂。然后學生們伴著一幅幅內容各異的畫面,隨著一曲曲跌宕起伏的樂曲進行朗讀與背誦,感受語言的內蘊和文章的氣勢,體會小蝌蚪的愛母之情。最后讓學生當小戲劇家,表演這個童話故事。
語文教育的目標培養(yǎng)的是生理認知、情感思想等全面發(fā)展的人,是10年、20年后在社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每一節(jié)課堂、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中體現(xiàn)我們關懷生命、塑造完人這一教育理念,而不應該讓求知成為惟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7-154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