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213-02
唐詩宋詞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積淀出的美的結晶,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初中教材中古詩詞的篇目雖不算太多,但卻占有重要的地位?!白x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學習古詩文,可以了解古代社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學鑒賞能力,而且可以學到文言知識,提高學生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也使學生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
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多,但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朗誦,這也是語文學科的性質所決定的。詩詞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之一,提高詩詞朗讀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師倍加關注的問題。古人云:“凡詩,讀要好,聽要好……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因此,讀詩,要調動學生的情緒,讀出聲音,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讀出詩意,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朗讀。詩詞教學中怎樣實現(xiàn)有效朗讀呢?
一、朗讀要有情感積蓄
朗讀,有時離不開技巧指導,但是,如果沒有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動,只靠朗讀技巧去支撐朗讀,這樣的朗讀是缺少“神韻”的。正所謂“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敝挥凶寣W生的情感與文本情感相一致時,才能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因此,學習詩詞,創(chuàng)設詩意氛圍和情調的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當開始新的詩詞教學時,我都會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聲情并茂地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情緒。且看:“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走進詩詞的殿堂,我們可以欣賞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壯麗山川,可以徜徉于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可以傾聽到‘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真摯情誼。在詩詞中,我們欣賞,我們體驗,我們思考,古詩詞猶如潤物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優(yōu)美的語言,伴著深情的語調,學生神情專注,情不自禁地和著詩的下句,詩意的分子在教室里發(fā)散開來,這是導入所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濡染,是一種不知不覺的投入,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浸潤。這些情感積蓄,為學習新課,展開有效朗讀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二、 朗讀要有明確的目標
朗讀并非不加指導,不重形式的隨意朗讀,要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進行,這樣的朗讀,才有收效。
曾經(jīng)我在上詩詞時是這樣與學生交流的:“詩詞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音律和諧,意蘊深刻,最適合于有感情地朗讀。對于朗讀,我們要注意什么呢?”“有感情、有節(jié)奏……”,學生爭相說著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們定位最基本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我鄭重其實地把朗讀的三項要求寫在黑板上。強調道:“正確就是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復字句;有感情,就是能正確把握好輕重緩急,讀出節(jié)奏感,讀出韻味,能恰當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接下去,請同學們按照以上朗讀的三項要求自由放聲朗讀?!庇辛藰藴?,學生朗讀起來字正腔圓,洪亮悅耳,像過節(jié)時此起彼伏的煙花爆竹,我的心爽朗朗的。
三、朗讀要注重形式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币驗閷W生的知識水平、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朗讀水平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自主朗讀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小組合作前前個體的自主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先讓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對照注釋,把握字音、節(jié)奏,感知內容、情感。個體的朗讀、體驗是深入學習合作的基礎,有了這次朗讀,才能有效展開更深次的學習與探究。
小組合作,是組員之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保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須做到三“要”。
一要明確下達合作任務。
二要留足充分的合作時間。
三要搭建展示平臺。
在學生朗讀的詩詞中,如果有節(jié)奏,或者情感基調把握不準確的,我會毛遂自薦,聲情并茂地朗讀。在我的示范、引領中,學生會熱情激蕩,朗讀又推向了另一個高潮。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怎么能把其他學生的熱情壓下去呢?把握好火候,我會選擇難度稍大,篇幅稍長的詩詞全班同學齊聲朗讀。他們情緒飽滿,韻味十足,我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聲音就是學生的朗讀聲,最有情味的東西就是詩詞。
展示朗讀中,有學生的個人體驗,有小組的團體合作,有教師范讀,有集體展讀,整個課堂像個樂隊,時而一琴一瑟,時而百鳥爭鳴;時而曲高和寡,時而高歌猛進。有樂意融融的師生情,有詩情畫意的優(yōu)美意境,朗誦既培養(yǎng)了語感,陶冶了情操,又激發(fā)了學生對詩詞的熱愛,增長了技能。
四、朗讀要與師生評價相結合
朗讀是個人體驗輸出的過程,他反應的是學生個人對詩詞的理解和認識。如果在朗讀中適時評價,對學生來講,將是一個有效的認識和提升。在一次詩詞教學中,我是這樣將朗讀和評價有效結合的。先后展示朗讀了三個小組,第一組齊讀完后,教室里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請了一位鼓掌最熱烈的同學來評價,他說:“他們發(fā)音正確,朗讀有種音韻美,感情激昂,富有感染力?!?“嗯,你的評價恰當,全面,用詞優(yōu)美,我贊同!”我認可道。第二組采用“分分合”式的花樣朗讀,學生對他們致以高度的評價,這時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同意以上同學對你們的好評,但我有個建議,采用分合朗讀,如果能根據(jù)內容的分合,選擇朗讀人數(shù)的多少,會更合理些。”我的建議引發(fā)了新的思考點。第三組的齊讀聲音參差不齊,強弱不一,這是缺乏自信的結果。我盯住了勉強鼓掌的一個同學,請他點評。他的評價依舊扣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標準,只是加了一些“不”,“不夠”之類的否定詞。我補充道:“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相信自己行,才能真的行,首先對自己要有信心。小組就是一個集體,只有人人盡力,集體才能輝煌。希望你們能打造出充滿自信、團結的小組!”我的點評針對學生個性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相信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
學生的點評,是學生之間相互發(fā)現(xiàn),相互彌補,相互學習的過程。而老師的點評,往往是更高層面的點評,它源自于學生,又高于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做人都是更高、更深、更具有啟發(fā)性的引領,這并非學生之間所能達到的效果。
一首好詩,就是一個藝術精品。它以它美的語言,美的韻律,美的意境,美的藝術手法吸引著讀者。詩詞的美無以言語,正所謂“妙語難與君說”。一堂有效的朗讀,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充滿情意的朗讀中,猶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嘗其味,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凈化學生的靈魂、開闊學生的視野,獲得身體和精神上的愉悅,這樣的朗讀才是真正的有效朗讀。
作者簡介:潘海英(1972-),女,寧夏石嘴山人,中級一級。endprint