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益君
摘 要:本文旨意有三,一是邱妙津與王爾德,這兩個跨越時代、國籍和性別的人,在《蒙馬特遺書》與《自深深處》均采用“書信”格式創(chuàng)作的著作中,創(chuàng)作初心的異同;二創(chuàng)作格式及手法的異同;三是貫穿全書的作者靈魂的蛻變。本文全部意義僅出于對愛情的敬畏。
關鍵詞:酷兒;同性文學;書信;《自深深處》;《蒙馬特遺書》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014-02
一、《自深深處》和《蒙馬特遺書》創(chuàng)作初心的異同
《自深深處》和《蒙馬特遺書》是兩本跨越了時代,國籍,性別的偉大作品,英國的王爾德,臺灣的邱妙津,都以同樣的創(chuàng)作形式為自己的伴侶呈上了一部嘔心瀝血之作。
王爾德的《自深深處》寫于“雷丁監(jiān)獄”,這是一次因為失敗的控訴而導致的落獄。面對此時身在花花世界的波西,他拿起筆,寫下:“經長久的,毫無結果的等待之后,我決定還是由我寫信給你,為了我也為了你?!鼻衩罱虻摹睹神R特遺書》寫于巴黎,因為絮背叛性質的離開,邱妙津寫下:“這個寬恕的主題,關系著救我自己,也關系著救絮”。
當反反復復閱讀完兩本書,書中帶有相同意味的話語便很容易抓住了,王爾德在雷丁監(jiān)獄里提筆寫前在監(jiān)獄里等待波西,日復一日,不見波西身影,甚至連一封信一個字都沒見到,多少失意,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長久,毫無結果的等待。
“為了我也為了你”。寫長信的原因不是抒情,思戀,而是控訴。王爾德與波西之間,坎坷不幸,令人痛心疾首的友誼,讓王爾德終究以身敗名裂而結束。王爾德告訴波西:“一遍又一遍地把信重讀,直到它將你的虛榮心除滅”。這是為了波西。
為了自己,雖然王爾德承認過,波西與他在一起時絕對是他的藝術克星,咎責難辭。但他也承認,藝術生命與為人處事的關系,在這其中,波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這個寬恕的主題,關系著救我自己,也關系著救絮”。從《蒙馬特遺書》一題目就能發(fā)現,這部作品是一封遺書,至少,邱妙津也是懷著一份向死而生的心情寫下的一字一句。這封遺書,她希望能拯救起自己。生活在異鄉(xiāng)巴黎的邱妙津在與絮度過了一段時間的“婚姻生活”后,因為絮精神與肉體的背叛,邱妙津不堪負荷,曾多次想一了百了。而這封遺書,是她寄予的最后希望,希望通過炙熱的文字,拯救自己的心緒。這是她對于自己。
對于絮而言,她的拯救是寬恕。背叛于邱妙津而言是徹底的暴擊,使邱妙津心里生出了恨,如邱妙津所說:“如果連這最后寬恕她的努力也失敗,我也不可能活在一個如此深恨她的軀體里,我必將死?!睂π醯恼戎苯雨P乎邱妙津自己的生命延續(xù)。
在《自深深處》與《蒙馬特遺書》兩書中,作者均采用了書信格式的格式展開敘述,在內容中,在他們情緒的宣泄上,王爾德怒斥波西的品行,邱妙津深恨著絮的背叛??稍趧?chuàng)作目的上有著難以置信的相似點,他們的主題都關于著“罪與寬恕”,“為了你也為了我”,“救自己與救你”,這樣的雙向性使書信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大程度,不簡單的作為抒意工具。
當然,兩部作品的書寫目的當然從一開始就有著極大的不同,王爾德在監(jiān)獄,邱妙津在將死之際,情形看似差異不大,但王爾德心懷波西的靈魂,向往著出獄那天,邱妙津卻永遠地失去了絮,猶豫著生與死的問題。
偉大之處在于,他們提筆那剎都非只為了自己,而更重要的是為了伴侶。他們深處險境,勿忘愛欲之永恒。
二、《自深深處》和《蒙馬特遺書》創(chuàng)作格式及手法的異同
《自深深處》與《蒙馬特遺書》都有別于傳統(tǒng)信件的組成方式?!蹲陨钌钐帯肥峭鯛柕乱话司牌吣暌恢寥聦懗傻囊徊块L兩百頁的長信。書信格式十分簡單,從稱謂到落款,中間段十分流暢,沒有絲毫中斷。時間線索自然也是按照順序形成的。在王爾德對波西驕傲、暴躁、道德等品行的控訴過程中,穿插了許多事例,作為王爾德回憶的內容,間斷出現在各個地方。整封信讀起來就像一篇一氣呵成的作品。
《蒙馬特遺書》是邱妙津于一九九五年四至六月寫成的一篇由二十封書信組合成的遺書。每一書各成一章,有獨立的內容,而在每一封書信下都附有日期,且日期是連續(xù)性的,如邱妙津自己在《蒙馬特遺書》中講到,每封信她都是會寄給絮的。所以同樣按照時間線順序創(chuàng)作的邱妙津大多數寫的都是實事。
格式上,兩位作家的差異十分大,不排除性別引導的因素,邱妙津心思縝密,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排版問題,在文中,多次出現了為書信內容寫小標題的情況。相比起來,王爾德的書信雖稍短一些,可結構看似不夠清晰,顯然,就他自己和波西來說,閱讀一定十分容易。不能怪作者書寫時排版的問題,他們一開始都沒有想過將書信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到公眾視野里。換一個說法,對于王爾德和邱妙津的兩本作品而言,是書信塑造出了作品,而非作品由書信組成。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式。也正是因為王爾德和邱妙津一開始從未考慮過將書信整理合成作品,現在才會有如此真實,情感豐富的作品出現。
三、貫穿全書之作者靈魂的蛻變
“酷兒作品”中書信式敘述的曼妙就在于這里。如上文所提及的內容,書信是傳遞信息者與接受者的溝通,其中有著極其豐富的信息內容,且接受者必定還會因此產生反應動作。然而,在這個信息由頭至尾的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作者對所傳遞的信息的改動。隨著作者思想的進化,我們不難在這兩部作品中發(fā)現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這并非作者思緒不清,卻是我們有幸觀望了一個作者整理自己思緒的全過程。
對讀者而言,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對作者而言,這是在創(chuàng)作中靈魂的蛻變。
王爾德在《自深深處》開始一直提到的都是對波西的抱怨,控訴,對自己的悔恨,而通過書信,他逐漸發(fā)現了波西之于自己,自己的藝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位后,他選擇了接受,了解。才有了書信末尾他說的:“不要怕過去,假如人們說過去的事無可挽回,你別信。過去,現在和將來,在上帝眼中不過是一個瞬間罷了”。王爾德不遺余力地勸說著波西,同樣,他也在勸說著自己。不管世間的眼色如何,他承認了自己的所親所愛,并且全全接受。邱妙津亦是如此。從怨恨,到自省,她完成了對絮的理解,雖沒能解放自己的肉體,但她終于把自己對所有人的情感整理清楚了。完成了離開前的心愿。
對于王爾德和邱妙津來講,藝術始終是存在于他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王爾德—基督乃浪漫主義運動的先驅,藝術生命于為人處事的關系。邱妙津—安哲羅普洛斯。他們對于藝術的感悟,分別都用了大段來書寫自己對其的理解。
“藝術上今生今世能達到多少并沒有關系,愛你甚至比我藝術的命運更重要”。邱妙津說。藝術對王爾德和邱妙津來說就是生命,但當這個靈魂伴侶出現時,他們做了完全一致的選擇,或者是說他們這才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非藝術,而是愛。
“愛欲”最后的規(guī)則就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性欲”—“愛欲”—“死欲”,三者最強的時候是一致的。邱妙津如此,王爾德也是如此。認識到這些都多虧了自己所愛的人,從生活到藝術,藝術回到生活,整個蛻變過程就是在愛別人與認識自我的書信中形成的。
作者內心最柔軟的一部分完全展露在了面前,本只是說給伴侶的話,寫給伴侶的字,現在已經成為了可閱讀性作品了。更多的人是盼望著能夠通過這些最真實的字句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了解那個時代。作為商品書,被擺上書架的兩本書都仿佛有預見性般。《蒙馬特遺書》在開頭寫了這么一句話:“若此書有機會出版,讀到此書的人可有任何一書讀起,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連貫性,除了書寫時間的連貫性之外”。
參考文獻:
[1]邱妙津.蒙馬特遺書[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8).
[2](英)奧斯卡 王爾德,朱純深(譯).自深深處[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08).
[3] 羅顯勇.論20世紀90年代臺灣小說中“酷兒書寫”的現代性[J].中南大學學報,2011.
[4]艾尤.放逐式的同性情欲之女性欲望表達——以朱天文和邱妙津的同性戀代表作為闡釋文本[J].北方論叢,2007.
[5]趙荔紅.悲愴的意義——評王爾德《自深深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陳閩璐.女同文學敘事比較——以霍爾和邱妙津的同性戀代表作為闡釋文本[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