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蘭
【內(nèi)容摘要】體驗式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理論與情感融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活動中建構知識,提升能力,培養(yǎng)情感。本文主要闡述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當前思品課體驗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 體驗教學 實踐
我們思想品德教學常有這樣的困惑:學生接受我們傳達的理念,能說得頭頭是道,但不能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也不能轉化為實際行為,其實“學而不信,知而不行”,智情彼此分離的結果。知識是理性的、情感是感性的,兩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道德行為。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教學有效的情景,引導學生在親歷活動中建構知識、培養(yǎng)能力、豐富情感。
一、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
1.注重個體體驗。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注重知識的說教,學生只是在靜聽下接受知識。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在活動中發(fā)展能力、健全人格。
2.注重雙邊體驗。教師是體驗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知識的探索者,只有構建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自我,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樂于同教師對話交流,才能產(chǎn)生的思維的碰撞,教師要多一些欣賞、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接納學生的體驗,才會讓學生樂于參與,體驗智慧生成后的快樂。
3.注重體驗過程。教學過程既是掌握知識、發(fā)展智慧的過程,也是學生潛能得以彰顯的過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喚醒學生已有經(jīng)驗,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真正情感,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并內(nèi)化為自我道德要求。
二、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味追求“體驗”。部分教師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體驗活動替代知識的講解。其實,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也要重視知識的掌握,單憑學生的個體體驗是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
2.活動體驗流于形式。在體驗式教學中,常有情境創(chuàng)設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的問題,課堂要求過難或過易,不能切合學情。課常表面熱鬧,學生演小品、做游戲“泛濫”,不能做到有效取舍。學生參與的活動多,也大多是淺嘗輒止,沒有多大的收益。
3.教師引導不到位。課堂不能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預定的流程,部分教師缺乏引導,也無法捕捉課堂上稍縱即逝的生成機會,不能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浪費了寶貴的生成資源。部分教師對活動缺乏管控,聽之任之,不能適時介入引導學生走向有序。
4.不注重課后拓展。思想品德課教學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教師要通過課后拓展活動,強化學生的體驗,促進他們的道德踐行。部分教師在上課后,簡單地地布置一些練習題,沒有對課堂教學進行鞏固延伸,不能正確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內(nèi)化。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1.確立體驗式教學的流程模式。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情境設計、感知體驗、感悟體驗、踐行體驗,教師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將游戲、閱讀、角色、實驗、實踐等融入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去。如在《百善孝為先》教學中,教者以“感人的母愛”視頻導入,觸及學生內(nèi)心深入的靈魂,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無私的付出。在感知體驗環(huán)節(jié),教者讓學生談一談父母為我們付出過哪些辛苦?以“真心話大考驗”活動說說對父母的了解,包括生日、興趣、喜愛的食物等內(nèi)容,看學生是否關心自己的父母。討論話題的設置,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到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的生命,也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而傾其所有。教者讓學生參與調(diào)研活動,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文本與生活的對話。
2.挖掘教材,促進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教師不囿于教材,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直觀學生生活,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悟。(1)充分挖掘教材,將價值導入融于生活情境之中。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選擇教材與生活的連接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如在《消費者的合法權受法律保護》教學中,教者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分四小組對食品、服裝、家裝、旅游等四大消費領域進行調(diào)查,對“消費中的陷阱”、“如何識別假貨”、“如何維權”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2)優(yōu)化課堂資源整合。思想品德具有時代性,教者要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以及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擴大課堂外延。教師要利用好學校、社區(qū)資源,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讓學生在調(diào)查、分析、走訪等實踐活動中提高綜合素養(yǎng)。
3.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要建立多元的、互動的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文本材料的掌握知識,還要重視體驗活動的結果,帶動學生開發(fā)潛能,讓他們在體驗活動中獲得提升,收獲自信,學會合作。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結合起來,設置自評、互評、小組評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家長成為評價的主體,使評價更加真實合理。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實踐,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領悟,理解知識的價值,形成認知,并將道德要求內(nèi)化為品德。
【參考文獻】
[1] 胡興松. 體驗教學[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
[2] 趙會祥. 初中政治活動課的研究與實踐[J]. 才智,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張莊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