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教師是培養(yǎng)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業(yè)的第一資源。為引導廣大教師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本刊本期刊發(fā)了《“拐杖教師”吳才有》這篇通訊,真實記載了東安縣大盛中心小學教師吳才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jīng)得住磨難,在寒暑更迭的歲月中守望孩子成長,在鬢角漸白的青春老去中譜寫鄉(xiāng)村教育之歌,用一位普通教師的大愛詮釋了“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內(nèi)涵。
有愛才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作為教師,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為社會、為民族培養(yǎng)出棟梁之材。為了踐行“長大后,一定要當一名人民教師”的誓言,吳才有不改初心,刻苦學習,初中畢業(yè)時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心無旁騖地報考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他毅然決然回到家鄉(xiāng)從教,幾年后又主動要求調(diào)到更偏遠的教學點從教。面對清貧的生活,吳才有心中沒有絲毫的失落,反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中。在吳才有看來,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忠誠,就是對自己理想信念的忠誠,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更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有愛才有責任擔當。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吳才有始終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遇到因貧輟學的學生,他慷慨解囊;遇到無人照料的留守兒童,他和妻子當起了“臨時家長”;遇到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不厭其煩,與學生一道尋找學習的“金鑰匙”……在吳才有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愛———不僅關(guān)心學生的物質(zhì)生活,更關(guān)心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始終做到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用真心呵護和鼓勵每一位孩子進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與擔當!
有愛才有執(zhí)著堅守。有人說,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犧牲、選擇了奉獻、選擇了付出。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良知,盡最大努力滿足每個家庭100%的希望,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人民信得過的合格老師。吳才有就是這樣一位老師。當他飽受因公致殘的病痛折磨,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的時候,他卻因為惦記著“孩子們的課再也耽誤不得了”而拒絕“病休”,以驚人的毅力,把病床搭到了講臺邊,用拐杖撐起了一位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偉岸人生。26年的堅守,鑄就了吳才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誠師魂!
教育是塑造人心靈和靈魂的偉大事業(yè),愛學生、愛學校、愛教育事業(yè)是教師厚重的職業(yè)底色。我們期待,吳才有身上這種能把堅冰融化、能使枯木逢春、雖身殘卻志堅的人間大愛,感染和激勵三湘四水的老師們,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用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做出自己新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