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學明
常州府中學堂,是錢穆的母校。他的同學里有著名文學家、詩人劉半農(nóng),瞿秋白是他的師弟。這不禁讓人好奇,他們究竟遇到的是什么樣的老師,可以教出這么大名鼎鼎的學生?
重讀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師友雜憶》,錢穆記錄的幾則師生軼事,讓人頗多感慨。
錢穆所在學校的老師,考試時各有特點,不僅是個人特征,或許還是時代特征。
錢穆講,文史大家呂思勉給他們講歷史、地理兩門課程時,年僅二十五歲,在老師中最年輕。他上地理課,必帶一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印中國大地圖。先將各頁拆開,講一省,擇取一圖,在小黑板上畫一十字形,然后繪出此省之邊界線,說明此一省之位置。然后再在界內繪出山脈及河流湖澤,說明山水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鎮(zhèn)關卡及交通道路等。
一次考試,出了四道題,每題二十五分。錢穆尤其喜歡有關吉林省長白山地勢軍情的第三題,一時興起,刷刷寫了很多,不料考試時間已到,故整張試卷僅答一題。呂思勉在辦公室閱卷,有幾個同學隔窗偷看,見其閱錢穆試卷時,在卷后加了許多批語,寫完一張,又寫了一張。這些考卷本不發(fā)給學生,只批分數(shù),因此不需加批語。而呂思勉手握鉛筆奮筆疾書,寫字太久鉛筆需再削,為省事,他用小刀將鉛筆劈成兩半,將中間鉛條抽出不斷地寫下去。最后不知其批語寫了多少,也不知其所批何語。但錢穆僅憑這一道題就得了七十五分。可見,當時學生的答卷觸動了老師,老師因此破例給學生打了高分。如今,遙看這件趣事,不禁讓人感慨,如此重視人生底色和健康品格的素質教育,不知后來為何就轉為專注瑣碎的細枝末梢,舍本求末的應試教育了。
還有一位姓徐的數(shù)學老師,性格怪異,人稱“徐瘋子”。有一次月考,這位徐老師也出了四道題,其中一題為:“1-?-?-?-?……等于多少。”錢穆思考了半天,忽然想到《莊子·天下篇》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之語,遂將答案寫為“0……1”。
徐老師認為這個答案正確。他跟學生們說,試試你們的聰明而已,答不中也沒什么關系。但能把哲學問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來考學生,并對答案持開放態(tài)度,這樣的老師如今還有幾人?
錢穆還回憶,當時學校里設有“藝班”,分為多組,學生們可自由選擇。錢穆家七房橋有世襲樂戶丁家班,專為族中喜慶宴會唱昆曲助興。錢穆自幼耳濡目染,頗有興趣,于是選修昆曲組。笛、笙、簫、嗩吶、三弦、二胡、鼓、板等各種樂器,生、旦、凈、丑等各種角色,均有涉獵。他還專習生角,唱《長生殿》劇中的郭子儀,舉手投足像模像樣。吹簫尤其成為錢穆生平一大樂事,他每感孤寂時,便以簫自遣,其聲嗚咽沉靜,如同身處他境,軀體悄然游蕩在天地之間。
錢穆少年讀書至今已經(jīng)一百多年,念彼時之性情,想今日之功利,豈不讓人痛心。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城鄉(xiāng)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