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
摘要:詩歌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詩歌素養(yǎng)。在不斷提倡新課改的今天,老師在古詩歌的教學中,應當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進行實踐,探索其中的價值,然后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優(yōu)化初中語文的古詩歌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歌;教學;價值;途徑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蘊涵的價值
(一)以古詩之美豐富學生思想
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詩歌都是文質兼美的作品,里面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與審美觀念,作為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應將這些思想與審美觀念,通過對學生的講述與引導,對其加以熏陶、傳授,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幫其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初中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與審美觀念可分為以下幾種:
(1)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這類作品在古詩詞里面占據(jù)多數(shù),其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讀者讀來蕩氣回腸。比如:在國家動蕩不安,戰(zhàn)亂四起、民族危難的年代,詩人用行動,用詩歌表達自己誓死衛(wèi)國的決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詩人杜甫因國家動亂,到處漂泊,但無時無刻不掛念國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一句句無不反應了作者的悲憤與痛徹心扉,表現(xiàn)出了杜甫本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意念。大詩人李白雖然滿腹詩書,卻一生潦倒,懷才不遇,空懷一腔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情懷,但他仍然對追求理想擁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膱?zhí)著,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樂觀心態(tài),等等。
(3)向世人傳達一種純潔美好的人間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詩詞不斷歌頌著人世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对娊洝分械摹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達了男女對純真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毙蜗笊鷦拥乇磉_了老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與依戀。友情在中學生階段很重要,古詩詞中有不少表達友情的美好詞句,如“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等等。
(4)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古詩詞中有不少寫景的詩篇,從古代詩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對祖國江山、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比如教材中的《錢塘湖春行》《西江月》《題破山寺后禪院》等。里面蘊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只有留心身邊一草一木,關注生活點滴,才能將生活如此美妙地傳達出來。
(二)以古詩之美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
古典詩詞體現(xiàn)著豐富的藝術美,其表現(xiàn)主要如下:
(1)音樂美。古典詩詞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每首古詞都配有曲,曲就是配樂唱的,其音樂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詩多音律和諧,章節(jié)復疊,有著濃烈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在唐朝之前成為古詩,之后成為格律詩,古詩多不講究平仄和對仗,律詩對格式要求十分嚴格,必須講究平仄,以求得聲調的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2)語言美。詩歌是最精美的語言藝術,詩中的每一個字對詩整體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古詩詞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作者經過千錘百煉、反復推敲得出來的,詩中每一個字都有不同的韻味,飽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較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與“悠然望南山”中“見”與“望”的區(qū)別。很明顯,“望”字缺少一種悠閑的意蘊。
(3)意象美。詩歌形成過程中需要詩人精神情感異常飽滿、激烈,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這種廣闊深遠、自由新奇的審美想象。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抓住詩歌這一特點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幻燈片、講述詩歌寫作背景、詩人個人經歷等措施,積極調動學生想象力,使其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自己的感情體驗與經歷去感受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意蘊與豐富畫面。
二、實現(xiàn)古詩教學價值有效性的途徑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承載著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底蘊,不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學習習慣。
(一)吟誦朗讀
誦讀是學習古詩歌的有效途徑,它能讓學生在吟誦過程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韻美。出色的誦讀不但能夠讓學生讀出詩歌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也能將學生引入到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之中,從而加深學生對它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誦讀詩歌要講究節(jié)奏,各詞字的語音、語調都會有輕重之分,這樣既能讀出音律美,也能傳達詩人的思想情感。不僅如此,在吟誦過程中還能加強學生古詩詞量的積累,為今后的學習及寫作打下基礎。
(二)通過比較聯(lián)系法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積累
比較聯(lián)系法可有效減少學生古詩詞書寫過程中的錯別字的現(xiàn)象,比如“親射虎,看孫郎”與“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與“狼”的書寫。通過平時的比較聯(lián)系可有效幫助學生區(qū)分并理解。
比較聯(lián)系法可幫助學生積累古詩詞蘊含的傳統(tǒng)意向。比如古典詩詞中常見的“燕”與“雁”的區(qū)分。通過對含有這兩字的詩句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含“燕”字的詩句都有春天有關,代表了春意盎然,成為春天的象征;帶有“雁”字的詩詞多與秋天相關,出現(xiàn)意象多為大漠、邊塞等,通過類似比對,學生對古詩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總結:
總之,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聯(lián)想與想象,使其認識到古典詩詞的存在價值及其所能產生的影響,增強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積累,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小英.淺析初中語文古詩歌教學.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
[2]曹耀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考試與評價.201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