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翠萍
【中圖分類號】G633.6
《年、月、日》這一部分內容屬于理論性的知識,內容本身枯燥,缺乏趣味性。在講授中很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而傳統(tǒng)的教學是由教師引導從舊年歷找出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整個教學活動不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不高,只是機械性的去學習老師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而新課標要求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稑藴省愤€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實踐活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怎樣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呢?我從課本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啟發(fā),對“年、月、日”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大膽設計,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提供數學活動機會,引導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經歷數學活動過程。
師:我們都知道,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學習,每年我們都要準備一本新年歷,可見新年歷都是提前設計出來的。你們愿不愿意試著設計一份新年歷?
生齊答:愿意。
師:你們愿意設計哪一年的呢?
生1:因為明年是2016年,如果我設計2016年的年歷。我們家明年就可以用我設計的年歷,所以我愿意設計2016年的年歷。
生2:因為張家口申辦2022年東奧會,作為張家口人我很驕傲,而且我還準備參加呢。所以我要設計2022年的年歷。
師:2022年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翹首期盼的年份!那我們就設計2022年的年歷吧.請拿出你們準備好的空白年歷卡來,先試著設計2022年1月份的日歷。在設計前先小組討論一下該如何設計,然后再開始設計。
(老師的話音剛落,生就迫不及待的分小組開始討論,學生一會兒激烈爭論,一會兒愁眉不展)
師:有沒有需要老師幫忙的?
生:老師我們知道了一月份有31天,正準備設計時,可不知1月1日該寫在星期幾上?
師:根據剛才3個同學的發(fā)言,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1:老師我發(fā)現從2009年1月1日是星期四開始,往后的三年每年都比前一年推后一天,第四年推后兩天。
生2:老師我現在明白了,每四年為一段,在四年中每年的1月1日是星期幾都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推后一天,而下一段的第一年1月1日是星期幾,他是在上一段的最后一年的基礎上推后兩天。所以那么2013年到2016一段,2017年到2020年又是一段,2021年、2022年又是新一段。照這樣推下去,2022年的1月1日就是星期六了。
師:為什么會出現有的寫28天,有的寫29天?
生1:我們組從舊年歷上查到2月份大多數都28天,所以我們認為2022年2月是28天。
生2:我們看到舊年歷上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我們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就看了看書,知道4年里有三個平年和一個閏年。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就是閏年。閏年2月29天,平年2月28天。2022年不是4的整倍,所以2022年是平年,2月28天。
師:你們組很會學習,遇到問題用這種方法解決不了,還會尋求另一種方法解決,值得大家學習。請同學們打開書把有關閏年的這一部分讀一讀。
師:剩下的3—12月份的日歷同學們討論討論該如何設計,并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然后匯報交流。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一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本著突破傳統(tǒng)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突出讓學生動起來,親身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經歷整個數學活動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能夠學用結合。
設計優(yōu)點:
1、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中年月日的內容設計是先利用舊年歷組織學生進行年月日的學習,接著給學生介紹了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然后歸納整理出所學時間單位一覽表。如果按照教材的設計去組織教學,學生在學習自己已經知道的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有31天,哪幾個月有30天這些知識時比較消極。俗話說:嚼過的饃不香。學生會因此整節(jié)課缺乏激情,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機械性的去復制教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把學生已有的有關年月日知識用起來,設計了制作年歷的教學活動,讓他們在制作中不斷發(fā)現2022年1月1日寫在星期幾,2月分有多少天等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求新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體會到了年月日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充分經歷了數學活動過程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指出:“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做數學。”《標準》也指出學生應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做”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3、學中處處體現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年月日”這部分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我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設計了一個制作年歷的數學活動,讓他們把已有的知識運用起來. 但在設計年歷中已有的知識是不夠用的,因此學生會不斷遇到困惑,感覺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迫切希望自己學到一些能夠解決問題的知識。這時的學習就成為了學生的一種需求,他們就會主動探究,有的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有的通過查資料來解決問題;還有的大膽質疑,處處體現著合作交流與主動探索的學習方法。
設計缺點:
1、在教學中情感教育不到位。
新課標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夠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一節(jié)課中除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也不能忽視。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提到了設計2022年的年歷,它是我市申辦冬奧會的一年,這正是一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機會,可我只注重了年歷的設計,知識的學習,忽略了這個較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機會,只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使情感教育落實不到位。
2、在一些內容上挖掘不深。
在探究2022年1月1日該寫在星期幾時,學生找到了規(guī)律后,就沒有再探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規(guī)律,而是進入了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這樣只引導學生考慮到表面現象,而實質性的東西卻沒有發(fā)現。如果在學生找到規(guī)律后再追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學生在不知為什么時,老師提出通過下面的學習你就會明白的。學生會急著想往下學習,一方面為后面的學習調動起了積極性,另一方面把前后知識聯系了起來。
總之,雖然新課標已經提出一段時間了,但我對新課標的落實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探索,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