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他們象浩瀚學海上永不知疲倦的舵手,載著一批又一批學子渡到知識的彼岸。一千多年前,韓愈這樣評價教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要求教師除授業(yè)、解惑之外,還要教給學生立志、修身的為人之道。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具備良好的師德。如果把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教學能力比作學海之舟的發(fā)動機。那么,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就該是驚濤駭浪中不滅的領航燈。
教師的師德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敬業(yè)愛崗,有強烈事業(yè)心的教師。教師的事業(yè)心就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為培養(yǎng)人才而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抱負和責任感,它直接體現(xiàn)在對教育事業(yè)的忠心和對學生的愛心上。教師要從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出發(fā),以培養(yǎng)合格人才為已任,熱愛它,研究它,做好它,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良師益友。
第二,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還應該是一個實事求是,作風民主的教師。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講民主,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心談心,而不應當把學生看成只是接受說教的木頭,或者把學生當成被管制和壓服的奴隸。教師的一句指責,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不僅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時甚至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我就讀過的高中曾經發(fā)生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老師,這樣責罵一個女生:“你錯的這些題哪道我沒講過?你用了點腦子沒有?你該不會是頭豬吧?”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反問一句:“我是豬,你是豬的老師,你也不見得有什么光榮!”老師大怒,一耳光抽過去。這一耳光,將學生的自尊擊得粉碎,也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幾年后,當家人把她從南方找回來時,她已經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了。面對悲劇,我們不由得深深思索:責之切,似乎是因為愛之深;愛之深,難道就一定要責之切嗎?罵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打之外還有沒有更讓人心服的手段?“楊時尊師,程門立雪;顏回尊師,甘食污飯”,這些師道尊嚴戕害學子身心的例子卻被當作佳話在封建遺老遺少們的口中津津樂道地傳頌了幾千年。為什么非要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人為地設置一道厚重的障礙不可呢?我們該認識到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僅可以象父子那樣親切和諧,而且還應該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啊!從原始社會到二十世紀的今天,人類經歷了漫長的嬗變,歷史長河也在一波三折地緩緩向前,我們——現(xiàn)代文明的傳播者為什么還要緊緊抱住師道尊嚴的殺威棒不放呢?
學生猶如一棵小樹,不僅需要園丁施肥培土,還需要園丁們經常修枝整葉。教師富于藝術和愛心的批評就好比恰到好處的修剪,不是要把小樹攔腰截斷,而是幫助小樹盡快成才。我們教育的目的不也正是如此嗎々
第三,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還應該是一位不偏不倚,熱愛學生,一視同仁的教師,在教與學之間,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但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是工匠手中的泥土,可以隨心所欲地被捏成整齊劃一的作品。在我們青青校園里,隨處可見修長挺拔的喬木,也能看見生機勃勃的灌木;既能欣賞到爭奇斗妍的四季花卉,也能在萬紫千紅中發(fā)現(xiàn)許多不起眼的小花。草木尚且有千形百態(tài),又怎樣能把苛刻的標準強加給活生生的人呢?違背自然規(guī)律,刻意強求一致,那是農夫管理責任田的方式,不可能造就風光旖旎的森林。
《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欲往鄭國游說,臨行前詢問孔子的意見,孔子說:“要三思而后行”,孔子的另一弟子曾點也想外出游說,孔子告訴他:“要立即去做”。其他弟子不解:“同是做一件事情,為什么您給他倆的意見卻截然不同呢?”孔子慢悠悠地說:“子路做事情輕率易沖動,所以我要勸阻他三思:曾點性格猶豫不決,思多于行,所以我要鼓勵他馬上去做。”幾千年前的孔子尚且知道“因材施教”,作為現(xiàn)代教育者的我們難道還不懂得教育應當因人而異嗎?
時代需要優(yōu)秀的教師,而教育又呼喚著良好的師德。加強教師師德修養(yǎng),完善教師自身素質已是刻不容緩,因為,我們手中托起的,將是二十一世紀的太陽!
師德,一個值得永恒探討和思索的話題。
(作者單位:武漢市英格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