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全??
摘要:對諾鄧村的旅游資源進行了介紹,并從歷史、文化、藝術三個方面,分析了諾鄧村旅游資源的價值,認為諾鄧村旅游資源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應該通過開展古村落旅游,促進當?shù)亟洕陌l(fā)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古村落得到有效的保護。
關鍵詞:諾鄧村;旅游資源;價值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2.019
1諾鄧村概況
諾鄧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諾鄧鎮(zhèn),地處云龍縣城北部的山谷中,距云龍縣城7公里,距大理市165公里,距昆明市560公里。諾鄧村歷史上盛產食鹽,明清鼎盛時期全村有400多戶人家,3000多人口。自1996年鹽井被封至今,一直沒有恢復鹽業(yè)生產,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也就依賴于種植業(yè)與畜牧業(yè)。
鹽業(yè)經濟的興衰,深刻地影響著諾鄧村的演變和發(fā)展歷程。諾鄧村因鹽而興起,因鹽而繁盛,最終也因鹽而被遺忘。諾鄧是白語(nuodeng)的音譯,原意是有老虎的山坡。過去一般將諾鄧村稱為“諾鄧井”或“諾井”,“井”就是指鹽井。諾鄧村落之形成,可以追溯到漢代。南詔時期,諾鄧村的鹽業(yè)生產和銷售已經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明初,諾鄧村設了提舉衙門,到了明朝中后期,五井提舉司每年給中央政府上繳的鹽稅就高達38000多兩銀子。那時的諾鄧村,正是一番繁榮景象,四方商賈云集,百業(yè)昌盛。自元代、明朝以來,陸續(xù)有一些移民因仕宦或經商等原因遷到諾鄧村,這些移民來自南京、山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他們來到諾鄧村后,和當?shù)氐脑【用癫粩嗳诤?,他們保持了一些內地的傳統(tǒng)習俗,同時也不斷受到當?shù)匕鬃宓挠绊懀饾u形成了諾鄧村現(xiàn)有的各大家族。也是因為這些移民的到來,諾鄧村的白族又體現(xiàn)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點。
通過不斷的融合和演變,到了明清時期,諾鄧村的居民已全部成了白族,至今,諾鄧村的居民絕大部分仍然是白族,他們保持著完整的白族風俗習慣、使用白族語言,有著自己的本主信仰。諾鄧村的宗教信仰有著非常明顯的“三教合一”的特征,除了白族傳統(tǒng)的本主崇拜,他們還同時信奉道教和佛教,在傳統(tǒng)民間民俗活動和宗教活動方面,道教的特色比較明顯。諾鄧村建有孔廟,另外,和一般的帝王衣冠的孔子像不同,諾鄧村的文廟里塑的孔子像身著布衣,和藹可親,一派師長風范。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諾鄧舊時尊孔習俗相當濃郁,每年祭孔活動規(guī)模都十分隆重。
2諾鄧村旅游資源概況
鹽業(yè)經濟的繁榮,對諾鄧村的社會文化生活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明清兩朝,這里文風蔚然、人才輩出。明代開辦私塾、義學,清末有了學校。在清代云龍縣考取“進士”的三名考生中,就有兩名是諾鄧村人,而秀才、貢生和舉人,則更是不勝枚舉。目前,僅從諾鄧村幾戶人家保存的家譜中能查到的就有60余名貢生,500多名秀才。諾鄧村歷史上出了很多人才,如被譽為滇中一儒杰的黃桂。古代許多諾鄧文人雖不善經營,但學問很好,常被永昌、騰越一帶禮聘為私塾先生。
目前,諾鄧村仍集中完整地保留著很多明清的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遺存,村中現(xiàn)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4項,一百多座依山而建、風格典雅、形式多變的古代民居院落,其中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60多座、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40多座,還有玉皇閣、欞星門、文廟、武廟、龍王廟等明清時期的廟宇建筑20多座,5000多米的街巷村道,以及鹽井、鹽局、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等鹽業(yè)經濟遺留的產物,還有200多株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名木,民間一直流行著洞經花燈音樂、民間傳統(tǒng)習俗、節(jié)事慶典活動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0000多件各式古董、文物、字畫牌匾、古老家具散落民間。可以說,只要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看到的祠堂、寺廟、會館、牌坊、古墓葬等等,在這個小小的山村里都能見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諾鄧村曾經的輝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2002年1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諾鄧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9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將諾鄧村確定為首批開發(fā)建設型旅游小鎮(zhèn);2005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外旅游品牌推廣峰會上又被推選為“中國最具旅游價值古村落”之一;2007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將諾鄧村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11月被評為“中國景觀村落”。
近幾年來,諾鄧村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其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旅游開發(fā)進行了專門的調研,他們對諾鄧村歷史文化價值的基本評述是:諾鄧村是云南最古老的歷史名村、諾鄧村是通往滇西各地鹽馬古道的軸心地、諾鄧村是研究中國古代鹽井文化的活教材、諾鄧村有保留得最好最集中的明清建筑群、諾鄧村有人文與生態(tài)景觀俱佳的旅游資源。
如今,諾鄧村還完整保留著100多院明清時期的民居院落,它們大多依山而建,順應山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與點綴其間的參天古樹相互映襯。村中巷道縱橫,因山就勢,三步一階、五步一臺。清代云龍知州王符就曾寫道:“峰回路轉,崇山環(huán)抱,諾水當前,箐篁密植,煙火百家,皆傍山村舍,高低起伏,參差不齊。如臺焉,如榭焉,一矚而盡在眼前。”黃桂也在《諾鄧村居》中寫道:“雙橋填小峽,水細末成河。迭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地高花氣少,年熟酒人多。近有笙琴意,春宵聽雅歌?!敝Z鄧村獨特的布局,精湛的建筑技藝,精美的雕刻彩繪,是集堪輿學、建筑學、美學等的結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3諾鄧村旅游資源的價值分析
3.1歷史價值
建筑被稱為是“凝固的樂章”、“石頭的史書”。民居見證了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明的發(fā)展和變遷,作為一種過去的象征和記憶的符號,民居是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狀況的物質體現(xiàn),能從某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生產關系、社會體制等。
諾鄧村地處群山懷抱之中,海拔最高處2100多米,最低處1900米,高差達200多米。幾乎所有的民居都建在北山的山坡上,僅有東面龍王廟后是一塊稍微平坦的臺地。這樣的自然條件是不適合農業(yè)生產,如果不是當時鹽業(yè)經濟的繁榮和帶動,人們不會選擇在這樣的地方安家落戶。諾鄧村歷經時代的變遷,留下了不同時期的各種文化遺產,記錄著諾鄧村在文化、民俗、經濟等方面的歷史進程,至今仍保持著明清風貌,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遺留的一個鮮活的樣本。endprint
3.2文化價值
民居是非物質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它與人文、民俗等有密切的關系,能充分反映出當?shù)氐淖诮绦叛觥L俗習慣、生活習俗等,折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典型的地域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
選址方面,諾鄧河從村里流過,流程3公里多注入沘江,就在那里,江水拐了幾個大灣,繞出一個“S”型大灣子,形成與道家“太極”圖極其相似的天然地貌奇觀,古人稱之為“太極鎖水”。“太極”圖案上的陰陽兩個魚形壩子,北邊的是莊坪(地名),其后的小山形似獅頭;南面的是連井坪(地名),其后的小山形似象鼻,這兩座山后就是通往諾鄧村的公路,古人又將此稱為“獅象把門”。老祖宗從堪輿的角度有道:“諾鄧東北枕眾山之祖,西南也有太極鎖水、獅象把門,中間乃地涌黃金,為一得天獨厚的難得勝地?!?/p>
諾鄧村大門朝向并不統(tǒng)一,有時是前家的后門就直接通往另一家,體現(xiàn)出一種開放包容的文化。諾鄧民居內所有的雕刻裝飾和彩繪,都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通過不同的手法,表達出當?shù)鼐用駥γ篮蒙畹南蛲?,體現(xiàn)出獨具特色的家風。諾鄧村民居的窗子樣式多達470多種,有書條窗、欞花窗、萬式窗等,有的一個院落的窗子樣式就達到了10多種。不同的圖案和紋飾,折射出主人的不同追求和寄望,如石榴象征著多子多孫、仙鶴和蟠桃象征著多壽。
3.3藝術價值
諾鄧村大部分民居布局在陡坡上,為了適應地形,諾鄧村的民居構思精巧,風格多樣,從遠處看去,就像是一幅掛在山坡上的畫卷。村中街巷道路都因山就勢,全部用石板鋪成,縱橫交錯。
白族民居建筑中照壁是十分講究的,而諾鄧村的照壁由于主房、廂房和廳房因山勢、高低錯落,所建的照壁就顯得高大而又順應各家自然特征,同時院內因正房、耳房和面房上下不在一個平面而形成多層瓦屋面,故出現(xiàn)了“四滴水”、“五滴水”、“六滴水”及“臺梯式四合院”等院落形式。諾鄧村民居建筑工藝精美,門、窗、木、梁、柱、檐都講究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山墻、院墻上都有繪畫或圖案。每戶人家正房、廂房、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藝都各有特色,幾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兩家來。在諾鄧民居建筑中,“大門”式樣最為豐富,門向也不盡相同,其風格氣派豪華而不失文雅。此外,各家正房“堂屋”的風格,莊重、古樸、典雅。全村很多人家至今還保留著明清以來大量珍貴的家具、古董等各種物件。村內一共還保留著三十多塊題聯(lián)匾牌。
4總結
總之,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演變歷程中,諾鄧村受到白族文化、儒學文化、宗教文化、鹽文化的交織影響,這些豐富的文化內涵,共同造就了諾鄧村曾經的輝煌。諾鄧村旅游資源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們應該通過開展古村落旅游,促進當?shù)亟洕陌l(fā)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古村落得到有效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黃金鼎,李文筆.千年白族村——諾鄧[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