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瑋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物理作為一門最接近生活的自然學科,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淺談“追問、設問、猜想、假設”對物理教學的幫助,希望可以得到一線教師的共鳴,以優(yōu)化物理教學。
關鍵詞:追問;設問;猜想;假設;物理教學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實驗觀察中發(fā)現有關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思維開發(fā)非常有幫助,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義。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究竟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追根溯源還是教師要“智慧”,教師首先應該設置好精彩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欲望,誘導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教師教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學生不能從中發(fā)現問題,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夠高效的學習知識,對學習就漸漸的失去了興趣。所以教師應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大膽猜想和假設,這些都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發(fā)展趨勢或者本質規(guī)律進行歸納。大膽的猜想與假設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利用豐富的生活經驗結合具體實踐操作形成的。比如說: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可能和物體體積有關,可能與物體質量有關,可能與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等等,在猜想的過程中學生有錯誤也沒關系,給學生錯的機會,這時候應該給予學生肯定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排除確定最終的猜想。借著托爾斯泰的話語:“成功的教學不應該是強制的,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對于物理教學更因如此,學生只要對物理知識感興趣,接下來就是水到渠成。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正是他努力學習,鉆研知識的動力。但這不是每個學生都與生俱來的,其中需要加入教師的智慧,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趣味問題或者問題情景,問題與情景就是“導火索”“催化劑”,這源于人的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心理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學生領進“門”。在好奇心得驅使下完成現象解讀和分析,并且從中獲取相應的知識。教學模式的結構始終貫穿著用問題引領,問題既是教師教學的起點和知識的主線,也必須是教學的終點的思維延伸。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僅是為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和發(fā)現新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提出猜想和假設,在此過程中學習知識。學生猜想、假設、質疑解決問題的過程既可以對信息篩選又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的物理課堂只要教師用心研究教材和學情,不難發(fā)現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穿插追問式教學,例如:學習了大氣壓強后,學生基本了解了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產生的原因,繼而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節(jié)課當中給學生探索的機會,設計合理追問題目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比如:播放飛機外觀和內部構造、鳥的翅膀圖片。1、提問:我們都知道飛機是鋼鐵之軀,質量很大,但為什么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翔?質量很小的人為什么不能飛呢?2、飛機的機翼和鳥的翅膀有什么異同點? 3、飛機在天空飛行時候與什么接觸了? 4、是什么讓飛機飛起來了?5、機翼的構造如何?6、這樣的構造會帶來什么呢?逐步引領孩子走向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達到教學目的。然后在演示硬幣跳柵欄、用漏斗吹乒乓球、“天女散花”等???孩子們通過觀察這類現象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步步追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欲望,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探索,在探索中得到問題的答案,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再例如:學習溫度這節(jié)課,先給學生觀察溫度計后,針對學生對溫度計的描述,提出一些問題: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為什么做的這么細?C字母的意義是什么?之前學習過測力器材刻度尺,將刻度尺的知識遷移過來,提問既然是測量溫度的儀器我們改如何讀數?如何記錄?再通過具體測量來實踐,實踐過程中發(fā)現溫度計使用的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就這樣一步步引領學生,教師的問題搭建了一個“生態(tài)”的平臺,學生在此平臺上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都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的,而是學生掌握了“技術”自己參與到教學中獲得的。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引領問題的設計主要分為兩方面:1、課前問題、情景設置,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生活的經驗來設計問題或者通過觀察具體實驗現象兩個方面或者通過你類比遷移的方法設計問題,從而達到一個追問引領思維的目的。2、課堂中即時生成的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問題才能使學生不斷的探索下去。無論是課前問題還是即時生成的問題都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適宜學情的難度、教師獨到的發(fā)現角度,這樣的問題才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師在用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猜想時候一定要注意,最后應該讓學生說出猜想或者假設的依據是什么?從而通過有效的問題了解學生思維軌跡,然后針對性的講解和引導。
無論是什么模式的教學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具體內容、學生差異做相應的變化。用教師的智慧撥開學生眼前的烏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育人的路還很長,還需要不斷努力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