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舉
加強礦山鉆探救援隊伍建設淺議
馬先舉
(一)礦山救援體制不完善。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部門,但是大多局限于成立指揮機構、建立專家?guī)?,一般不具備搶險救援施工能力。有的部門、行業(yè)、系統雖然組建了專業(yè)救援隊伍,也具備一定的搶險救援能力,但在職能上、人事上互不隸屬,不能實現有效聯動應急,極大地削弱了戰(zhàn)斗力,與國家要求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不相適應。
(二)礦山救援隊伍不健全。
礦山救援專業(yè)隊伍數量不足,現有隊伍基本依托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區(qū)域分布不均,應急能力有限。國家礦山應急救援淮南隊除承擔淮南礦區(qū)事故救援外,還擔負著華東六省一市的重特大、特別復雜礦山事故救援工作。我省煤礦系統一般都有自己的救援隊伍,但組建的出發(fā)點是滿足自身礦山安全需要,且分兵作戰(zhàn)、各自為政。作為我省地質工作的主力軍,省煤田地質局負責全省煤田地質勘探、煤層氣勘探、測井測繪、非開挖、巖土工程、注漿工程、固井工程等,在礦山救援方面的公益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救援資金投入不足。
《國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現行事權、財權劃分的原則,分級負擔突發(fā)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負擔的經費,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因資金困難,沒有把應急救援經費列入預算。一些地方政府組建的救援隊,因投入不足,裝備不全,隊伍培訓不到位,隊員專業(yè)水平低,救援實戰(zhàn)能力差,無法有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有的企業(yè)因效益下滑,經費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裝備,難以開展戰(zhàn)備訓練、應急演練、業(yè)務培訓、技術交流等活動,救援能力嚴重受限,有的甚至隨企業(yè)關停破產隨之解體。
(四)救援裝備保障能力有限。礦山救援需要的裝備數量多、耗資大,部分設備造價昂貴,大多數救援隊伍大型救援裝備配備有限,裝備更新、維護滯后。從救援實際看,各類應急救援資源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yè),不少救援裝備是緊急購置或臨時借調的。發(fā)生事故時,主管救援部門時常感到救援力量薄弱、資源緊缺,而有的部門資源閑置,得不到利用。
(五)救護隊員缺乏實戰(zhàn)經驗。礦山救護隊員專業(yè)素質不高、業(yè)務能力不強,救援能力偏弱。在平邑礦難救援中,某救援隊的技術裝備達國內一流水平,擁有最先進的大口徑救援設備,但是設備是全新的,技術人員竟然不能熟練操作。一些礦山救護隊員缺乏相關知識,救援經驗和能力素質有限,開展救援工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一是專業(yè)優(yōu)勢。省煤田地質局成立于1952年,下轄8個正處級事業(yè)單位、11個勘察院,分布在全省17個市,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可以較好地輻射全省礦業(yè)生產區(qū)。局機關為省政府直屬參公單位,下屬各勘探隊為差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經費來源穩(wěn)定,能保障隊伍正常運轉。煤田地質系統熟練掌握垂直鉆探、定向鉆進、旋挖、非開挖、注漿、凍結等技術,既提供地質找礦、地質服務公益性服務,同時又鍛煉了隊伍,保持了戰(zhàn)斗力,保障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二是資質優(yōu)勢。省煤田地質局是從事煤炭、石油、煤層氣、其他礦產資源勘探和礦山搶險救援的專業(yè)化單位,擁有地質鉆探、固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地質實驗測試及地質災害評估、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資質124個,其中甲級36個、乙級34個、丙級45個、丁級4個、其他資質5個,礦產資源勘查資質齊全且等級高,具備礦山地質鉆探救援的技術能力。
三是技術優(yōu)勢。省煤田地質局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料,自成立以來,累計完成鉆探總進尺1300多萬米,地震物理點近500萬個,提交各類大型地質報告和資料1500余件,探明煤炭儲量830多億噸。目前,我省已探明的400多億噸煤炭資源中,97%以上是煤田地質局探明的。依據省煤田地質局找礦成果,已建成兗州、濟寧、肥城、棗滕、臨沂、新汶、萊蕪、淄博、龍口、巨野礦區(qū)等多處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省煤田地質局各勘探隊多次承擔大口徑、深孔水平對接特殊鉆探施工任務,施工技術多次獲國家專利,在同行業(yè)處技術領先地位。此外,煤田地質鉆探擅長打深鉆,可施工4000米以淺各種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深水井,施工工藝、技術力量、設備能力等處國內同行業(yè)領先水平。
四是人才優(yōu)勢。省煤田地質局具備一支專業(yè)的鉆探隊伍,擁有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1800多人,其中高級以上職稱200多人,中級職稱400多人,專業(yè)涵蓋礦產勘查、礦井災害防治、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測量、地理信息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強的鉆探實力。同時與國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知名企業(yè)開展技術合作,全局擁有院士工作站2個,企業(y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各類科研平臺達到30個。現有人員均多年從事煤礦、非煤礦山鉆探技術研究與安全事故鉆探救援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救援能力。
五是設備優(yōu)勢。省煤田地質局擁有各類設備儀器2000多臺套,其中,2013年4臺套美國進口全液壓車載空氣鉆機被納入山東省煤礦主要應急物資儲備名錄。車載鉆機拆卸、安裝只需幾分鐘時間,500公里內從安裝至鉆進只需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保障了救援的及時性。此外,還有國外引進的多套國際先進的數字地震儀器、數字電法儀器、GPS衛(wèi)星定位儀、全站儀、光電測距儀、井下電視測井系統等設備,技術裝備水平居全國同行業(yè)前列。省煤田地質局還有40000平方米的專用集訓基地,能滿足礦山地質鉆探救援隊員培訓演練需要。
六是救援經驗豐富。省煤田地質局多次參加各類搶險救援,有豐富的鉆探救援經驗,先后參與山西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河北邯鄲礦業(yè)集團德盛煤礦透水事故、河北牛二莊煤礦透水事故、徐州旗山煤礦透水事故等救援;參與省內濰坊正東鐵礦透水事故處理以及唐陽煤礦注漿堵水、田莊煤礦注漿堵水、翟鎮(zhèn)煤礦瓦斯抽排及平邑石膏礦坍塌等事故救援。2015年參加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搶險鉆探救援,得到省委、省政府,國家、省安監(jiān)部門肯定。
一是切實提高對礦山鉆探救援隊伍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我國是世界上災害頻率最高、災害種類最多、災害破壞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加強應急救援建設既是提高社會公共安全水平和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級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必然要求。我省是經濟大省、資源大省,社會經濟、人類工程特別是礦業(yè)活動非常活躍,人為誘發(fā)的地質災害頻繁發(fā)生。我省城鎮(zhèn)化水平較高,人口密度大,一旦發(fā)生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2016年底,全省現有非煤礦山生產礦井1766處,主要有石膏礦、鐵礦、耐火粘土礦、金礦、尾礦庫,事故類型主要是透水、冒頂、中毒和尾礦庫潰壩等;現有煤礦生產礦井144處,主要集中在淄博、新汶、棗滕、濟寧、菏澤、龍口和黃河北等礦區(qū),事故類型主要有水害、煤塵、火災、瓦斯和沖擊地壓事故等。另外,由于開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防治措施不當等原因,造成我省采空區(qū)事故、礦井水害事故、礦山環(huán)境破壞事故等非煤礦山事故時有發(fā)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民經濟發(fā)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地質災害已經成為阻礙我省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急處置與救援是應對突發(fā)事件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要從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從全面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礦山應急管理的重要性,把思想統一到各級政府的決策上來,切實做好礦山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因此,統籌組建一支礦山安全生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勢在必行。
二是以省煤田地質局為主體建設一支高素質礦山鉆探救援隊伍。新建一支省級專業(yè)鉆探救援隊伍,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短期內很難見到成效。省煤田地質局作為專業(yè)地質勘查單位,熟悉省內各類礦山探礦權、采礦權分布及目前礦山地質存在的問題,依托省煤田地質局成立山東礦山地質鉆探救援中心,依托省煤田地質局及下屬勘探隊,充分發(fā)揮專業(yè)鉆探優(yōu)勢,分別組建山東省、棗莊市、泰安市、濰坊市、濟南市鉆探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覆蓋全省的礦山鉆探應急救援專業(yè)隊伍,既填補我省礦山鉆探救援隊伍的空缺,又能保持了礦山救援隊伍的專業(yè)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無疑是最佳選擇。因此,我省礦山鉆探救援隊伍建設,建議以省煤田地質局為主體,以其他省直地勘單位及國有企業(yè)為補充,按照“平時鉆探、難時救援、演練與生產相結合”的思路,加快建設我省礦山鉆探應急救援體系。要結合我省實際,因地制宜建設多種形式的應急救援隊,建議以煤田地質系統為主體建設國家級、省級救援隊,形成全省礦山應急救援綜合性力量;以省煤田地質局各隊及新設勘察院,整合地方各級政府、各駐礦隊、各地勘企業(yè),建設地方性礦山救援隊,形成礦山救援的輔助力量,打造優(yōu)勢互補的礦山鉆探救援隊伍體系。要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同步建設。要建立社會應急資源和專家數據庫,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救援隊伍與社會化應急力量的作用,積極參加各類地質災害防治咨詢工作,為各類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決策建議、專業(yè)咨詢、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要健全礦山救援隊伍內部組織機構,配齊人員,明確職責,提高救援隊員的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頑強、技術精湛、人員穩(wěn)定的救援隊伍。
三是建立健全礦山鉆探救援協調聯動機制。各級政府是本級行政區(qū)域礦山應急救援管理的行政領導機構,要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加強應急管理擺在重要位置,健全應對礦山事故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形成政府統一指揮、各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要不斷完善政府部門、各類救援隊伍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區(qū)域間協同應對重特大事故的應急聯動機制與事故現場救援隊伍協調指揮制度,讓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都明確發(fā)生安全事故所承擔的責任。省煤田地質局各礦山鉆探救援隊要主動納入屬地管理,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在積極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中貢獻力量。各地勘單位要增強防患意識,做到平戰(zhàn)結合,在平時多考慮應對措施,并把每一項工作程序、措施考慮周全,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確實抓好落實。
四是強化礦山鉆探救援培訓和應急救援演練。救援工作具有強烈的危險性,救援隊員需要地質、物理、化學、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要強化救援戰(zhàn)備培訓,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制度、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加大理論教育培訓與技能訓練力度,普及救援安全知識,全面提升救援隊伍搶險救援水平。要把培訓工作納入礦山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組織指導礦山救援隊員學習掌握礦山災害的特點和救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開展以新技術新裝備運用為重點的應急救援培訓,建議由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免費對各級救援隊員進行培訓,保證隊員培訓及時到位,切實提高救援實戰(zhàn)能力。要加強實戰(zhàn)模擬訓練,從業(yè)務理論、儀器操作、技術操作、救援準備、醫(yī)療急救、綜合體能等項目進行全面系統地訓練,最大程度地模擬事故現場,促使救援隊員掌握精準的專業(yè)技能。要加大應急演練工作力度,每年至少要組織1次規(guī)模較大、針對性較強的行業(yè)演練。要加強協同作戰(zhàn)演練,真正把應急演練當成安全事故來對待,充分考慮安全事故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預案,使各救援隊伍的崗位更加明確,職責更加清晰,機制更加完善,應急響應速度和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不斷提高。各勘探隊要建立勘探與救援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堅持“險時救援、平時防范”的原則,使學習訓練和日常工作相結合,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五是完善礦山鉆探救援裝備保障體系。一是提升裝備水平。我省應急救援裝備保障體系除按礦山救援標準進行配備外,還應根據區(qū)域內礦山災害特點,配備較先進和關鍵性的救援技術裝備、設施、材料,一旦發(fā)生較大災變事故,即可迅速投入使用,并對其他礦山救援隊形成有力的裝備支持。要積極向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爭取配備一流的救援技術裝備,為重大復雜事故的搶險救援提供必要的裝備支持。二是推動應急救援科技進步。堅持以應急救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優(yōu)先推廣應用緊急避險、應急救援、逃生、報警等先進適用技術裝備。三是加強救援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完善礦山應急救援信息網絡和通訊體系,推進應急救援信息化建設,提高快速遠程決策指揮能力。四是完善資金保障機制。地方各級救援隊應由地方政府統籌本地資源成立,地方各級財政共同支持,保證救援隊伍的長足穩(wěn)定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煤田地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