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珍妮特·溫特森:向著那明亮的地方

2017-09-27 18:24:14KiaraTan
小說界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溫特森珍妮特莎士比亞

Kiara+Tan

時間:我令少數(shù)人歡欣,我給一切人磨難,善善惡惡把喜樂和驚憂一一宣展;讓我如今用時間的名義駕起雙翮,把一段悠長的歲月跳過請莫指斥:十六個春秋早已默無聲息地過度,這其間白發(fā)紅顏人事有幾多變故。

——威廉·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第四幕》

此刻恍如時間的開端,有時這并不要緊,此時彼時是晝是夜,有時也不要緊。有時,你在,就已足夠。此刻并不是時間停止或開始的瞬間。只是時間。只有你。抓緊這一刻便能開啟一生。

——珍妮特·溫特森 《時間之間》

“所以,等會兒的采訪中你打算問我什么?” 講座結(jié)束后,離開建投書局的路上,珍妮特·溫特森突然轉(zhuǎn)身問道。

她的步伐略顯急促但十分堅定。

于是,在腦中過了一下問題清單,挑中了那個本該用于緩和氣氛的暖場問題:“比方說……有機蔬菜的生意怎么樣了?”“好極了,我剛和水果拍了照片,現(xiàn)在你要和我聊蔬菜。還不錯啊,不過那畢竟只是門生意。生意和寫作完全是兩回事?!?被灑水車濕潤的路面微微映出信號燈的紅色,襯得她清癯的輪廓格外分明。

今年夏天,珍妮特·溫特森從英國飛到上海,為了她的新書《時間之間》。

活動持續(xù)了一整天,珍妮特·溫特森已很是疲憊,但還是耐著性子繼續(xù)該完成的工作,比如我們《小說界》的專訪。

我們話鋒一轉(zhuǎn)聊到寫作,她似乎又有了精神,開始滔滔不絕。

2016年是莎士比亞辭世400周年(1616-2016),由弗吉尼亞·伍爾芙創(chuàng)建的英國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也由此開啟了“重述莎士比亞”的計劃,他們聯(lián)手全球七位頂尖作家改寫莎士比亞作品,在現(xiàn)代時空下重新演繹經(jīng)典,而這個系列的首發(fā)作品便是英國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時間之間》(The Gap Of Time),改寫自莎翁晚年劇作《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冬天的故事》首演于1611年,這部距今四百多年的戲劇,卻與珍妮特·溫特森本人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都不乏淵源,甚至連名字都有微妙的呼應(yīng):溫特森(Winterson)這個姓氏對應(yīng)著“冬天之子”。她在《時間之間》里寫道:“過去的三十余年里,莎士比亞的劇本始終是我的私人讀本,所以我才寫這部改寫版小說……這個劇本講到了棄兒。我就是個棄兒。這個劇本關(guān)乎寬恕、未來有無限可能的世界——以及寬恕和未來是如何緊密地彼此相系。時間可以顛倒流轉(zhuǎn)?!?/p>

作為棄兒的珍妮特·溫特森,自小由一對虔信宗教的夫婦收養(yǎng),靠養(yǎng)父母家中“僅有的六本書”拓展自我的精神世界,以對抗保守家庭氛圍的禁錮。在19歲那年,她與一個女孩相愛,對此養(yǎng)母卻說:“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斷然離家出走的她,在殯儀館、精神病院等地輾轉(zhuǎn)謀生,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考入牛津大學英語系,并開始創(chuàng)作。

在珍妮特·溫特森看來,《冬天的故事》本身就像是莎士比亞對其早期劇本《奧賽羅》的一次“重述”,“但這一次,女主人公無須為了男主人公的妄想而死……當莎士比亞再次回到這個主題時,他給了自己第二次機會。”

從《奧賽羅》到《冬天的故事》,莎士比亞花了七年時間。時間可以顛倒流轉(zhuǎn),而文字可以描摹出時間的分量。為了照顧沒讀過《冬天的故事》的讀者們,珍妮特·溫特森在書的開頭提供了原版的梗概,絲毫不怕“劇透”。而對熟稔莎翁原著的讀者而言,《時間之間》與原著的聯(lián)系是如此緊密,從劇情到人物都能精確地一一對應(yīng):西西里亞王列昂特斯變成現(xiàn)代金融巨鱷、對沖基金“西西里亞”經(jīng)理人列奧·凱澤,王后赫美溫妮則是活躍于舞臺的歌手兼演員咪咪,那個被誤會的波西米亞王伯利克賽尼斯,是在“新波西米亞”漂泊的賽諾……就連戲劇中必不可少的丑角——地痞奧托呂科斯,也化身為巧舌如簧的二手車推銷員,讓同樣喜愛莎士比亞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一個又一個微妙且不乏意外的樂趣。

通過《時間之間》,珍妮特·溫特森以她獨有的方式告訴我們,時間給予我們一次擺脫限定、實現(xiàn)自由的機會,我們終究不會受困于時間?!皶r間可以得到抵償,失落的可以被找回來?!?《冬天的故事》里被拋棄的公主帕蒂塔,還是幸運地遇到了善良的養(yǎng)父和義兄,在無私關(guān)愛中長大成人。十六年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一個公主,不但與王子相愛,最終還和她的親生父母團圓。

對珍妮特·溫特森來說,寫作是她的出口。她曾在自傳中提及,她并非主動決定成為一個作家的。寫作對她來說不是刻意為之的結(jié)果,甚至算不上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只是在彼時令人窒息的生活中,要找到一條路、一個出口,而她的那個出口正是文字。以憤怒回擊憤怒,以嫉妒回擊嫉妒……負面情緒的針鋒相對形成一種巨大的能量,而能量場之下凝結(jié)的卻是純凈真切的內(nèi)心情感。如同一切苦盡甘來的童話故事那樣,“時間撫平一切傷痛,我們終將被它捕獲”。

Q_《小說界》雜志

A_珍妮特·溫特森

作為一個作家,除了語言你一無所有

Q:看之前的采訪,感覺你是非常直接的人,但你會在作品中穿插大量的隱喻、影射,甚至預(yù)言性的故事。你怎么看待敘事風格與性格之間的反差?

A:我覺得這不能算作反差,而是找到了最合適的表達方式。每次開始一本新書時,我都要想清楚這次要用什么樣的方式講故事才能讓它說得通,因為每個故事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避免成為上一部作品的延續(xù)。作為一個作家,每次開始寫新的篇章都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而且也本該如此,不然你就是在寫同樣的書啊。比較麻煩的地方在于一旦你出版過某些作品且一舉成名后,人們總是希望從你這兒看到風格統(tǒng)一的內(nèi)容,因為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熟悉的。你必須得找到某種能讓你的創(chuàng)作成長的寫作方式。對我來說,這個挑戰(zhàn)在于用什么風格的語言開始新的故事,我得為每個故事找到最適合它的詞匯。

作為一個作家,除了語言你一無所有。那些印在紙上的字要么對別人產(chǎn)生影響,要么就只是印在那里的字而已。所以我要做的是為我想要傳達的思緒找到一種等值的語言。這種語言必須是美麗而簡潔的,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它,它不該因為承載了某些深意而變得費解。同時這種語言也不可以成為裝飾,它必須有它的目的和語言應(yīng)有的張力。要知道,字里行間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重量,它也承載了所有的讀者。讀者在閱讀中能掌控的也只有語言,對于他們來說,語言是實體。如果讀者在你的文字中看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你就會失去他們。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對我來說則格外突出,因為我對語言向來嚴謹,我不想寫那種只是讓人一直翻頁想著“接下來有什么”的小說。我希望作品中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偠灾?,我是在將散文、故事,甚至詩篇等形式中最精妙的部分結(jié)合在一起。endprint

Q:《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和《寫在身體上》等作品中出現(xiàn)了許多打破主線敘事、帶些回憶和幻想的片段,看上去像是某種創(chuàng)作上的蒙太奇。你是有意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還是說這是你的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

A:我覺得這種支線結(jié)合主線的敘事手法是仿照了人類思考的方式。我們的大腦并非單線程思考:開始想第一件事,然后再開始第二件事。更多時候是在多線程處理不同時態(tài)的事情:過去的,現(xiàn)在的,以及未來的。大腦工作的方式其實十分自由,但也會有些混亂,因為它總是從一個話題跳躍到另一個話題。我希望在我的文字中建立一個有序的系統(tǒng),同時又能呈現(xiàn)大腦的思考過程。所以最終的結(jié)果看起來的確可能像是拼貼,或者你說的蒙太奇。如果我們是在看電影的話,這樣的敘事手法會更容易被理解。觀影中我們總是看到各種情節(jié)的切換,卻不覺得違和,因為現(xiàn)實中我們也是經(jīng)常從一個場景切到另一個場景。既然電影可以這樣表現(xiàn),語言也可以。讀者們沒必要只去讀傳統(tǒng)的三段式結(jié)構(gòu)的小說,他們完全可以跟隨你漫步于一個立體的空間中——前提是他們信任你。這也是為什么說作家要贏得讀者的信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接受你的思考方式。你看,現(xiàn)在我有一個故事,我會講給你聽。我們可以平鋪直敘地講到結(jié)局,但也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啊。在數(shù)字時代,我們熟悉的多媒體平臺也讓講故事變得更容易了。每個人都會被不同的屏幕吸引,我們已經(jīng)對生活里的多渠道習以為常。我覺得在文字中嵌入“多渠道”的表達方式,人們反而會更自在。 用這樣的手法創(chuàng)作不像以前那么冒險了,事實上大家能夠欣然接受新的方式。我們應(yīng)該向前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很開心我們在嘗試跨平臺的可能性,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講故事。對你們這代人來說,探索這些可能性很有趣。雖說待到實現(xiàn)之時我已垂垂老矣,但還是想想都覺得興奮。

Q:這些片斷式的故事給作品注入了更飽滿的情感……

A:我覺得是這樣的。讀書讀到最后,不都是希望能夠有些情感上的共鳴么?人們的確需要有觀點的作品,并由其引發(fā)各自的思考。但人們同樣渴望感受。寫作的基礎(chǔ)是心靈的交匯、建立情感的共鳴,這種情感的共鳴可能會更打動女性。總之我在做的是把各種因素結(jié)合在一起,它們不該是剝離的。之前的講座里(注:當天珍妮特·溫特森在建投書局有一個關(guān)于新書的講座),我們聊到過我很討厭的二進制。我討厭它是因為它總是非黑即白,如果將它套用到性別上,不是男性就是女性……我想做的是把0和1結(jié)合在一起,對我來說那才是真實的。當我閱讀時,或者聽音樂時,或者做任何事時,我都希望內(nèi)心能夠有所得。不然我會有種失敗感,這可是我的失敗呢:為什么理解這些作品會這么難?為什么我和這些作品的聯(lián)系會被切斷?當我們對某個作品作出類似“我痛恨它”這樣帶有許多情緒的評價時,通常是因為這個作品觸動了我們內(nèi)心的一些角落。我們當然不必喜歡看到的每一部作品,但是當我們說出感情如此強烈的話時,我們?nèi)允怯兴玫摹D欠N厭惡感……其實厭惡是人們回避情感的方式,回避情感比厘清和他人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容易多了,不是么?

Q:你的作品中其實已經(jīng)暗藏許多優(yōu)秀的短故事了,你有短篇創(chuàng)作的計劃么?或者說你還是更傾向于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只在其中夾著那些有趣的小故事?

A:我不知道,我就是喜歡在長故事里夾雜著些短故事。我的作品中的確有許多脫穎而出的小短篇可以獨立存在。我想我可能一直都在用這種混合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我也會寫短篇,但是如你所言,我喜歡在作品中營造一種拼貼感。我會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起,有些很短、能夠獨立存在,有些則能引出更多發(fā)想??傊也幌胍驗槠芟蕖N液荛_心現(xiàn)在的人們喜歡讀書。他們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讀短篇小說、微小說,作家們也可以創(chuàng)作一些適合電子格式的內(nèi)容。至少我是很樂意這么做的,因為作為一個作家你就是該寫東西啊。我把這些小橋段看作自己創(chuàng)作的工作間 。可能某一天你會讓我做一張桌子,然后讓我做一把椅子,或是一只碗。那么,只要我擅長創(chuàng)作,我就能做出這些東西。

在讀者和作者間總會有對話發(fā)生,有時也可能是爭論

Q:你唯一的短篇小說集《世界和其他地方》是由17位文風各異的女作家譯成中文的。你會擔心在翻譯過程中,作品本身會流失某些東西嗎?

A:是的,我一直都擔心。其實我的內(nèi)心活動是這樣的一個循環(huán):從一開始的擔心,到覺得譯者在我的作品里留下些痕跡也是挺有趣的,也許這不重要;然后我又覺得優(yōu)秀的翻譯是該有它自己的原創(chuàng)之處的,所以我也不再擔心了??傊菑氖謸氖纸箲]到變得放心。像今晚講座的嘉賓(周嘉寧、于是)也翻譯過我的作品,我愛她們,我很感激有她們參與翻譯我的作品。我覺得翻譯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與你的譯者構(gòu)建一種聯(lián)系、一種心靈的交匯。至于17位作家翻譯的事,我不知道,但是聽上去很有意思。

Q:你怎么確定譯者正確地傳達了你的初衷?

A:完全不知道。我能怎么辦?毫無辦法。但就像早些時候我們說過的,讀者與作者都會在文字中相遇。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總在創(chuàng)作自己的故事——紙上印著字,而人們大腦中對情節(jié)的二次構(gòu)建正是我們對于這些文字的反應(yīng)。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們都可算是譯者——盡管用了各自的母語。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都在翻譯,我們看到的角色會根據(jù)各自的偏好改變模樣;我們讀到的情節(jié)也是大腦想讀到的情節(jié);故事的結(jié)局也會跟隨我們的認知變得不同,甚至干脆在腦中為作品想了個新的結(jié)局。總之在讀者和作者間總會有對話的發(fā)生,有時也可能是爭論。我覺得每個過程都像是翻譯。比方說,視覺上來看,我所看到的東西和你看到的是不同的。我看到的顏色和你看到的顏色并非完全一樣的,我聽到的旋律和你聽到的也未必全然相同。但我們無法認識到這一點,除非我們一起演奏。每個人都在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他所看到的、聽到的、理解的詮釋這個世界。那么對于一本書的翻譯,其本意的保留可能已經(jīng)不是很重要了。所以我只能告訴你兩件事:是的,翻譯中的流失是個問題,但也不是問題。這兩種想法同時存在于我的思維之中。

Q:你的作品被影像化的很少。如果有可能,你會希望誰導(dǎo)演你的作品?最希望哪部作品被影像化呢?endprint

A:我覺得《時間之間》如果能被搬上銀幕會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很戲劇化,也有很多視覺上的想象空間,而且還有很多音樂。至于導(dǎo)演么……我會選愛爾蘭導(dǎo)演尼爾·喬丹,他拍過《夜訪吸血鬼》,導(dǎo)過很多票房大片但也能創(chuàng)作藝術(shù)片?;蛘呤切挛魈m導(dǎo)演簡·坎皮恩。挺難說的,因為一本書的影像化真的全然是翻譯了,相比之下,17位翻譯的事簡直不值一提。然后他們會找別人再來轉(zhuǎn)譯我的作品,編劇、演員之類的,然后這本書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但我很喜歡跨平臺給創(chuàng)作帶來的可能性,從一種媒介到另外一種媒介??梢允且徊啃≌f、電影,或者戲劇。人們可以在其中扮演角色,如果他們想的話,甚至可以演個獨角戲啊。我不會阻止這些事情,我會說拿著我的作品去做點什么吧,為什么不呢?

Q:《時間之間》中,作為一個虛構(gòu)人物,咪咪卻出演了根據(jù)你現(xiàn)實中的作品《蘋果筆記本》改編的話劇。這種安排有什么特別的意味么?

A:我只是覺得……這會挺有趣的,我總得把她安排在某個情景里吧。當時我想起我的確在巴黎參與過一部戲劇的創(chuàng)作,我想咪咪最好出現(xiàn)在那里,為什么不呢?你看,整個故事都是虛構(gòu)的,我當然可以在虛構(gòu)的東西中虛構(gòu)另一件事情。莎士比亞也這樣做過:在一部劇中再演一部劇,所以舞臺上會有多條線索的重疊。你可以一直這樣虛構(gòu)下去,形成一個無限的空間。其實我以為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不會注意到這個點,他們只會覺得這很無聊然后翻到下一頁。

人生苦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丑陋之物上

Q:你怎么看待你和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你曾說過書籍能夠拯救我們, 作為一位作家你會覺得自己對讀者有著某種義務(wù)么?你希望讀者最終從你這里得到什么,還是說你并不在乎?

A:我是在乎的。我想通過今晚的對話,你知道我是在乎他們的。當然我不能控制我的讀者,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人會讀我的書。我的寫作生涯剛開始時,很多讀者都沒出生呢。我更無法得知在我死后誰會讀我的書。我覺得寫作就像瓶中信一般,你只是把它扔出去了,但你無法得知它會被沖上哪片陌生的海岸,什么人會撿到它。對于某些人來說,這部作品看上去像是天書毫無意義。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它很珍貴。其實這都是一回事。對于很多剛起步的作家來說,他們可以去糾結(jié)這些問題。他們可能會想“這些人不喜歡我的作品”,然后感覺很糟糕。也有人覺得自己真的有所作為,將自己視作神。其實這些都是表象。寫作的本質(zhì)在于建立某種聯(lián)系。你能做的只是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寫出你真正想表達的,然后把它們當作漂流瓶扔出去吧。你無法得知它最后會到達哪里。而且人生很短暫,我們沒辦法讀完所有的文字。你、我,大家都會錯過本會熱愛的東西。事實如此,不管是書、音樂或者別的什么,我們都會錯過很多,很多時候甚至離它們僅僅一步之遙。我們在一生中能遇到什么完全是一場賭博,全憑運氣。但我也相信我們遇到的,都是我們命中注定該遇到的。你總會找到那本屬于你的書,哪怕你是在火車上撿到的。

Q:作為反科技的人,隱居的狀態(tài)對作品產(chǎn)量或者創(chuàng)作心態(tài)有什么影響么?

A:我不反科技啊。我在用Twitter。我覺得科技是很偉大的。

Q:但我在不少地方看到你的名字和“反科技”這樣的詞匯連在一起……

A:才不是。但我討厭Facebook,因為我覺得他們的數(shù)據(jù)采集很不安全,我不喜歡數(shù)據(jù)收集——尤其是想到這些數(shù)據(jù)會被用于市場分析。但我喜歡Twitter,而且我覺得互聯(lián)網(wǎng)在人與人之間建立的聯(lián)系是很妙的。在當下,我們需要的正是彼此間的聯(lián)系。你不能逆時間而行,如今的世界就是需要互聯(lián)網(wǎng)和科技的。不過,我覺得……人們總是有新發(fā)明,它們會進入我們的生活:汽車問世后,交通堵塞也隨之而來;我們分裂了原子,然后用它來做原子彈。人類很是愚蠢啊,用那些本是美好的發(fā)明毀了生活。我不希望人們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變得膚淺、注意力渙散,甚至不能坐下來和家人朋友好好度過一段時光、好好聊天, 因為他們總要看自己的手機。我們的確物盡其用了,卻是以一種很糟糕的方式。我是不會在郵件提示、Google 的新聞推送或者Youtube的視頻干擾下寫作的。當一天的工作完成時我會把電腦打開,看看手機什么的。但我也需要和活人相處的時間,在一個房間里和真人接觸、走心地交流,這跟虛擬的世界完全不同。你是人類,你總是需要可以擁抱的人。你需要一個能理解你、能在你有需要時及時出現(xiàn)的人。我還是要聲明,我不是反科技的人。我歡迎一切想關(guān)注我的人去Twitter找我。

Q:只剩一個問題,之后你就可以去喝一杯了。這個問題與文學無關(guān),但又和一切有關(guān):你如何定義“美學”?

A:美學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位,我可能會喜歡一些你不喜歡的東西。我們總是會做出選擇,不管是家具、衣服,還是我們喜歡看見的東西。對我來說美學是指那些集美與功能性于一身的物體。采訪開頭我說過,我不喜歡裝飾物,我喜歡那些既美麗又能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的事物。這樣的事物確實存在,自然界的大多數(shù)事物都是很美又有其目的的。比如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化空氣、承載各種生物的雨林;還有海洋,它的存在并不只是讓我們感嘆一下“好美”,我們也可以和心愛的人沿著美麗的沙灘漫步。是這些美好的事物支撐著整個地球。所以對我來說,美——不管是指藝術(shù)還是自然還是人——必須是好看又好用的。 比如我給你做了一頓飯,你既能填飽肚子,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妙,因為我在其中傾入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美不是只體現(xiàn)在藝術(shù)或創(chuàng)作上的,更多的是我們生活的方式。生活在我看來是關(guān)于平衡與交流的,這些都是美而實用的。但我不喜歡有用卻丑的東西,太煩人了,設(shè)計師不能再用點心么?我從不需要裝飾品,在裝飾品上我看不到任何意義。所以我身邊的一切都要經(jīng)過測試:它美么?它好用么? 如果兩者都符合我的標準,我才會帶回家。美學理應(yīng)提高你的生活質(zhì)量;人生苦短,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丑陋之物上。endprint

猜你喜歡
溫特森珍妮特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素描)
當代人(2022年3期)2022-03-30 01:28:46
向威廉·莎士比亞致敬
榮格原型理論視域下《我要快樂,不必正?!分袦靥厣男詣e取向研究
書與愛愈創(chuàng)傷
書城(2020年1期)2020-01-15 04:17:23
《十二個圣誕故事》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獸性農(nóng)場
晚報文萃(2015年8期)2015-11-11 09:47:15
烤雞
方圓(2014年10期)2014-04-29 00:44:03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選譯30首
珍妮特·溫特森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色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8
南汇区| 汪清县| 中牟县| 石门县| 甘谷县| 常熟市| 驻马店市| 长葛市| 东乡县| 财经| 临颍县| 奇台县| 遂川县| 元阳县| 十堰市| 蒲城县| 前郭尔| 绥化市| 黎川县| 枝江市| 贵南县| 罗甸县| 金塔县| 平顺县| 丰原市| 昭通市| 五莲县| 吉安县| 保定市| 福泉市| 磐石市| 靖州| 肥西县| 泊头市| 中卫市| 额敏县| 柳河县| 东山县| 东莞市| 孝昌县|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