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玉
楊 花
從流亭機場出來,太陽晃得人睜不開眼。長沙已陰雨連綿了一個月,這時乍逢陽光,有撿了金子的竊喜感。仰頭望著一碧如洗的藍天,打個大噴嚏,通體一下子清爽起來。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飛奔,恍惚間,就見漫天的白絮迎面撞來,雖隔著擋風玻璃,我還是下意識地將身子往后一仰??善鋵?,那些輕盈的東西是撞不進來的,甚至還沒等到撞上玻璃,就敏捷地閃過去了。一小朵,一小朵,精靈似的。
雪花?當然不是。陽光這么強烈,怎么可能有雪花呢。那就是楊花,或柳絮了?司機小伙子給我的答案是楊花。公路兩旁高高大大的全是楊樹,現(xiàn)在正是開花季節(jié)。每年四月底,陽光若是強烈,風恰到好處,楊花便會舞得瘋狂……
這一趟青島之行,來得真好。就憑眼前這番奇景,就已經(jīng)足夠了這金絲般流瀉的陽光,映照著瑩瑩閃亮的楊花,加上一百二十碼的車速,我枯裹的靈魂突然間豐舒起來,雀躍的童心也穿越歲月,撲回胸中。我按下車窗,把手伸出來,嚎著叫著,想抓一把飛絮??蛇@些東西太機敏了,像個小姑娘,一閃身子,躲過長者伸過來要摸頭的手,笑吟吟地跑開了。我連一朵都沒握住,只有涼風如水般潑擊手心。
小伙子卻驚叫起來,“呀,快把窗關上?!痹瓉?,這調皮的楊花,你想親昵它,它卻遠離你;當你安靜時,它又悄然靠近,不但會在你的車里房里東躲西藏,讓你掃不盡掃;更有促狹者,甚至會順著你的鼻孔,去訪問你的肺腑,那時你就有鐵扇公主的苦惱了。絲絲縷縷,比牛毛還細,比花針還細,自然比孫猴子更無覓處。
悻悻關上窗,心里覺得小伙子未免夸大其詞,但心情卻沒有黯淡下來。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窗外,腦海不由涌出詞來,待吟到嘴邊,才發(fā)覺是蘇軾的《少年游》:
去年相送,馀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眼前楊花的確似雪,可若要細究,還是有區(qū)別的。落雪雖比雨輕,但比楊花還是要重些。我從它們掠過的軌跡就可以確定。很奇怪,不管是雨雪,還是飛花,斜掠下來,在與車子相遇一剎那,都會往上抬升,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拋物線。如果不是我的錯覺,那么這個二次函數(shù)拋物線究竟是怎么形成呢?真是奇怪。
很顯然,楊花的運動軌跡,離心率是最大的,它的弧度也最柔緩,它的拋物線也最完整。來不及飄下,就趕緊上揚,擦著車玻璃飛過去,無聲無息的。微雨和飄雪則不及它的輕敏,往往會撞著車玻璃。雨線如撲,撲得玻璃沙沙作響;飛雪如入,雖然輕柔,可細聽,也能辨出群蠶吃桑般的微聲。我不知道,在那一刻,它們二次函數(shù)XPY數(shù)據(jù)分別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小伙子終是同情我了,選一個??奎c,讓我下車。我滿心歡喜地跨過圍欄,屏住呼吸,去掬青草上那一層瑩白。這回真真切切地握在手心了,那真是比棉花還要輕柔啊。手要無比小心,它才不會驚飛。抬眼遠望,春末的青草已白茫茫的一片,可楊花仍在漫舞。明知不是雪,但稍一恍惚,又會把它當作一場春雪來看待。一場暖暖的糅雜著縷縷陽光的春雪。
沒來由就嘆了口氣,“自在飛花輕似夢”,也許只有這種楊花,才配得上“輕似夢”的比擬吧?
要說,這等溫柔之物,應該是生在水鄉(xiāng)江南才對。可其實,我在南方生活幾十年,從未見過這般景致。我不知道這究竟為什么?或許是因為江南春末陽光太少雨水太多?陽光不足,花開不旺;雨水太多,則花沉不飛。那么,同屬江南的余杭,能見到蘇軾詞中那樣的景致嗎?也許是詞人把北方的記憶嫁接到江南了吧?噫,看樣子還得選個日子,去余杭一趟。不為別的,就為看看四月的余杭,楊花是否如雪?
嶗 山
想象中,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的嶗山,應該跟電影《指環(huán)王》里的風景差不多,奇峰拔地而起,古木遮天蔽日,隨便扔進去百萬大軍,都驚不起山禽野獸半點動靜。
實際上,嶗山不是這樣的。嶗山也叫牢山,可它不牢,它像天神巨大的心臟,被另一位更兇狠的天神給拍碎了,到處都是觸目驚心的大小石頭,散亂疊架,毫無章法可言。面對這一坡又一坡,一溝又一溝,胡亂橫陳的石頭,我的心,陡然間變得茫然起來,凄惶起來,零亂起來,仿佛有不可把控的大事隨時發(fā)生,要讓我的命運毫無邏輯地轉彎。
這一山裂石,嚇著我了。
對蜉蚍般的人類來說,陸地是浩瀚的,但對于海洋來說,整個陸地怕只是它油鍋里的一塊炸糕,載沉載浮,已不知被時間的巨手翻撥過多少回,揉搓過多少回。要不然這一山石頭也不會亂成這樣,亂得幾乎都無法審美了。
歸來后,閑翻古人對嶗山的品賞,竟全然不是我這般感受??磥碇挥形疫@個心思細膩、意志柔弱的南人,才會把一山崢嶸氣象當成一山猙獰來審美。
相對來說,我還是喜歡南方的山林一些。若講雄奇險峻,天下之山,莫過于張家界。可張家界那些山峰被茂密而高闊的雨林擁抱,被無處不在的苔蘚侵染,囂張之氣完全給消彌了,虛化了,仿佛怒昂的張飛被丟進后宮三千佳麗中,完全沒了戾氣。以致游完張家界的奇峰異石,我作詩云:秋來武陵披紅妝,天皇地母拜高堂,美色醉殺仙宮客,橫躺大野露莽陽。真是罪過呢,那一根根怒拔沖天的石峰,竟被我比作神仙們小小的陽物了。
海洋的沸鼎相同,時間的巨手一般,南方之山,肯定也有亂石橫陳,但全被山林掩映了;遮不住的,則是高石巨峰,聳立在林木間,其雄偉之狀與藤柯蔓枝的陰柔之姿互相襯托,交錯成趣,自成美景。相對來說,嶗山還是少了些植被。藤木是巖石的衣裳,衣裳太少,莽漢般的嶗山遮不住一身鋼筋鐵骨般的腱子肉,才會讓人乍見之下惶然無措。還是好比那莽張飛,十萬火急闖進劉備的后宮,讓所有柔軟的目光都猝不及防。
現(xiàn)在,我終是明白,為什么古人畫山,多喜危峰怪石、旋巖盤壑,而稀疏的虬木,竟然只是點綴。真正的山,怎么可能是這樣的呢?當時不以為然,以為畫家們造景抒情,設物言志,已超出了藝術的夸張?,F(xiàn)在才知,他們不過是寫實而已。那時的我,真是井蛙呀。
好在,嶗山花多。四月的南方,已是“開到荼蘼花事了”的時節(jié),但在嶗山,正是旺春??鋸堃稽c地說,幾乎所有能開花的枝頭都有花朵綻放,而且密密麻麻,擠匝簇擁在一起,什么花,都是怒放的模樣,都是云蒸霞蔚的模樣,都是舉火燎天的模樣,真是太奇怪了。仿佛是憋了一肚子的氣,也憋了一肚子的勁,要與南花較個長短:你雖然開得早,但我開得多!開得足!開得濃烈!開得不管不顧!開得要死要活!endprint
不說桃李、茶花、海棠、櫻花,就單說丁香吧。這種植物,一直以來,我只在詩詞中見過,什么“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什么“無意爭春,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睅缀跛性娫~給我的印象,丁香都是一種單單瘦瘦、小小巧巧、哀哀怨怨的小女子模樣,誰知嶗山的丁香竟開得這么恣意妄為?一樹樹,千朵萬朵,團云疊霞的,竟可與雍容華貴的牡丹爭奇斗艷。明明是十字花科,不少花朵竟還開出了五瓣來,這是要奪造化之功呀。
對了,還有那溪水,也仿佛要與海水賭一口氣。別處的溪水都是清澈無色的,可嶗山北九水的溪水一潭潭,一灣灣,要么縹碧,要么靛藍,要么翡綠,要么瑩白,要么黝黑……總之,旁邊的大海有多少顏色,它就能變出幾多顏色來。簡直是小小哪吒在與龐然大物的如來佛斗法呢??蓫魃竭@一脈彎彎繞繞的溪水,顯然就是東海給醞釀出來的,母女之間,斗什么斗呢。迷失在深山的子溪,不要多久,就會與母海匯在一起,再也分不出誰是誰。
道 士
最初知道嶗山,是因《聊齋志異》里的短文《嶗山道士》。說是嶗山里有一個真道士,法力超凡,能造幻成真,照現(xiàn)在玄幻小說的說法,就是他的虛界幻境道已達到了究極層次,讓人神往之至。另一個假道士,吃不得苦,才學了一點法術毛皮,就急著回家賣弄,結果一頭撞在墻上,額上起了個老大的包,在妻子面前出了大丑。
至此后,嶗山在我的想象中,就與道士結了緣,嶗山就成了道士的代名詞。仿佛那溝溝嶺嶺,樹上樹下,洞內洞外,都藏著修真的道士。仿佛天下的道士只能放在嶗山,放在其他地方,就有做假的嫌疑。直到少年時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才知道道士武當山上也有,峨眉山上也有,其修煉的高度和純度,不比嶗山道士差。及再長,又得知天下名山,幾乎都有道士在盤修。
今日到嶗山,發(fā)覺這里雖沒有盡納天下道士,但這里可能是天下最適合道士修煉的地方了。
“逆天改命”是道士修煉的本質,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是也。從楊朱、老子,到莊子,道家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楊朱的“全生避害”說。可世事復雜,有時避無可避。二是老子的“隨物變而己變”說,但世事無常,總有些事情發(fā)生在意料之外。三是莊子的“齊生死、一物我”說,超越現(xiàn)實世界,從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生死物我。后來的道教雖與道家不盡相同,但根宗卻在道家,但凡道士,都有超脫凡塵,不食人煙的味道,這也是他們追求的方向。
不信天命,不信業(yè)果,力抗造化,勇猛砥礪,一往無前,以求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可以說,道士們時時刻刻都在跟自己過不去。這種苦日子,讓我想起故鄉(xiāng)瑤村的棕樹來了。
瑤村的棕樹,一出生就像個忍者,把自己與外界孤立起來,仿佛有某種神秘的使命在等待它們,其昂揚向上、不蔓不枝的姿態(tài)就是一副修心煉性的姿態(tài),就連它們的葉子也一片都不旁逸,全是圍繞主心生長,一副保駕護航的模樣。紗網(wǎng)似的葉柄把主干裹足般纏得緊緊的,留給主心的只有一片小小藍天,所以主心只能心無旁騖地往上沖。也許是怕受南方鶯歌燕舞、花嬌柳媚的影響,它才會一開始就讓佛手般的葉子,把自己圈成一個獨立的王國。
道士們選在嶗山修仙,就不用為外境分神了,怪石嶙峋的嶗山就如玄幻書中的修真秘境,其氛圍與道士的精氣神、心魂靈是非常一致的:嶗山能以其山高助人心,以其石危砥人靈;以其海哮聚人精,以其峰險礪人魂;以其風狂揚人氣,以其溪甘養(yǎng)人神。對了對了,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山珍野果,更是讓那些忌葷腥的道士們甘之如飴。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可在嶗山,櫻桃都不需栽培,隨便哪塊石縫,只要有點土壤,就可以長出茂盛的櫻桃來,現(xiàn)在是四月,櫻桃剛花消蒂結,滿樹都是火柴頭大小的青果,想必再過一些時日,黃黃紅紅,枝頭繁星滿天,將是何等熱鬧的盛況?《西游記》里所說的花果山會不會就是嶗山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
道士們在這種場域修煉,肯定有事半功倍之效。也難怪偏僻嶗山,竟有道觀七八十家之多;也難怪嶗山歷代道士,幾乎都是長壽之輩。某些最后不知所終的道士,說不定真的掙脫塵束,羽化成仙了呢。
細細想來,道士還真是人之異類呀。他們不服從造物主的安排,想脫離造化的軌道,要為人類趟出一條新路。他們想操控自己的機能,掌握自己的命數(shù)。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挑戰(zhàn)身體的極限。我想他們經(jīng)過這樣的日修月煉,到后來,身體里的基因,肯定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有些不同了。
可惜的是,道士一般不準婚娶,能夠婚娶的,也沒個律則約束。要不然道道結合,道娶道,道生道,代代相傳,變異基因日積月累,人類真有可能培育出一支神奇的種族來呢,個個如傳說中的彭祖,壽辰八百。
我是個懶散之人,沒有逆天改命的勇氣。生命的出現(xiàn)本屬偶然,早歸遲去,在我看來,都沒多大意義。這樣的心性自然與道教宗旨格格不入,所以平時也沒刻意關注其教義清律?,F(xiàn)在想來,還真有些遺憾,要不然,現(xiàn)在就可以和這里的道士好好攀談一回了。要知道,我喜歡的一個道士,全真派的邱處機就曾在這里“安營扎寨”,廣布德義。這位老人,晚年還不顧齡高路遠,奔赴中亞,想把既無文采、也不風騷的成吉思汗從好戰(zhàn)的泥潭里超拔出來,可惜那莽夫不問蒼生只問長生。邱處機抱憾東歸,最后郁郁終于東歸途中。讓人感嘆之余,不免肅然起敬:志欲超然物外,心腸纏于塵世。了不起呀。
很顯然,相對于把改變自身作為奮斗方向的道教來說,現(xiàn)代文明則是以改變人類的外部環(huán)境作為努力的方向。這會兒,我倒是期盼,道教真能逆天改命,繼而把全人類領到另一條路上去。到那時,這百孔千瘡的現(xiàn)代文明是不是就可以棄之如破履了呢?
噫,這么一說,我突然有種入道的欲望了。我發(fā)覺,逆改天命,除了毅力,還要童心。把自己這具皮囊每日好奇地研究來試驗去,這不要顆童心么?童心我有呀,我只是吃不得苦。入道后,我做不了仙道,但我可以做個參謀呀,攛掇某個童心熾盛的老頭,在道教中立一新派。想一想,都好玩得不得了。
我突然又有念頭冒出,道教新派若與研究基因工程的生物學家合作,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吧?endprint
棧 橋
風從海上來,雖是四月,仍帶些寒氣,讓棧橋上的游人身子都有些發(fā)緊。風把波濤揉成碎片,風讓遠方變得迷離,風使目光幻出凄清。都說棧橋是青島的標志,原本歡喜的游興,突然間沒了蹤影。佇立棧橋盡頭,透過鷗鳥的翦翅,極目遠眺,忍不住就嘆了口氣。回頭再打量那一片保存完好的古城,竟生出了一種慈悲來。
棧橋雖好,總督府、八大關、花石樓、公主樓雖好,但都連著一段屈辱的歷史。就好比身上一顆惡癰,雖挖了毒肉,但驚心的傷疤還在。這一片獨好的風景,便是就著傷疤,在身上紋出的一只蝴蝶罷了。肉眼雖已看不見傷疤,但只要用手去觸,硬硬的肯定還在,甚至還有隱隱的痛感。
我不知自己怎么了?這會兒居然想起北京的某位朋友來了,從民主斗士一夜翻轉成民族主義者,他受盡了圈內人的誤解??善鋵嵞?,并非所有人的四十都是不惑的年歲,就如我,入了四十,清醒和迷茫都成雙倍的了。書讀得越多,腦子越亂。但有一點我變得異常清醒:那就是,人文思潮多數(shù)時候就像多棱寶石的各個棱面而已,決不是敵我雙方架起的刀戟。那些非左即右、非白即黑、非對即錯的對立觀念都是幼稚的、可怕的。朋友的轉變,只是他思想的蔓須從一個棱面攀援到了另一個棱面,就像這會兒,我掠過曾經(jīng)德占區(qū)日占區(qū)的白墻紅瓦,把目光投向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時尚樓廈,它們犬牙交錯,不就共存了嗎?甚至大有相得益彰的意味。我慶幸當?shù)卣疀]有急著洗白歷史,把古城推倒重來,而只是把“傷疤”紋成了美麗“蝴蝶”。由于地理、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多種文化和思潮曾在青島搖曳生輝,并行不悖。當年不管是左翼右翼,還是自然派作家,都在這里寫出了他們一生中特別重要的作品,比如沈從文、老舍等等。
還有,對我們來說,青島只是一座集經(jīng)濟文化旅行于一體的現(xiàn)代都市,可從戰(zhàn)略的眼光看,無論何時,青島都是一座軍事重鎮(zhèn),是國家的海洋哨卡。所以在青島,最前沿最美麗的海灣都駐扎著軍隊。遠方永遠如謎,但有強大的國防作后盾,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怕把謎底揭開。棧橋如迎客矯龍,有威武之師拱守,我們也不再擔心迎來的是兇頑殘敵。
一門門人文科學,就好比一滴滴濃度不一的酸堿液,要在社會這張巨大的pH試紙上探求個現(xiàn)世結果來。也只有試過了才知道,青島,還有這個古老的國度,哪些液體才能讓它變出更美的顏色來。
從天海處收回目光,凄楚的心變成一點點安寧起來。我慶幸自己,四十歲過后,不再敵視任何思潮,也不再鄙薄任何制度。人文科學的真理從沒有掌握在哪一方的手里,大家不過互相補充、互相鑲嵌而已。觀點可以交鋒,但不可彼此絞殺。一川芳草之所以凄美迷人,是因為被東南西北的風梳理過。如果長年只有一個方向的風,它們必定呈傾倒狀。
古城風物,竟引出我如此感慨,這是我想不到的。
站在棧橋上,目光戀戀地越過抓螃蟹、拾貝殼的身影,越過海濱花松間雜、芬芳四溢的綠化帶,越過車水馬龍、纖塵不染的柏油路,越過透明亮麗、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不知是誰一句矯情的臺詞竟冒上心頭:我愛這現(xiàn)世的繁華。
以前老不愛出門,覺得日光之下無鮮事,后來對長沙人事起了厭心,才逼著自己出來走走。這很好,至少在棧橋這會,我感覺有某種新東西在體內滋生,就像這晚來的春天。呀,這居然是我今年遭逢的第二個春天呢。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想來詩人是把地理物候給搞反了,江南春歸早,只有從南方去往北方,才有可能趕上春,我這不正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